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卷二群雄逐鹿32-错失
王笙和王汇派人直接将盛安街沿路围了起来,挨家挨户地搜寻,一直到次日下午,才有了眉目。
他们俩派人传信给司马绍,自己先行去探查。
没一会儿,这座院子前前后后的交易往来,和主人家就查了一清二楚。
那陈小公子说的没错,这座位于盛安街背后的小院确实是裴妃曾经的陪嫁。而司马冲的母亲其实是裴妃身边的一个婢女,后来裴妃丧子,便将司马冲接到身边教养,此事从不为世人所知。
但现在查到这些也都是无用,因为王桓并不在院子里。
他们找到了王桓的血衣,甚至是她用过的束发的发带,还有那些混杂在泥土之下的下了药的饭菜,以及那些匆匆撤走的侍卫留下的脚印。
院子里如今只剩下一个哑女。
司马绍匆匆赶来的时候,王汇和王笙正抓了衙门里几个擅长追踪术的小官在这里探寻这群人的踪迹。
至于那哑女,倒是什么也没隐瞒,将她所知道的一一写在纸上。
“桓儿受伤了,他们竟敢还给她下药,实在是该死!”
王笙满脸的愤懑,一脚踹在院落的大门上,发出一声闷响,王汇心知他心中愧疚,拦了一把,斜眼看着站在另一侧的司马绍,示意他还有外人在。
王笙意会,收了神色,只是眼睛还盯着那些正在勘测的匠人,“怎么样,能找到吗?”
司马绍手里拿着哑女刚刚写字的纸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没太看懂,又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看。
“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昨夜什么时辰,有多少人,写。”
司马绍让手边侍卫重新给哑女递上一张纸。那哑女吓得连连摆手,摇头,示意自己不知。司马绍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手中的薄纸很快就被攥紧的拳头撕出裂痕,哑女只能听见他近乎咬牙切齿的语调,说出来的话却让人毛骨悚然,“写,写不出来就跟着我去大牢里面回忆,总能回忆起来。”
那几个匠人平日里不过在衙门里点个卯,最多抓抓小偷,偶尔帮着抓捕几个人犯,像这次一样阵仗的,他们还没见过,一个个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司马绍一会儿也将他们下狱。
好在到底有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出了点门道,被众人一力推出来,拱手看向几人。
“回殿下,两位公子,你们看院墙脚附近有大量挖凿的痕迹,还有这个洞口,有拖拽留下的印记,这附近的脚印,也符合对小公子的描述,只是这附近应该还有几个军士留下的军靴印记,草民猜测他们可能在此处发生过缠斗,一只持续到院墙的外侧,您看,这里也有少许痕迹,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小公子有可能已经逃脱,也有可能被敌人在缠斗中抓获。但看脚印消失的方向,应该是往城南去了。人数不算多,大约有十数人。”
王汇听师傅如此说,心里稍稍松一口气,“多谢,来人,赏。”
王笙还在盯着那些痕迹打量,几位匠人拿了赏赐,躬身告退,只留下他们在此。
“看来我们猜的没错,司马冲的儿子果然着急转移人质,只是不知道桓儿到底在不在他们手里。”
王汇说完,用眼角的余光看了司马绍一眼,表明态度,“殿下放心,我们会尽快想办法找到桓儿,如果桓儿不幸落在世子手里,我们......”
王汇话说的隐晦,其中意思再明显不过,在他们看来,司马绍跑前跑下的寻找王桓,不过是怕东海王世子手里多了筹码,到时候两相为难,但他们是绝不可能放任王桓自生自灭的,不管如何,人一定要救回来。
司马绍也听出王汇的言外之意,弯身朝着王汇颔首,略略低头,回应道:“少将军安危,于我如命重。”
相比刚刚的冷厉,司马绍对着王家兄弟的时候态度明显有所缓和,王汇和王笙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了不可思议与大为不解。
什么叫“于我如命重”,王桓何时与司马绍有此等交情,不对,如命重,怎么越听越奇怪,这哪是什么交情不交情的,这分明像是......情人间的海誓山盟?
但无论如何,司马绍愿意保王桓,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如今建康处处都是麻烦,司马绍分身乏术,没再多言,只派了几个心腹帮着王氏兄弟继续追查,自己先离开了,留下王氏两兄弟,面面相觑。
等到司马绍走出好远,王笙才靠近王汇身边,两人大眼瞪小眼,“兄长,这,什么意思啊,桓儿什么时候成了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