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老夫人。”姜映梨微微俯身行礼。
惠微微点头,不答话,示意姜映梨坐下后,抬手抓过她的手腕开始诊脉。
过了片刻,柳惠眉头越皱越紧,松开姜映梨的手腕,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你中的确实是灵蛊血毒,但……”
“但什么?”沈隽意紧张地问。
“确实是变异了,而且变化很大。”柳惠沉声道,“灵蛊血毒最大的特点是会随着母蛊主人的心意而控制中毒者,但你体内的蛊虫似乎有了自主意识,这并不寻常。”
她转向温裳:“去把我的药箱拿来,还有那本《南疆蛊志》。”
温裳点头,快步离开了房间。
姜映梨静静地看着柳惠,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温老夫人,在您诊治之前,我有些事情需要告诉您。”
"说。"柳惠简短地回应。
姜映梨深吸一口气:“据我所知,灵蛊血毒有一个特性,就是中毒者若想说出下毒者的姓名或相关事宜,毒性就会立刻发作。”
柳惠点头:“《蛊毒志异》中确有记载。”
“但奇怪的是,”姜映梨继续道,“我只要心中有这个念头,哪怕不说出口,毒性也会发作。这是否也是变异的一种?”
柳惠眯起眼睛,思索片刻:“这……确实是变异。原本灵蛊血毒只会对中毒者的言语有所反应,对念头是无法感知的。”
她目光凌厉地盯着姜映梨,“你是何时意识到这一点的?”
“昨日。”姜映梨轻声道,"当我心中想到要告诉阿隽真相时,毒性就立刻发作了。"
沈隽意闻言,眼中闪过痛楚,他挣扎着要起身:"阿梨,对不起,是我害你受此苦楚。"
姜映梨摇摇头,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别这么说,又不是你的错。"
谢老太君握紧了拐杖,声音低沉:"下毒之人如此狠毒,是何人竟敢做到这种地步?"
姜映梨面色一变,心口猛然一疼,连忙捂住胸口,嘴角溢出一丝血迹。
"阿梨!"沈隽意惊呼,这次无人能拦住他,他挣扎着下了床,跪在姜映梨面前,紧紧握住她的手。
柳惠眼疾手快,立刻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褐色的药丸,塞入姜映梨口中:"咽下!"
姜映梨勉强吞下药丸,片刻后,脸色渐渐缓和,胸口的疼痛似乎也减轻了些。
温裳此时已经回来,手中捧着药箱和古籍,见此情形,连忙上前帮忙。
柳惠默不作声地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对着姜映梨的几处穴位刺了下去。
"这姑娘的情况很不妙。"柳惠沉声道,"体内的蛊虫已经与她的心神相连,甚至能感知她的念头。这样的变异,我在医书上从未见过。"
沈隽意忍不住问:"可有解法?"
柳惠叹息一声:"常规的解法是找到母蛊,将其碾碎入药。但眼下看来,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谢老太君追问。
柳惠翻开《南疆蛊志》,指着其中一页道:"灵蛊血毒本是成对存在的,子蛊受母蛊控制。但这姑娘体内的蛊虫似乎已经演化出了自主意识,母蛊对它的控制可能已经减弱。"
温裳接过话头:"这就好比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即使父母下令,他也未必遵从。找到母蛊后,能否彻底控制子蛊,还是未知之数。"
姜映梨听完,心头一沉。她本以为只要找到景王,取得母蛊,就能解除毒性,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复杂。
"那该如何是好?"姜青檀着急地问。
柳惠合上书,面色凝重:"想要彻底解毒,恐怕需要几种方法并用。一是找到母蛊,二是寻找能克制这种变异蛊虫的特殊药材,三是利用特殊手法将蛊虫引出。"
"这些都有难度,尤其是第二点。"她看向姜映梨,"南疆有种药,名为'绛果灵芝',据说能克制各种变异蛊毒。但此物极其罕见,恐怕整个京城都难觅其踪。"
沈隽意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论多难,我都会找到的。"
柳惠看着他,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但很快又消失不见:"先不着急,我还需进一步诊断,看看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温裳此时已经打开了药箱的另一层,取出了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血红色的丹药:"这是祖母珍藏的'化蛊丹',虽不能根治,但可暂时抑制毒性发作。"
姜映梨接过丹药,感激地看了温裳一眼:"多谢温姑娘。"
温裳微微一笑:"姜姐姐客气了。只是这丹药效力有限,每次只能维持六个时辰,过后毒性依旧会反扑。"
柳惠看着姜映梨小心地收好丹药,眼中复杂之色更浓:"姑娘,老身还有一事不解。这灵蛊血毒如此厉害,你却还能行动自如,未卧病在床,是何故?"
姜映梨笑了笑:"是崔瑢瑢给了我灵眠丸,暂时压制了毒性。"
"崔瑢瑢?"柳惠眉头一挑,"那个在景王府当女医的崔家姑娘?"
姜映梨微微一怔,没想到柳惠对崔瑢瑢如此了解,但还是点了点头。
柳惠若有所思:"崔家世代行医,确有几分独到之处。但灵眠丸也不是长久之计,毒性会渐渐适应药效,到时药效会大减。"
沈隽意忧心忡忡:"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柳惠沉吟片刻:"灵眠丸可保三日安宁,三日后若无'绛果灵芝',恐怕就只能用其他方法了。"
"其他方法是?"谢老太君追问。
柳惠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突然问姜映梨:"姑娘精通医术?"
姜映梨微微点头:"略懂一二。"
柳惠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那便好办了。除了寻找绛果灵芝外,还有一法可试——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谢知彰惊愕道,"这不是太冒险了吗?"
柳惠淡淡道:"若无绛果灵芝,就只能冒险一试了。南疆有种毒虫,名为'紫翅蜂',其毒与灵蛊血毒相克,但也极为霸道,若用不好,恐怕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