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元春忙挡住她:“这是宫里,有些话说不得!你放心吧,我尽力就是。”
王夫人目的达成,捂着嘴点点头。
一时有女官进来,道宜人该出宫了。
王夫人只得出来,回了贾府。
黛玉初时面对宝钗还有些不自在,后来见她仍是八风不动,每日照常同姊妹们说笑玩耍,心里忍不住叹服,便也丢开手了。
不久到了端午,宫里照旧赏了节礼出来,仍是宝玉和宝钗的一样。
宝玉翻来翻去不信,袭人在边上道:“只拿咱们的就是了,你做什么翻腾的乱成这个样,叫别人怎么拿?都是一份份写着签子的,不会错的。”
宝玉听了,笑道:“我看看罢了……只是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反而宝姐姐同我一样,这是什么道理。”
袭人斜他一眼,把东西抱在怀里:“能有什么道理,你若不信,明儿进宫谢恩时亲自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宝玉不语,擡手拦下她,将东西交给麝月道:“你拿了去林姑娘那里,就说是我得的,叫她捡喜欢的留着。”
袭人怀里一空,扎着手愣了片刻,听见这话撇了撇嘴,只得空着手又回了园子里。
黛玉这里也有太后赏赐的,更有荣亲王府送来的,摆了满屋子。
听了麝月说完,黛玉下意识往角落看了一眼,元妃给的两样东西被堆挤在那里,显得无比寒酸可怜。
随后道:“替我谢谢他,我这里也得了,叫他自己留着罢。”
麝月只得抱着东西又回去了。
黛玉亲自送了她出去,回来领着圆月一一整理查看,其余还好,不过是些金银珠宝、并摆设物件,编成册子收起来便罢了。
只荣亲王府送来四个大大的紫檀木箱笼,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下,打开一看,几个丫头不由惊呼出声,里头竟满满当当都是衣裳。
黛玉也惊住了,半晌回过神,走上前,中间那个上头有一页居中折起来的纸。
拿起一看,上头赫然按着四个猫爪印。
黛玉明白过来,忍不住笑出声:他在那条披帛上抓出四个洞,这会子就送来四箱子衣裳。
真是……
几个丫头齐齐净了手上来,将这些衣物按照颜色、面料、款式、季节,分门别类挂起来,足足挂了三个柜子。
圆月笑道:“得亏咱们搬进了这里,若还像从前一般,只怕要没地儿放了!”
黛玉走过去细看,发现一年四季,冬袄夏裙,斗篷披帛一应俱全,各种样式都有,有一些瞧着分明不是京中的款式,倒像是江南的样式。
也不知他办差到底忙不忙,有时间搜罗这些衣裳,却没时间给自己递个消息。
黛玉又不高兴起来,抿抿唇神情冷落的走到一边。
只手上却小心把那印着四个猫爪的纸藏进了书里。
过了一会擡手将头上的竹叶簪拔下来,抚着那片叶子半晌,终是怕他分心,也不曾做什么,又将簪子戴了回去。
待端午正日,因元妃命去清虚观打醮,两府皆去,连着黛玉、湘云、薛家母女也要去,贾母素喜热闹,心中喜欢,早已吩咐人去打扫安置了。
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正阖府热闹吵嚷,忽的有两个身着官服的拖着一个人走来。
到得近前才看清,那披头散发,身后衣裤上还留有血迹斑斑的人,竟是薛家大爷,薛蟠!
一时门前寂静,慢慢扩散至里间,直至整条街鸦雀无声。
周瑞家的原在前头安排车马轿辇,回过神忙匆匆挤开人群跑进去,不一时薛姨妈踉跄跑出来,随后是薛宝钗、王夫人等。
那官差见来了管事的,将人交给贾府下人,朗声道:“薛蟠,金陵人士,光天化日,强抢民女,按律当监禁一月、罚银五百、仗责二十,今蒙圣上开恩,免去一月监禁,只罚银五百、仗责二十,望好自为之,莫要再犯!”
声如洪钟,音虽落,却似有余音回荡。
薛姨妈什么都顾不得了,扑上前拨开乱发,只见薛蟠面如金纸,已然不省人事,她痛叫一声,跟着晕了过去。
宝钗又急又羞,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撑着叫人去拿钱来,交了罚银,随后匆忙指了几个婆子小厮,把那母子二人擡进去。
如此,清虚观是去不成了。
贾府却早已准备万全,况打醮是娘娘的意思,断不能因薛家临阵取消,仍是按时开拔前往了。
原来,自那日王夫人来过,已有四五日了,皇帝不曾踏足后宫。
元春再是想帮忙也有心无力。
好容易等到端午,需放假罢朝一日,宫中也要举行祈福宫宴,元春一早命人注意着,终于在御花园遇到了要去往皇后宫中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