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武侠仙侠 >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 第214章 麻城夜巡惩悍卒 农会昼访藏机锋

第214章 麻城夜巡惩悍卒 农会昼访藏机锋(2 / 2)

为首什长支支吾吾汇报原委。刘典目光喷火,扫过老妇惊恐、百姓愤怒、兵勇羞赧的脸,胸中怒火升腾。

他当即转身,对着什长,声若寒冰:“尔等竟敢违抗左帅军令!区区住宿,怎就这般棘手,非得逼到和百姓动手的地步?!”

什长腿一软,扑通跪地:“将军,末将该死,末将该死,是一时急糊涂了。”刘典余怒未消,挥手让亲兵将什长押下:“先带回去,听候左帅发落!”

随后,刘典安慰老妇与围观百姓:“乡亲们,左帅带兵,向来把百姓当亲人,断不会让你们受委屈。这误会,我定给大家伙儿圆满解决。”百姓们半信半疑,却也被这番话暂时安抚。

转身,刘典把将领们召集过来,铁青着脸训斥:“都给我听好了,左帅军纪不是摆设!今日在这麻城,谁敢再动歪心思扰民,甭管官职高低,军法无情!”众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造次。

安抚完百姓,刘典开始另寻安置之策。他想起左宗棠曾在别处遇类似情形,就地搭建营帐,便依样画瓢,命兵勇在城外空旷地扎营。可天色已晚,兵勇疲惫,怨声渐起。

有兵勇小声嘟囔:“都打胜仗了,还这么讲究,别的军伍进了城,早住得舒舒服服,哪像咱们,跟流民似的睡外面。”这话传到刘典耳中,他心下苦笑,却更添几分笃定。

就在刘典以为局势已稳时,次日清晨,城外的农会代表竟带着一群百姓来到营前,要求与刘典面谈。刘典出门相迎,农会代表质问为何兵勇要在城外扎营,侵占的田地是否归还,践踏的秧苗是否补偿。

刘典耐心解释楚军军纪严明,绝无扰民之意。他还承诺,待左帅到来,必将麻城百姓的生活安置妥当。

农会代表们面面相觑,显然对楚军的军纪和诚意表示怀疑。

刘典见状,主动提出让农会代表们参观楚军营地,亲眼见证楚军的井然有序与军纪严明。农会代表们在参观后,终于放下戒心。

在参观过程中,刘典也对这些农会代表上了心。起初他只以为这农会也只是寻常的会道门组织,可是他们说话谈吐间的气质不似普通人。参观过程中,刘典故意放缓脚步,待亲兵散开巡视营帐时,才侧身趋近队伍中拄着枣木拐杖的灰袍老者。他解下腰间牛皮水囊递过去,语气里添了几分家常的热络:\"长者瞧这营中灶火,可比寻常农户规整些?晚辈打小在湖南乡野长大,见惯了邻里抱团取暖的乡社,却头回听说'农会'这般名号——不知贵会始于何时,头领是谁,平日里做何勾当?\"

老者接过水囊却不饮,指腹摩挲着囊身刻的湘军虎纹,浑浊眼珠突然泛起精光:\"咱们麻城农会,说白了就是给庄户人撑伞的。前年土匪烧了西寨,是会里凑钱买了二十杆抬枪;去岁春荒,又是会里拦着粮商往外卖米——要说勾当......\"老人忽然压低声音,在刘典耳侧,\"无非是教种田的能保住种子,养蚕的能守住蚕箔,不像某些官军......\"他意味深长地瞥了眼远处正在整理帐篷的兵勇。

这时年轻代表突然插话,袖口露出半截靛蓝色布条:\"刘将军既关心农会,可听说过'均田免赋'四字?\"他从怀里掏出半张皱巴巴的传单,上面\"太平天国\"的朱印虽已晕染,\"田亩制度\"四字仍刺得刘典瞳孔骤缩。

刘典手指猛然攥紧腰间佩刀,却见老者用枯槁手掌轻轻覆在年轻代表手背:\"娃子莫要乱讲,咱们农会只管春种秋收的闲事。\"不动声色的将那字条压了回去,道:“那里捡的破字片!擦屁股都嫌硬,还有辱斯文。”

刘典望着农会代表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疑惑。这些农会代表的谈吐举止,绝非普通百姓可比,他们眼中透着一股精明与隐秘。刘典思忖着,莫非这农会背后另有隐情?

正当他陷入沉思,一名亲兵匆匆来报:“将军,左帅的回音到了!”刘典赶忙接过书信,只见左宗棠在信中严厉斥责了刘典在住宿问题上的疏忽,同时命令他彻查此次冲突,并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刘典心中一紧,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左宗棠对军纪的重视,此次事件绝不能不了了之。然而,当他再次回想起农会代表们的异常表现,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云:这农会,真的只是单纯的百姓组织吗?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