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他们为什么偏偏拍武则天的马屁?
◎那个,我也想问问你,按照你这个逻辑,为什么你没有立天枢?是你不想吗◎
看到这一幕,各个朝代的百姓们都羡慕极了:
“这就是高产作物?”
“不知产量几何?”
“看不出有何特殊之处啊?”
“大汉百姓真幸福!再也不用吃树皮啃树叶了。”
大秦。
在场的内史、少内们看着那一片嫩绿的幼苗,泪水差点儿从最嘴角里留下了。
这就是高产作物?真的好羡慕!
汉高祖位面。
刘邦看着眼前的屏幕,心中颇感自豪。
这些农作物就是大汉的底气,有了它,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饥荒,人人都能吃饱饭。
后辈有此成就真是大汉之福也,可若是,他也能得到系统奖励就好了。
而另一边。
赵匡胤却神色怪异,目光在屏幕上来回逡巡,再看看大宋的情况。
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赵匡胤:“我和他同一日被评为十大帝王,为何大汉的秧苗如此茁壮,而我的农作物还未发芽?问号gif.视频”
嗯?
这个问题刚刚出现,就引起了诸天万界的注意。
怎会如此?是两人的奖励不同?还是有其他原因?
柳洹也极其无奈,系统,瞧瞧你干的好事,现在被人家发现问题了吧?
正当她准备解释的时候,却有人率先回答:
赵光义@赵匡胤:“大哥,你这不行呀!是不是种植的方法有问题?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农作物!”
赵佶:“真是可惜,此等关乎百姓性命的大事,怎能如此马虎大意?若是我得了奖励,必定……”
柴荣:“依我看,你忘恩负义,欺负孤儿寡母,肯定是上天惩罚于你,天不佑你大宋。”
看到他们三人的评论,赵匡胤也心中一紧。
不会吧?
他回忆了一番大宋的开国之路,难道真的是天不佑宋?
如此大事若是传扬出去,只会动摇民意,令百姓人心惶惶,对大宋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可转念一想,不可能!
天命在我,苍天必佑大宋!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无视了柴荣的讥讽。
自己正是严格按照种植手册上的方法来培育秧苗的,可为何会如此?
难道是/>
真是一群蠢蠹之物!
反而连累他背了黑锅!
虽然他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可难保百姓们不会相信柴荣的话。
此时此刻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柳洹身上,希望她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然这天不佑宋之说只怕要深入人心,立刻引起百姓的不满了。
柳洹:……
得了吧,即使你得了奖励,也依然专注于书法和绘画。
这一个个的,真是普通且自信!
柳洹@赵匡胤:“与天命无关。由于各个朝代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时间流速也随之发生变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现代=10:7:5:3:1,也就是说,大宋过去了5天,而大汉已经过去了10天了。”
呼~
赵匡胤松了一口气,与天命无关就好,他真怕这后辈说农作物不发芽是因为他的问题。
不过……
嬴政:“时间流速?又学到了一个新词!”
刘彻:“好神奇,在我们看来时间明明是一样的,可没想到时间也有快慢之分。”
杨坚:“原来如此,我就说大秦怎么那么快就造出了自行车?原来是他们的时间走的很快。”
看着那一片生机勃勃的秧苗,历朝历代的百姓心中难免生起一股对生活的憧憬。
有了高产的作物,大家再也不用忍饥挨饿,这日子也有了盼头。
……
第二天,柳洹按时起床,打开电脑,今天照常盘点。
【“历史十大帝王——第六名”
在华夏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前后出现了83个王朝,共计559个帝王,其中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但颇有建树又极具争议的,非他莫属!】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险象环生、堪称传奇。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既平稳的延续了历任皇帝的辉煌基业,又为下一个盛世的来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执政的过程中虽然任用了一些酷吏来排除异己,但他赏罚分明,明察善断,不问出身,选拔了一批杰出人才,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又继承了唐太宗的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政治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厥等国家的侵扰和叛乱,采取抵抗、讨伐的方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治上:他重创了门阀士族,又推行均田制,减免赋税、七州移民,薄赋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经营屯田。还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有效缓解了逃户问题。
并完善科举制,创立了自荐、试官、殿试和武举制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使很多出生贫寒的有识之才能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推动了人才的流通。她知人善用,独具慧眼的选出狄仁杰、姚崇和宋璟等优秀人才,为开元盛世储备了贤相能人。】
画面一闪,一个模糊的身影高坐朝堂之上,在他执政期间,政通人和、国家蒸蒸日上,粮食产量提高、百姓安居乐业。
看到这里,部分皇帝们已经心中了然。
朱元璋:“狄仁杰、姚崇?我知道是谁了。”
康熙:“殿试、武举?无疑是那一位了!”
李隆基:“我也知道,乱我家者!哼!”
武则天(女帝)@李隆基:“怎么,三孙子你有意见?”
李隆基:“……”
看着这祖孙俩的对话,人们不禁冒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
李治@武则天(女帝):“阿武,你就是这位皇帝?”
李旦@李治:“完全对的上。除了陛下,别无旁人。”
这一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个三位李唐的历代先帝都双目炯炯的盯着屏幕,想看看这武则天有什么功业,竟然也能够上榜?
而历朝历代的人们也瞪大了眼睛,也想知道这位千古女帝究竟有何实力?竟然越过诸多男性皇帝登上帝王排行榜?
而有些男性皇帝更是不服,甚至安排文武百官一起讨论,若是武则天的功绩不足以服众,他们就打算好好的挑挑刺儿!
如果说,汉宣帝文治武功俱佳,在位期间的治国理政比大部分的皇帝都要强,入选第十名,大家也毫无异议。
而第九名的赵匡胤,虽然有些忘恩负义,但人家征伐乱世、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政权,又有开国之功。在治国安民方面,也算是可圈可点。
除了后周皇族对赵匡胤这个“乱臣贼子”有意见以外,大部分人还是认可他的功绩的。
第八名的李治也很了不得,打下了了华夏千年以来最大的疆土,开疆拓土之功颇为惊人,文治也不错,大家都心服口服。
第七名朱棣更是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眼光独到、四海臣服,单就封狼居胥的功业和航海先驱的称号就足以服众。
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只入选个第七名太委屈朱棣了,他的位次还可以再往前几名升一升。
但是这个后辈竟然把武则天一个女人评为了第六名,排在朱棣、李治之上,这实在太过分了?
一个女人,强势的抢夺了儿子的江山,废子自立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本来就已经让天下所有男儿心生恼怒、面上无光了,你还敢将她排到第六?
虽然你也是个女子,偏袒她一些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如此离谱,她的功绩实在是难以服众!
看到武则天的文治,部分男性皇帝们显得很不以为然。
赵祯:“啊?她治国理政还可以,可武德……,实在拿不出手。”
朱厚熜:“一个丢疆弃土的女人还能被评为明君,排在我们家成祖之上?这个后辈是个无脑吹!”
李隆基:“虽然皇祖母文治尚可,最后也把国家大权交还给了我们李唐,但是她位列第六明君,你这后辈是不是太偏爱她了?如果是这样,那朕也可以入选!”
……
这一刻,一部分男性皇帝们愤愤不平,自觉功绩比武则天还大。
等着吧,她丢了大唐一半的疆土,就这武功,也能上榜?
你就吹吧!看你一会儿怎么收场!
柳洹对这些疑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等盘点完武则天的武功再说。
等完全了解到她的武功,如果你再说这些话,那你绝对是有惊世之功,我敬你是条汉子!
【武功上:唐高宗李治时期国土面积最大时为1237万平方公里,可到了后期就开始丢失领土。公元682年唐高宗政策失误导致突厥集体叛唐,继而攻陷漠北,建立后突厥,唐朝疆域大量缩水。
中间又有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两位皇帝。
武周开国初期,疆域仅有600-700万平方公里。虽然身为女子,但她却态度强硬,坚持唐太宗的对外政策,短短数年之间就收复失地并再次对外扩张。
692年收复安西四镇、吞并吐蕃东部;694年攻陷吐蕃泥熟没斯城、西南永昌蛮也随之归附;695年战胜后突厥,将王朝疆土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1241万平方公里。
较开国初期扩大了2倍左右,并超越了唐朝疆域最大值,创立了华夏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汉人王朝。
据统计,武周王朝对外战争共计26次,其中获胜21次,失败3次,另2次未分胜负,是为平局。
因此,武则天在位期间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疆土缩水、丢弃一半李唐疆土,反而在李唐的国土基础上完成了开疆扩土的壮举!】
啊?又一个有开疆拓土之功的。
她没有丢弃疆土,反而收复失地,并开拓4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李治@武则天(女帝):“我执政后期疆土缩水了?哎~,精力不济了。阿武,幸好有你!”
武则天@李治:“夫妻一体,何必分你我?我一定会替你收复失地。”
历朝历代……
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父母好恩爱,我们只是意外!
好大一盆狗粮!
一个被篡夺江山却还平静如常,一个改朝换代却口称夫妻一体。
这一刻,历朝历代的人们前排吃瓜,人人都化身嗑学家。
这就是两位皇帝之间的爱情吗?
嗑到了!嗑到了!
别炫了,别撒了,我们已经吃饱了!
汉高祖位面。
吕雉也目光灼灼的看向刘邦,意有所指道:“武则天改朝换代李治却还待她如初,这李治和武则天真是鹣鲽情深、恩爱有加。”
??
夫妻多年,刘邦当即明白了她话中的未尽之意,这是暗示自己,她也有临朝成帝之意,如今在问自己是个什么意思。
这……
他咳嗽几声,意味深长的注视着吕雉:“那是因为武则天文治武功具佳,还能登上十大帝王排行榜。若是一个碌碌无为之君,李治必然不会轻饶了她。”
吕雉沉默片刻,只是若有所思,却不再言语。
这可把刘邦吓得不轻,都顾不上看盘点了,反而时不时的偷瞄吕雉的神色。
可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赵祯:“可很多人都说是武则天导致疆土缩水,这……”
李隆基:“我可以作证,大家说的没错。我祖母的武功实在寒碜!”
啊,这?
亲孙子亲自下场辟谣?
可柳洹这个后世之人也没必要骗他们。
两人的话,到底孰真孰假?
唐朝以后的皇帝们立刻下令翻阅史书,势要查清楚此事。
这不仅是武则天的个人功业,更关系到每位皇帝的身后名。
他们今日敢污蔑武则天,来日必定也敢污蔑自己。
查阅史书后,大家发现了一些史书记载:
朱棣:“《资治通鉴·唐纪十九》中有载:(唐高宗永淳元年)春,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帅十姓反。(注1)突厥造叛乱大唐疆域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这确实是唐高宗在位时的事……”
康熙:“还有还有,六月初三,突厥骨咄禄侵犯边境;九月,吐蕃侵犯柘州。可见,至少在唐高宗后期,各少数民族就屡次侵犯边疆、极不稳定了。”
赵匡胤:“唐高宗执政后期,后突厥就已经建立,中间还有两个皇帝,可很多人将唐高宗晚期的黑锅硬扣到武周时期,可谓是其心可诛。”
……
看了李隆基的话,柳洹也反驳道:
【“虽然不知道历代的史官如何记载,但是我们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初一下册中明确说明“武则天在位期间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请注意,这个“在位”指的是“居于君主的地位”,显然说的是武则天称帝自立的时期。
另外,《资治通鉴》中也记载,(公元六九二年)党项部落万馀人内附,分置十州。”(注2)
公元六九九年七月,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内附。”(注3)
而《旧唐书》中也记载道:“大足元年……乃拓州境一千五百里,自是寇虏不复更至城下。”(注4)
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结论,说武周疆土大幅缩水。
在我们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科院参与监制拍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中,也介绍道:“武则天统治期间,人口大量增值,疆域空前拓展。”
后世的权威机构认为她拓展了疆域,并没有丢弃疆土!】
不管史官如何记载,可李隆基的所作所为真是令人心寒,还不等武则天表态,李治就率先训斥道:
李治@李隆基:“你怎么回事?我发现你对你祖母有很大的意见?!”
李隆基:……
我这都是为了李唐江山啊,难道痛踩前朝、给前朝泼脏水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基本操作吗?
可他不敢明目张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笑话!说不来那不就承认了自己在污蔑武则天?
孙子诬陷祖母,那就是忤逆不孝、德行有亏!
若是传扬出去,那还了得?
与此同时,见李隆基销声匿迹,柳洹也换了称谓:
【除了文治武功之外,她还大力擡高女性的地位:
举措一,封号制度。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就追封生父武士彟为周国公,按照传统礼制,其母杨氏应该是周国夫人,但她反其道而行之,将母亲封为代国夫人。
虽是一字之差,可其中深意确是天壤之别。从此以后,母亲杨氏夫人就不再是丈夫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独领一方了。
举措二,守孝制度。
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如果父亲去世,子女必须守孝三年。但是如果母亲去世,子女只需守孝一年。这一制度直接体现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
武则天认为这个制度很不合理,就规定无论父亲母亲谁去世了,子女都应该要守孝三年。这个规定极大的提高了女性地位。
举措三,女官制度。
她在外期间,推出了“女宰相”。
一改只有男性才能任职官员的先例,首次任用女官掌管政事,甚至让女官上官婉儿起草诏书。当然,上官婉儿文采斐然,其才华不在男子之下,这一举动无疑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举措四,分封女神。
在早期,各个朝代的皇帝们分封的神仙皆是男性。而武则天登基之后却不尊旧例,反而分封了大量的女性神仙,例如-“大中天后”、“金阙夫人”等。这一举动再次的擡高了女性地位。
举措之五,祭奠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