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害怕被隋朝皇帝阴阳怪气呗?
之前高祖陛下发了一条评论,就被隋文帝当场阴阳了一番。
虽然隋文帝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可说到底,抢了表叔家的皇位,还被人家家长当场抓包,这真是让人尴尬不已。
所以,陛下也不愿意评论,免得与高祖陛下一般被人一通怼,弄得不尴不尬的。
这怎么能行?
皇帝碍于面子不愿意评论,身为臣子,自然要帮助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于是,魏征当即出列:
“陛下可是身体不适?不知陛下对前朝文皇帝上榜之事,有何看法?”
旁边的房玄龄眉头一拧,心里直犯嘀咕:
“玄成啊,不愧是你!这……,这问题问的太忌讳了。你明知陛下的心思,却偏要有此一问,这不是叫陛下难堪嘛!”
听了魏征的问题,李世民身影一僵,而后,他缓缓放下了掩着嘴角的手,淡然道:
“朕……,不做评价!”
此时此刻,面对隋文帝上榜,李世民并不想发表评价。
因为隋唐两朝关系复杂,对于隋朝的皇帝,他表示沉默,生怕自己说错了话,还是不要多说为妙。
隋文帝位面。
杨坚和独孤伽罗相视一眼,夫妻二人都显得激动万分。
早在赵匡胤以平定五代、创立王朝的功绩上榜时,他就知道,统一了南北朝乱世的自己也一定榜上有名。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柳洹对自己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杨坚不禁面带微笑,心情舒畅不已,他难免开始畅想未来:不知道我杨家后代还有几人上榜啊……
可这么一想,他又不免想到了取隋而代之的李唐。
柳洹对大隋的评价也如同天音贯耳,炸的他浑身发麻——如流星般辉煌璀璨而又转瞬即逝!
杨坚:……
啊!!
快乐是你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屏幕上,视频徐徐播放,柳洹的声音也低沉而肃穆,仿佛在带领着诸天万界的人们一同探索那个动荡而荒诞的时代:
【五胡乱华之后,接着就是南北分裂、互相对峙的南北朝时代。
南朝分别建立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依次更叠。
而北朝主要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其中,北魏分裂之后才成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直到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终于彻底统一了北方。
在这漫长的岁月间,朝代不断更替,处处都充斥着动荡和不堪。
在这场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里,很多政权都为统一华夏而不断努力,也付出了积极的实践。
公元376年,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此时的前秦皇帝——苻坚,也想实现统一乱世的夙愿。
于是,前秦大举兴兵,想要吞并南方的东晋,再次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从历史发展来看,苻坚此人汉化彻底,为人也非常仁厚,如果此战胜利,便可提前两百年结束战乱。
但是,从汉民族的角度看,如果苻坚统一成功,就意味着东晋所代表的、汉人所建立的最后的政权和军事力量,将在北方各路少数民族的冲击下彻底灭亡。
假使苻坚灭东晋后,那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整个华夏的汉族人口将会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胡人少。
这也就代表着,若是苻坚胜了,汉民族将变成少数民族、汉文化甚至汉族将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若是苻坚一统天下,对天下百姓来说,何其有幸,可对于所有的汉人来说,又何其残酷?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无论如何,对于历史,我们也只能坦然接受。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场关乎汉人生死存亡和历史发展走向的定鼎之战中,前秦遭遇了淝水之战的惨败,苻坚本人也被人生擒,从此后前秦元气大伤,不久后,苻坚身死,前秦亡国。
虽然前秦的统一之路失败了,可其他政权依然在为天下一统而努力尝试。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次统一了北方。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可这三次统一中国的实践,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倚仗着天险和有利的地形,整个华夏大地、特别是南方地区,依然处于政权割据、各自为战的局面。】
东晋:……
这算怎么回事?
我这明明是自卫战争、是正义之战,怎么还阻碍华夏一统了?
可从汉族传承的角度来想,他们又何尝不是保护了汉人最后的血脉,为汉人的传承保留了火种?
可以说,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淝水之战阻碍了华夏的统一;可从民族角度而言,淝水之战维持了汉人的延续。
这,我们晋朝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这么一想,晋朝的皇帝们顿时扬起下巴,与有荣焉。
我们,终于不再是烂的一塌糊涂、不愿被世人提起的小透明了。
这一刻,默默窥屏许久,游离在诸天万界之外,从来不敢发言的晋朝皇帝们顿时产生了一股参与感。
晋朝皇帝们不由得挺起胸膛,终于能以一个正面影响现身评论:
司马炎:“没想到,东晋竟然代表了汉人最后的政权和军事力量?还保持了汉人的延续和传承?”
司马绍:“我们晋朝也有这样的高光时刻?真是万万没想到。我心甚慰啊!”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