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沈仙仙没想到居然会和大周人有关。
这不都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吗。
而且就算是她帮助了平安村的人,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的感谢值啊。
难道是因为她当初答应那些学子过来求学,他们回到大周后,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才让大周人这么感谢我?
只是等沈仙仙听完系统的解释,不知是该开心还是该感叹,虽然当初自己的行为莫名其妙,让现在的自己难以理解,但好歹还真是做了些好事。
==
虽然这个秋季对沈仙仙来说,是个不太愉快的,令她心神俱疲的求职季。
但是对大周人来说,这个秋季,却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能有穰穰满家,稻谷飘香的季节。
看着田里压弯了腰的稻穗,金灿灿黄澄澄的,大周的农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一把把镰刀下去,一片片稻杆倒下,一粒粒稻粒脱落。
将脱落的稻粒运回家,大周的农人们抽着旱烟,端着饭碗,坐在自家的晒坝上,看宝贝似得看着眼前的谷子。
有时会大喝一声,吓走过来偷食的鸡鸭或捣蛋的猫猫狗狗。
这些可是稻米,天老爷,没想到有生之年,他们居然能种出来如此高产量的水稻,亩产上千斤啊,这么多粮食,就算交了粮税,自家也能剩余好多。
真不愧是仙人送来的良种。
再想到之前红薯和玉米的收成,他们心里真是第一次有了粮食太多的烦恼。
这么多粮食,他们可得吃到什么时候,现在粮价又低,卖了也不划算。
得想个法子,好好把这些粮食保存好才行。
大周的农人第一次有了此等甜蜜的烦恼。
==
皇帝看着户部尚书的折子,忍不住大笑出声。
虽说早就预料到,今年收上来的粮食将会比前两年还多,但是看到折子上的数字时,他还是不由感到震惊。
大周,真的做到了家家有余粮,各地地方的粮仓早已装满,江南之地甚至还连夜多建了几个大粮仓。
不仅如此,因着百姓收了新粮,都想要将去年的陈粮卖出去,现在各地的粮价大降,前朝因着贪官污吏横行,加上天灾人祸,后面几年粮价一石可要上千文,也是因此,很多人买不起粮,吃不起饭。
大周建立后,粮价恢复平稳,各地粮价在两百文左右,而今年民间的粮价,竟然下到了一百文。
可想而知百姓家里都有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看见皇帝脸上的喜色,也跟着高兴。
谁能想到,他们君臣期盼已久的,大周粮满仓谷满囤的日子,这么快就实现了呢。
他比皇帝还要高兴啊,再也不用担心哪里突然发生饥荒,国廪却拿不出粮食的事情发生了。
此刻就算是皇帝想要打仗,他也可以拍着胸口说,大军的粮食供应没问题了。
嗯,不过最好还是再囤两年,户部尚书在心里打消掉刚刚的想法。
君臣一起开心了一阵,又开始商量要怎么处理还在不断走低的粮价,毕竟谷贱也伤农啊。
想想,几年前他们君臣还在为怎么推广良种烦恼呢,现在却已经开始要为怎么平抑粮价烦恼了。
刚从异界得到良种那一年,因着种子数量的原因,皇帝和朝臣商量后,只选定了部分地方栽种这良种。
力求保险,其中北方多以玉米和土豆为主,而水稻种子多给了南方。
而被选中的各地官员收到上面送来的良种时,想法不一,但大多数并没有因为自己治下被选中而开心,反而心里有些发苦。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巫娘娘的事,也不知道这送来的良种乃异界之物,听到派来的人说产量可高达上千公斤时,他们甚至想着,难道这是上官不想让自己通过今年的考核,才会以此来刁难于他们。
他们作为地方官,好歹也是读过农书,亲自下地了解过农事的,从古至今,就没见过,更没听说过,能有什么良种,产量可达上千公斤。
只是上面有令,
不过这事实在难办啊。
一般百姓更愿意种他们自己熟悉的小麦稻种,谁知道这个所谓的新的良种种下去后,能有多少收获,他们这些当官的也不敢给他们保证,这要是到时候颗粒无收或者没有人家原本的多,那农人还不来找他们拼命。
尤其是家里田地并不多的农人,一年到头就靠着家里的那几亩地养家糊口,他们更是不敢冒险让人去种这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