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培育方法,严格按照第二套方案。
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三系”配制杂交种。
这种方法,多用在水稻高粱,都是人工去雄比较困难的。
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进行杂交。
所以,高粱,水稻这两种农作物,需要另寻他法。
找到三种体系的植物。
一个是有雄蕊,但雄蕊发育不正常的。
二是有雄蕊,但雄蕊不育。
以及最后一种,这一代不育,但下一代会恢复。
这三种水稻,就是他们需要寻找的。
利用只有雌蕊功能可用的水稻,来进行大面的杂交跟配种。
占城稻二号,就是用这种方法。
占城稻一号的大面积杂交虽然失败,但依旧会在里面选育良种。
占城稻二号,用了其他方法进行杂交。
等于说,所有方法都要试。
而且试验田面积也不要太大,一切都要慢慢来。
等到一号的第二代,二号的第二代培育出来。
还能赶上普通水稻开花。
到时候再培育一个三号品种。
他们就不信了,弄不出高产又稳定的粮食。
不仅如此,纪元又让人开辟了一处跟菜园一般的地方。
用来做单体的培育。
他这里有那么多地方的稻种,就不信培育不出来一个优质的。
其实这有点像月老盲选牵红线。
牵得合不合适,真的很看运气。
可只要牵得足够多,总会有合适的吧
到时候,就把合适的大面积培育,不合适的立刻拆散。
宁安州的官田,又开始新一轮的培育。
这次做的更加耐心细致。
失败了也没事,他们绝对有信心重新来过。
这边田地要种。
那边县试成绩也出来了。
跟纪元他们想的差不多。
整个州学里面,一共一千多学生,符合考试条件,并参加考试的有三百多学生。
但这三百多学生里,大部分人也只学过蒙学。
四书都没看完。
这种情况下,水平自然是很一般的。
毕竟他们去年八九月才入学,大部分的蒙学确实没读完。
只有平日的前十名,才略略读过论语,孟子。
而且在考试期间,还有些学生经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哭着从考场出来。
这些都是程亦珊的准备当中,并未对这些孩子们多加苛责。
唯独不好的是,有不少学生被吓到了,想退学。
这事就要后面再处理。
总之,宁安州第一年的县试,能坚持到三天考完,已经算一种成功了。
最后走出考场的,也就一百多。
这一百多里,能把所有卷子答完的,不到二十个。
正儿八经能看的,也就五个。
不用多说,正好占了五个县试名额,他们会在三月份出发,前往武新城考府试。
啊
他们去武新府!
这五个学生已经蒙了。
他们肯定考得很差啊!
大家眼泪汪汪看向程老师,忍不住道:“我们这水平,有必要去吗”
纪元去的时候,程亦珊正在回答这话。
“有必要,先去试试,见见世面也是好的。”
“你们现在水平一般,是很正常的。”
“毕竟你们才刚学,但考试的经验却是领先的,难道不好吗”
纪元是同样的想法。
“知州大人来了!”
不知谁喊了句,州学众人连忙看过来。
经过这次县试,州学的学生们,终于知道自己都是什么水平了,对读书更多了份敬畏之心。
甚至更明白,能考上全国第一,又是什么水平。
他们的纪知州,真的很厉害!
可相应地,州学的气氛也萎靡起来。
原来读了半年的书,其实连知识的边缘都没碰到,如何不让人沮丧。
甚至有州学夫子后悔了。
觉得他们是不是揠苗助长。
程亦珊却不这么认为。
科举之路本就残酷,若不考这一次县试,他们怎么会知道外面的水平。
甚至这次县试的难度,大家都降低了。
除了纪状元。
知州给的考题,堪称县试最难。
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其中意思。
可纪元还是给写上去。
是故意的吗
是的。
纪元也认为,要让本地的学生们,知道外面是什么水平。
总不好天天在家做简单的题目,等去府试,甚至去乡试,直接撞得满头包吧
本地的教育水平是落后,读书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