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黛玉正拿了玫瑰汁子掺了桃露调的晶蜜擦手,闻言走过来细看:有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
没什么特别的,她随手翻看过,道:“收着便是。”
圆月点头,将东西收拾好,放到了柜子里。
荣、宁二府中,因连日用尽心力,一时松懈下来,吃酒听戏,懒怠非常。
黛玉虽未劳累着,也不想出去,窝在房里给父亲写信。
她咬着笔杆,半晌落下一行,皱眉,再写几个字。
父亲好像很忙,寄去的信总要许久才有回音,只叫她安心在京中住着,有事便去寻凌珺。
黛玉不知道父亲几时同他这般熟了,写信去问,父亲却避而不答,只说他可以信任依靠。
问凌珺,也总是顾左右而言他,黛玉觉得他俩瞒着自己达成了某种默契,因此很不开心。
一封信断断续续写了大半日,至午后方写好,终于满意的搁笔,将信叠好封起来,命人趁时候还早送出去。
做完这些,觉得有些乏了,因又过了午睡的时候,怕夜间走了困,便忍着,趴在桌上双目有些直直的看着窗外。
正百无聊赖,忽然宝玉房中一片声嚷,吵闹起来。
她晃晃脑袋,坐起竖着耳朵听,好像是李嬷嬷和袭人在叫嚷。
闹了一会子,声量越来越大,却只是李嬷嬷在骂,并不闻袭人声响。
黛玉听着越发不像,便打算出来劝劝。
走到门前,见宝玉也在,却只站在一旁,不很敢管。
宝钗和湘云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一个劝,一个哄,一时好不热闹。
黛玉扶着门框,正犹豫要不要进去,忽然身后一阵风似的刮进一个人,不是王熙凤是谁?
王熙凤一来,拉起李嬷嬷便往外走,口中道:“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里,叫旁人看去,成何体统?你老人家素日是管着这屋里规矩的,怎的反倒领着头儿闹起来了?谁不好你只告诉我,我替你打他。今日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
李嬷嬷被她拉着,一面往外走,还一面回头骂咧咧,直到走了老远才声音渐歇。
黛玉见事情了了,宝钗和湘云也都围着袭人劝慰,便没有进去,抽身往外走。
只才走到院里,便听身后脚步声传来,接着是宝玉有些焦急的声音:“林妹妹!林妹妹你站一站!”
黛玉停住,回身望他。
宝玉几步过来,到了跟前又不知说什么,他自觉两人冷战许久,一时有些情怯。
黛玉等了一会子,见他只垂首不语,便道:“若没事,便回去瞧瞧袭人姐姐吧,她今日必是受了大气,只怕心中不好受。”
宝玉不妨她能这般和颜悦色同自己说话,还以为自己无故叫她,又要得些冷言刺语,一时有些傻了,也忘了自己原本为何叫住她,只她说什么便是什么,连连点头。
等黛玉走远了才回过神,也只得回去了。
晚间贾母遣人把姊妹们并宝钗湘云都叫过来,大家一起吃了饭,围着暖炉说话玩笑。
湘云因史家两兄弟突然外放为官,贾母便把她留下了,连着这个年也是在贾府过的。
近日因史家兄弟回京述职,赶在没出正月已进了京,她便提出要回史家去。
贾母正吃茶,闻言道:“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她今年十五,乃将笄之年,正该好好办一场。”
贾母早知会了凤姐,要做主给薛宝钗好好操办这个生日。
薛姨妈一再推辞,奈何贾母执意,她如何推得了,这事便就定下了。
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心中又盘算送什么礼合适。
她在这里住着,史家是想不着给她送银钱使的,只每月靠着贾府的份例,手里勉强攒下几两银子,也买不来什么好的,只得将旧日做的两样针线预备下了。
有人烦忧,有人欢喜。
三春、宝玉高兴的直拍手,都道又有热闹戏看了,独独宝钗,面上连着雪白的颈子都粉红了,大寒天里拿着帕子拭汗,有些坐立难安的样子。
偏贾母仿若不见,只拉着她问爱听什么戏,喜欢吃何物。
宝钗到底老成持重,撑着稳住心神,揣摩贾母喜好,说了些热闹戏文、甜烂之食。
贾母更显欢悦,立时便叫鸳鸯找出许多衣服玩物当作贺仪,不顾宝钗阻拦,吩咐提前送去薛家住处。
余下众人见了,各自回去准备随礼送去不提。
薛家已从梨香院搬了出来,如今住在荣国府东北角上一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