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忙着调动军队、运转粮草的时候,朱存梧也在准备进行大明下一步的变法。
随着新的内阁制度确立,朱存梧对于官场机制上的改革,目前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
首先,中央朝廷方面,上至内阁、九部、都察院,下至五寺、翰林院、太学,都被朱存梧挨个梳理了一遍,重新规划了各个部门的职责。
一些无用重叠的部门,要么被兼并或者裁撤,要么重新赋予了新的职权。
如此一来,朝廷运转的效率极大提升,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各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
还有太学的设立和科举的改制,让涉及儒家的考试内容,被压缩到了秀才这一级别,只要考过了秀才,就可以抛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了。
故而近几年其他百家之学已经开始抬头,想来再有个十来年,就可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为大明朝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不过,这一切的背后,是陈士奇替皇帝承担了一切的骂名,他如今在仕林中的名声,比当年的严嵩父子还要不堪。
……
其次,军队方面,除了将五军都督府职权重新划分,重新树立了五军都督府权威之外,
朱存梧又彻底废除了军户制度,清查军田,改卫所为郡县,采取募兵制,各县兵曹撰按照兵部指令募兵,于各省新兵大营统一训练合格之后,才会分配到各个部队。
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军队战斗力疲弱的问题,还彻底杜绝了将领们拿朝廷资源培养私兵家丁的挖墙脚现象。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存梧通过对地方官制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了,再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可以支撑起朱存梧对其他领域的变法了。
这几年,朱存梧不断对地方行省、府郡、州县三级的官制结构完善改良,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官位,明确职权,例如,
在行省一级。
巡抚制度被彻底落实,巡抚为正二品一省之长;以从二品布政使、正三品按察使和都指挥使佐之;
三司之下,设有正四品九曹政,上承朝廷九部,下接各府郡九曹令,同时还要受到巡抚管辖和三司使管辖。
此外,五京府已经被提升到与行省同一级(相当于后世直辖市),府尹同为正二品,同样设置有三司使和九曹政。
府郡一级。
各省省城、以及例如苏州这般赋税收入多的府郡,才可以命名为府(副省级城市),余者皆为郡(普通地级市)。
一府长官为正四品知府,以从四品长史、通判、守备等三署佐之;
府三署衙门之下设正五品九曹令,九曹令上承行省九曹政,下接州县九曹撰,中间接受知府和三署管辖。
一郡长官为正五品知守,佐官三署为从五品,九曹令为正六品。
州县一级。
撤销了原来的直隶州,散州和上县命名为州(类似县级市),主官为正六品知州,以从六品州丞、典史、巡检三班佐之;
三班之下,设正七品九曹撰,九曹撰听侯知州和三班管辖的同时,还要受到府郡九曹令的调遣。
一县主官为正七品知县,以七品县丞、典史、巡检等三班为佐官,同样配有正八品的九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