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看到赵佶这略显得意的回复,诸天万界都沉默了。
就连坐在电脑桌前的武则天也打了个激灵,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瞬间清醒。
这,真是个人才啊!
虽为男子,却毫无胆色,真是连女子都不如!
诸天万界一片死寂,经过几秒钟的沉寂之后,有人默默的留言道:
朱元璋(平民榜样):“我就不该对他抱有希望,早知如此……,是我高兴的早了!”
乾隆:“在历史上他也是如此行径,得知金人欲南下,就赶紧将皇位传给太子。如今这般做法,也……,不足为奇。”
刘彻:“我突然间不知该说什么、能说什么,只能说,七国之乱之时,父皇只是诛杀了晁错,而没有仓惶让位给太子,也是很不错的。”
刘荣@刘彻:“十弟说的对。虽然父皇废了我的太子之位,那他到底也没让我背锅。和这赵佶相比,身为父皇的儿子,我感到很幸运。毕竟,我只是丢了太子之位,而他的太子却要丢了性命。”
刘启:……真是我的好儿子,我谢谢你们!
汉景帝位面。
刘启狠狠的瞪了栗姬和刘荣母子一眼,心中气闷不已。
朕就知道,改立太子之后你们必然心存怨愤,这下可好,全都暴露了吧?
哼!朕自然是比赵佶此人强,不仅比他强,还远胜他千百倍。
不过,不提七国之乱的话,我们还能做朋友。
凡是提及七国之乱的,都是一生黑,不解释!
可下一秒,刘启就被啪啪打脸:
刘彻@刘荣:“兄长,你高兴的太早了。起初,你被废为临江王,可两年后,你就因擅自在宗庙的土地上修建宫室而被召还长安,然后受到郅都的严格审讯,最终自杀而亡。”
刘彻@刘荣:“虽说父皇没有亲自送你上路,可你的死因或多或少也……。嗯,你自己品吧,都是聪明人,我不能说的太明白。”
这……
汉景帝位面。
大殿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群臣皆默不作声,不敢有丝毫的小动作。皇子和妃嫔们也低垂着头,脸上的神色令人捉摸不透。
乐师们颇懂察言观色之道,便悄然停止弹奏丝竹管弦之音,而翩翩起舞的歌舞姬们也停下了摇曳的身姿,轻手轻脚地悄然告退,生怕引动陛下的火气。
刘启:……
刘荣:……
刘启暗自腹诽:刘小猪,我的好大儿,你真是长本事了!
……
而赵佶本人位面中,朝野上下一片气愤,平民百姓也怒骂出声:
“这个皇帝,怎的如此没用?”
“让俺看呀,他这全身的骨头早就软了,根本站不起来。”
“皇帝贪生怕死,害怕与金人决一死战,却让咱们这些老百姓受此苦难。”
“俺们想打,俺们不怕死,可皇帝害怕呀,唉~,有这样的皇帝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为赵佶的骚操作感到震惊,许久后,众人询问道:
杨坚:“所以,现在的大宋皇帝已经换人了?”
李世民(大唐之光):“大宋新君何在?还望出来一见!”
刘邦:“当爹的靠不住,只希望儿子能顶住。要是再来一个没用的,那可真是遭不住喽!”
……
宋徽宗位面。
苦求无果之后,赵桓不由得心灰意冷了。
他知道,无论如何自己都无法改变父皇退位的决心,到头来,这把刀依然悬在自己头顶。
他满脸无奈的苦笑着,踉踉跄跄的起身,黯然离开。
看到各位前辈的追问后,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重拾信心,恭恭敬敬的回复道:
赵桓:“区区不才,正是在下。父皇他……,刚刚退位,在下苦求无果,还未曾继位。”
嗯?
大伙也不知北宋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可事已至此,也只能暂时先让赵桓登基,稳定朝纲。
刘彻@赵桓:“先别说那些没用的。快去登基,给我们说说此时的情况。”
李世民:“武帝所言甚是,快去了解大宋的情况,我们也好给你出谋划策。”
打完拳后,赵匡胤也正巧看到此处,身为赵宋的开国之君,北宋将亡,他不能坐视不理。
赵匡胤(十大帝王)@赵桓:“别管你爹,他就是个废物。你先登基,我们给你想想办法,这么多前辈帮你,我就不信打不过金人!”
看着前辈们饱涵善意的催促,赵桓心中一暖,只觉得拨开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前途一片光明。
他顿时又生出万丈豪情,不由自主的迈着大步往紫微宫而去。
不就是临危受命吗?只要我赢了,未必不能当个大宋高宗。
有这么多本领通天的前辈们帮助我,这金人,不就是送上门的功绩吗?
怕他作甚?!
等到来日,我的名号一定能与太·祖、太宗皇帝们相提并论!
就在众人都如此积极的帮助赵桓,立刻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康熙@赵匡胤(十大帝王):“别人能不能赢我不知道,但若是这这赵桓,呵呵,真不太好说。”
忽必烈:笑而不语。
历朝历代:!!!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