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悬疑推理 > 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14章 赵匡胤:最终还是我默默承担了所有

第14章 赵匡胤:最终还是我默默承担了所有(2 / 2)

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采用“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治国方略,先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支”“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政治措施牢牢控制住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一举改变了藩镇割据时的历史状况。

重视文化、关注民生。他称帝后,收集藏书、兴建学校,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劝学农桑,兴修水利,大大减少了水患的发生,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看到这里,赵匡胤不仅不觉喜悦,反而还眉头紧皱,局部统一是他的武功,而这些是他的文治,就目前来看他的文治武功都不算差,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与此同时,宋朝之前的皇帝们也万分不解,单就现在来看,赵匡胤也没什么大问题,那他为何会拉低评分?这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屏幕上的内容就逐渐解开了所有人的疑问:

【但是,赵匡胤通过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并且五代时期臣子夺权称帝的先例屡见不鲜。所以他对武将极为戒备,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手下武将的权力,从此埋下了“右文抑武”的伏笔。抑武并不等同于轻武,轻武只是不重视,而抑武则是打压,因此宋朝的军人地位不高。

“右文抑武”在军事上过于保守,极大的限制了武将的权力、降低武人的地位;致使宋朝的边防实力和军队战力不足,也是导致宋朝无力统一、国势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宋朝被金、蒙古灭亡了。

宋朝以儒治国,导致科举出身的文人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因而皇帝大多仁弱,文人猖獗,文臣的权力和地位远远超过武将,甚至统兵作战也由文臣担任军队统帅,因此宋朝也被称之为“文人的天下”。

注重“安内守外”,导致北宋“内重外轻”,也留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把大量田地封赏给交出兵权的武将,未能有效的抑制土地兼并,加剧了平民与“士大夫”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

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在宋朝初立时就放弃了西域和辽东,虽然也努力去争取过但未能如愿,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和布匹,用来赎回被石敬瑭献给辽国的燕云地区,如果辽国不同意,他就用这些钱财招募武士,以战争来收复。但世事难料,他提前驾崩,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也没能收复。而宋朝从开国至灭亡,也从未收复过这片土地。】

来了来了,拉低评分的原因出来了。

宋太·祖位面。

右文抑武?以儒治国?看到这两条原因,赵匡胤顿时心里一咯噔。

怎会如此?

我收回武将手中的兵权主要是怕武人拥兵自重,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统一,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谁能想到会被后世的皇帝制定为国策?甚至成为大宋的灭亡的原因之一?

赵匡胤一口气上不来,胸口剧烈的起伏着。

后面的赵宋皇帝脑袋里装的都是杂草吗?

开国之初要收回将领们的兵权、防止他们功高盖主,以至于起兵叛乱;可国家逐渐稳定后就要重视军事实力,绝不能再打压武人。

可他们倒好,不仅不看重武将,还把“右文抑武”制定为国策。

可到了最后,这个“右文抑武”的锅还得我来背?!!那时我已经驾崩几百年了,这也能怪我?!

宋太·祖赵匡胤:……冤枉啊,这分明是后辈不知变通,与我何干?

最终还是我默默承担了所有……

我真的会谢。

至于燕云十六州?若是可以,他必定会想方设法收复燕云,否则,北方无屏障,大宋岂不是要长久的受到辽国的威胁?

只可惜天不假年,还未收复他便驾崩了,而后世之君竟无一人继承他未竟之志?!!

越想越气,他不禁怒骂道:“赵光义,你这么着急当皇帝,我还以为你有多大的本事,结果到头来你也没收复燕云,还给后辈留下个这么大的烂摊子!!”

宋太宗赵光义:“……,大哥,这也不能怪我啊,我至少还亲自和辽国战斗过,可这战败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可你就……”

看到赵光义暗含深意的话,赵匡胤更是勃然大怒:“赵二,你这是何意?你那军事水平我还不知道?更何况,我若是不提前驾崩能有你什么事?!你还好意思说?!!”

与此同时,各辽国位面。

宋太宗赵光义的军事水平?收复燕云?

那得问我们辽国啊,我们再清楚不过了!

最新小说: 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满朝文武都想到我的工地打工 中二病该怎么拯救世界 不见渣男开口笑[快穿] 同时成为五个美漫巨佬白月光的我 米花高中排球部 竹马是超能力者齐木 林妹妹她有猫了 捡到一只小狗 夜色落下的八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