夜色如墨,淮河两岸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心中不安的萧有和带着精锐部队,埋伏在淮河岸边的要道上,他们屏息凝视,等待着清军的到来。与此同时,张禹爵的骑兵部队在固始与清军激战正酣,赖汉英的燧发火枪营也已配合杨辅清向罗山进发。
萧有和的埋伏部队在夜色中悄然布置,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将火枪手和弓箭手隐藏在暗处,只待清军踏入陷阱。夜深人静,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清军的先头部队终于出现了。他们举着火把,沿着河岸缓缓前行,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放!”萧有和一声令下,火枪和弓箭齐发,清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火光中,清军士兵纷纷中弹落马,惨叫声此起彼伏。清军将领惊慌失措,试图组织反击,但萧有和的部队早已占据有利地形,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让清军难以招架。
就在清军陷入混乱之际,萧有和的骑兵部队从侧翼杀出,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清军阵中。清军阵脚大乱,士兵们纷纷溃散。经过一番激战,清军先头部队被击溃,余部仓皇逃窜。
与此同时,在固始,张禹爵的骑兵部队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张禹爵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如旋风般冲入敌阵,长刀所到之处,清军士兵纷纷倒下。他的骑兵部队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清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撤退。
而在罗山方向,杨辅清和赖汉英的部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利用夜色掩护,悄然接近罗山,然后发动突袭。清军在睡梦中被惊醒,仓促应战,很快就被击溃。杨辅清的部队迅速占领了罗山,为大部队的渡河行动扫清了侧翼威胁。
随着天边渐渐泛白,淮河两岸的战斗仍在继续。萧有和的部队在击退清军先头部队后,迅速整理阵型,准备迎接可能的后续攻击。按说捻太联军出师告捷,看上去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萧有和应该可以放心,可是萧有和却是愈发惴惴不安。起初他只当是要应对清军更大规模的进攻。
很快萧有和就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是捻太联军主力的渡河行动出现了重大纰漏,捻太联军在淮河浣庄段的活动痕迹被河道衙门的记名把总萧杰发现,并向知县献上半渡而击的策略。而赵铭深知,息县地处要冲,一旦被捻匪长毛联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按照萧杰的建议,在淮河浣庄河心滩设下埋伏,给来犯的捻匪长毛一个沉重的打击。
就这样,得到知县支持的萧杰,迅速行动起来。他仔细勘察了河心滩周围的地形,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萧杰现在的麾下有两营绿营,加上知县招募的一千民壮共计两千兵勇。他将麾下兵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隐蔽在淮河浣庄段的芦苇荡中,一部分埋伏在淮河北岸的河堤后面,还有一部分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以此实现自己的这个半渡而击的计划。
赵铭和萧杰的计划非常周密,他们利用了捻太联军急于渡河的心理,设下了重重陷阱。他们知道,捻太联军如果强行渡河,必然会陷入他们的埋伏之中。而一旦捻太联军陷入混乱,赵铭和萧杰的部队就可以趁机发动攻击,将其一举击溃。
在准备过程中,赵铭和萧杰还特别注意了保密工作。他们知道,一旦捻太联军察觉到他们的计划,整个埋伏就会失败。因此,他们严格控制了消息的泄露,只有少数核心人员知晓整个计划。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河岸的巡逻,防止捻太联军提前发现他们的布置。
随着准备工作的完成,赵铭和萧杰的部队已经严阵以待。
“赵大人,一切都已布置妥当,只等捻匪长毛上钩。”萧杰这样自信的向赵铭汇报了准备情况。
赵铭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萧把总,此战关系重大,咱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你一定要小心行事,不可大意。”
“赵大人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萧杰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