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文工团 > 第145章 梁祝(二)

第145章 梁祝(二)(1 / 2)

第145章梁祝(二)

舞剧中的卖花女们聪慧机敏,地主老爷们则蠢笨不堪,几次三番被卖花女们捉弄,主打的就是一个欢快逗乐,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了。

这还是宋知时第一次看见以喜剧为主题的芭蕾舞,有点像小品,心中不由啧啧称叹。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他们歌舞团芭蕾舞队的节目是《红色娘子军》吧,这次可真是棋逢对手了。

陕省来势汹汹,其他省份也不例外。

内蒙省立文工团带来了一支标准的蒙古族舞蹈。

蒙古舞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热情的气氛非常容易感染人,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下一秒蒙古包的主人们就会端上热腾腾的奶茶和马奶酒,欢呼着迎接你的到来。

以宋知时的目光来看,此舞原始奔放,充斥着向上的生命力,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和热情好客,但他料不准评委们的喜好。

果然,他朝评委席看去,就见不少评委皱起了眉头,不过也有几位评委面露欣赏之色,全身心沉浸在这氛围中。

疆省同样也带了一支充满少数民族异域风情的舞蹈。

之前在五一兰州军区汇演时,宋知时已经领教过维族舞蹈的魅力,对于她们的水平和这次的成绩心里多少有点数。

三人舞组这边,黑龙江歌舞团带来了三人舞《你追我赶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是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场运动,是继学雷锋运动和工业学大庆之后,中共宣传部门树立的又一典型,所以这段舞蹈完全符合时下社会主流。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

大寨红旗迎风摆,

他是公社的好榜样,

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败,

…………”☆

在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中,三位农民打扮的小伙子兴致昂扬地走上了舞台,开启了一段热血向上的舞蹈。

中芭和中国铁路文工团这次表演的节目中规中矩,宋知时猜她们应该还是想求稳。

这两个文体单位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种子演员,根本不需要在节目题材上标新立异,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舞蹈功底是她们最大的依仗,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拿个三等奖基本不成问题。

北方的艺术团体表演内容五花八门,南方那边的同样不遑相让。

江浙沪三省自古人杰地灵,出过不少宰相状元,那姑娘小伙儿个个跟水灵灵的花骨朵似的,往那儿一站就能吸引全场的目光。

再往南一些,广省云省也来了一大帮少数民族——瑶族、彜族、苗族的同胞们。

她们的舞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民族属性极强,天然去雕饰,全然凭借着骨子里的本能去跳舞。

其中让宋知时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来自云省某个艺术团体的一位白族小姑娘。

她的舞蹈是模仿热带雨林中的鸟类动作演化而来,堪称所有舞种中最特别的一种。

葫芦丝特有的丝竹声在人们耳畔响起,这乐声极为特别,细得像游丝一般,却又极为清晰,飘飘渺渺如天外来的仙音,穿透人的耳膜,直击心底的最深处。紧接着强而有力的鼓声响起,就如敲击在人们的心上,一记又一记地附和着山林间的禽鸟嬉戏打闹。

女舞者如山间精灵一般模拟着孔雀的动作——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然后拖翅、晒翅、抖翅、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直至飞向远方。

她这一飞好像把观众和评委们的心都带走了,毕竟在这缺乏大众娱乐的70年代,如此惊才绝艳的舞蹈堪称世所罕见。

饶是宋知时见过那么多舞蹈舞剧,仍为之心头一颤。

如果能拥有21世纪的服化道和灯光,他都难以想象这舞台效果能有多震撼人心。

他的祖国啊,是拥有如此丰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它们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无法取代,这是独属于中国的,是帝国主义无法侵略掳走的精髓!

不过宋知时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还能再次见到这么美的舞蹈。

这么优秀的舞者,不可能一辈子籍籍无名,那就到时候再见吧。

第一天的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宋知时惴惴不安地回到了后台。

没有熙熙攘攘的喧嚣声,所有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团队边上默默练习,宋知时看见不少带队的老师们在低声商量对策。

这次比赛高手如云,一时之间大家的压力都到达了顶峰。

三天初赛一晃而过,宋知时和小师妹表演的《梁祝》果然进入了决赛。

大伙儿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知道新的挑战来临了。

周矜白虽然进入古典舞队学习多年,但舞台经验还不如宋知时丰富,所以宋知时临时担任起了心理开导工作。

正当几人聊得正火热时,翟秋煜面色沉重地走了进来。

“感觉怎么样?”

“有点紧张。”周矜白如实回答道。

“我是问你的身体,可有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都蛮好的。”周矜白兀自感受了一会儿,然后快速察觉到了问题:“先生,怎么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最新小说: 大理寺诡案录 大嗓门的怂包小夫郎 和死对头互换身体后[娱乐圈] 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 后来有他 鸡毛婚姻几多愁 盗墓:死遁后被关小黑屋 若能永恒 足球小将华夏黄金一代 彷徨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