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始皇帝嬴政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也是首位完成华夏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为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只可惜始皇帝在没有确定继承人的情况下突发暴毙,导致胡亥、赵高上位。他们不仅没能解决大秦内部的潜在危机,还胡作非为,再加上保守势力和六国后裔的反扑,最终导致这个璀璨的王朝如同流星般昙花一现。”】
这一点,其他皇帝或许无法理解,可那些开国之君们最是深有感触:
杨坚(开创者):“大一统观念实在太重要了。我为何能迅速结束南北朝乱世?除了北周的底子厚以外,最重要的是天下百姓们期盼统一。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这是民心所向。”
朱元璋(平民榜样):“不错。始皇之前,都是分封各国,各行其道。自始皇开始,大家才发现统一的国家更有利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原来还可以这样!”
赵匡胤(十大帝王):“自始皇帝始,大一统观念就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大势所趋。所以华夏才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不是一直四分五裂。”
嬴稷:“我为政儿举大旗!”
嬴异人:“政儿加油,爸爸爱你!”
……
【“始皇帝用苛政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是在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统一,但是现在来看就有些不通人情。
如果他能活到七、八十岁,把所有的政策都完完整整落实了,天下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解决了内部矛盾以后,他自然就有休养生息的想法。
至于二世而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军功爵制已经不适合统一后的秦朝。军功爵制在于通过战争获取敌方首级,从而在朝廷获得爵位,土地,财富,权利。
但是始皇帝统一六国以后,已经没有敌人了,也没有新的土地可供分配了。将士们无首级可拿,那意味着秦人没有了上升的通道;没有土地可分,意味着没有了获得财富的通道。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刚刚统一、交通不便、知识也只掌握在上层贵族手里,通常都是世卿世禄制,很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
所以无论如何,始皇帝都必须要有敌人,六国敌人灭了,那就去北方南方找敌人。因此,统一六国之后,始皇帝又马不停蹄的征发30万大军北伐匈奴,50万大军南征诸越。
军功爵制度——用之则亡,不用则灭,避之如蛇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便来源于此。
值得庆幸的是,还好是刘邦赢了,汉承秦制。后来汉武帝出现了,又把始皇帝的框架重新修整了一番,不但深化了思想改革,还建立太学,又搭配察举制,才填补了人才晋升的空白。
不然天下又是战国时期诸侯并行的那一套,始皇帝的大一统思想将会无人继承。
总体而言,始皇帝走的路在大方向是进步的。因此,即使后世再次面临分裂,但是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会回到他所开创的道路上。”】
刘邦:“嘿嘿!我就说我是政哥的继承人,你们还不信。你们也不想想,项羽他自称西楚霸王,他所崇拜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所以他才肆无忌惮的分封各路诸侯,只想在做诸侯中的霸主。叉会儿腰gif.”
项羽@刘邦:“这也不能怪我!从上古三代,到商周、春秋战国,千年的时间里就从来没出现过集权帝制。唯一出现的一个的秦朝还国祚短小,二世而亡,所以当时的大部分人都是不认同帝国制的。这也不能怪我!”
杨坚(开创者)@项羽:“始皇帝都指出了一条明路,带领华夏走上了全新的道路,你们还要往错误的道路上狂奔,积极的开历史的倒车。摊手gif.”
武则天(世界霸主):“所以,这才是始皇帝的可怕之处,眼光独到,格局远大,非常人所能及也。”
李世民(大唐之光):“据我所知,项羽是楚国人,楚国的政治制度比较特殊,贵族分封制最为严重,所以他骨子里就不认可帝制,他就是要做诸国霸主。”
……
大秦。
始皇帝听着柳洹的解说,又转头注视着自己的两位继承人,他绷直了嘴角,却什么都没有说。
其实,他也发现了大秦内部的潜在危机,只是他想不出其他办法来取代军功爵制,所以只能想办法维持住如今的现状。
可现在,有了柳洹给出的资料包,大秦的笔墨纸砚也已经更新升级,再搭配上隋朝提出的科举制,改革人才晋升的渠道,将指日可待。
他望着远处的天幕,微微一笑。
只要,在给他十年时间,等科举制和其他制度都全部落实,他将会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大秦。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