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货币改革,其实早在泰武二年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只涉及白银,依照朱存梧的意思,户部铸造发行了银元。
一枚银元为一两,含银九成,圆形无孔,正面中间印有“泰武元宝”四个大字,边缘位置有“泰武某年造”字样,背面则是牡丹图纹,边缘还有齿槽。
因为银元便宜携带收藏,又容易辨别真伪,所以已经流通,广受百姓喜爱。
至于黄金和铜钱,大明金铜矿储量太少,还要用于武器制造,朱存梧也就没有过多折腾,样式照旧未变,只是增发了泰武通宝和泰武元宝。
不像白银,虽然银矿的储量也不多,但是近些年海外流入了大量白银,民间收藏量并不少,收税收上来熔了重新铸造就是。
因此,这次的货币改革,自然无法涉及金属货币;
至于说可以修行的源和神源,朱存梧自己都没多少,还改革个毛线啊?
只能是针对纸钞进行改革了!
……
“陛下要发行宝钞?”
谨身殿内,听到皇帝说要发行纸币,朱谊源好像是想到了什么恐惧的事情,神情惶恐,声音都不由提高了几度。
殿内的其他的几人,也都是一脸惊恐之色。
不怪几人如此,实在是在大明朝,说起纸钞,人人都会想到大明宝钞,这个一度让大明所有宗室、官员、以及百姓,都为之色变的纸币。
一般而言,只有到了王朝末年朝廷滥发纸钞,纸币才会贬值崩溃,例如宋朝的交子和元朝的交钞。
但是大明宝钞却不然!
宝钞从洪武年间发行之初,就开始迅速贬值,哪怕大明前十位皇帝期间不断挽救,也改变不了它变得分文不值的命运,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基本上退出了流通市场。
而大明宝钞之所以如此快速贬值,除了朝廷一开始就过量发行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太祖皇帝朱元璋非要玩一把信用货币。
众所周知,纸钞发行是需要的锚点的,用以确保纸钞的价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
在宋元两朝,朝廷发行纸币的同时,都设有金银库,百姓可以拿纸币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以金银为锚点。
但是到了大明朝,朱元璋撤销了金银库,不允许兑换金属货币,空口白牙就想要拿白纸当钱使用;
这不就是拿朝廷的信誉作锚点么,问题是朝廷有这个信誉吗?
因此,哪怕大明皇帝想尽各种办法,包括给官员发放俸禄、规定交税必须用宝钞……,想要以此拉升宝钞的价值,但是官员百姓们也依旧弃之如敝履。
所以,大明宝钞自然就不值钱了。
到了嘉靖朝,皇帝坑不了外人,自然就只能坑自己人了,宗室们的年禄,至少六成都换成了分文不值的宝钞,让无数宗亲欲哭无泪。
此番朱存梧计划的货币改革,就是打算在朝廷近几年铸造发行的新钱银元已经通行天下的基础上,将纸钞的路子再捡起来。
铸造一块银元才赚几个钱,一块银元的含银量九成,朝廷才赚不到一成利,哪有发行纸币来钱快啊?
发行纸币多赚钱啊,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纯粹是印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