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这是弟妹给你做的?”郑慈看到里面的粥,稍稍停顿了下,道,“我还是不跟你抢了,下楼买点包子吃就成。”
方应礼道:“行。”
对方不吃,方应礼一个人也可以把这瓶粥给消灭干净。周慧岚给他做的淮山瘦肉粥,加了大棒骨的汤,煮出来的米粒绵软香甜,闻着令人食欲大增。
在郑慈下楼买包子时,他打开倒在带过来的碗里,拿着汤匙大口大口地吃进嘴里。
在他还没回来前,就已经将粥都吃完了。
吃完后,他先是整理了宿舍,这边长久没住人,地上都积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卫生间在走道最里面,方应礼过去时看到里面有干净的盆子,就拿过来用,等把整个宿舍都清洗了遍,他都没看到隔壁房的人回来。
方应礼没去找郑慈,他开始熟悉周围的环境。
县城里的宿舍楼不像武临镇的偏远荒凉,楼下就有几家小食店。
郑慈说的包子铺就是其中一间,开在楼下左侧巷口拐弯处,走出去就是条可以容纳两辆小汽车的街道,再走个五六百米,就进入偏郊。
偏郊多是水田,一眼望不到边,茫茫视野中都是绿油油活力生长中的水稻。
这边没有居住区,方应礼走了十几分钟依旧没走出田道,两边都是忙碌的社员,有人认出他,跑过来跟他打招呼。
是其中一队生产队的登记员,在一次出差途中碰过面,知道方应礼只是路过的之后,就没再将注意力落在方应礼的身上了。
方应礼没去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他走走停停,遇到觉得有意思的就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来,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方应礼终于走到田野的尽头。
他转过身,往过来的方向继续走。
实验组的工作是枯燥无味的,不是在做实验的路上,就是在采集标本的路上。
无聊中,时间过得飞快,这期间方应礼每天忙完都没有忘记来之前答应林菲的活。
在稳定下来后,拿着林菲给的地址,去到那栋老洋房。
老洋房里的阿姨早就得到通知,门铃一响就打开门让方应礼进来,并热情礼貌地给他介绍房屋里的情况,领着他前往后院的工具屋。
接下来方应礼要做什么,就不在阿姨要管的范围内了,她识趣地退到房间里,没有打扰在院子里干活的方应礼。
方应礼如今处理玫瑰花苗已是得心应手,清土、洗苗、松土、养土、剪枝等步骤动作又快又好。
这次林菲先让人清理出来空地安置新到的玫瑰花苗,不需要方应礼再去规划位置,倒是给他省了不少时间。
他每次来两个小时,处理完首要的工作后,还会留意院子里其他的花草树木。
在看到里面有棵紫薇花有点小毛病,顺手便医治了。
事后,他将这事打电话告诉了林菲。
林菲听后很激动:“还好你发现不对劲了,这棵紫薇花我妈可喜欢了,要是死掉了她知道肯定会伤心。”
说完就要给方应礼另外付工钱。
方应礼笑笑:“不用,举手之劳。”
“行呗,既然这样那院子里其他植物你有空也帮忙看下咯。”林菲一点都不客气地说。
方应礼说了声“好”,就客气地挂了电话。
之后的日子他去林家的老洋房,有空的话就会帮忙照看下其他草木,这对他来说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时间一晃。
方应礼出差已经有半个月。
试验田里,最先进行插秧的水稻苗进入抽穗期,这个时期很关键,实验组的全体组员都过来了。
他们聚集在田里边琢磨边开会,方应礼的耳朵听着他们讲话,一边弯着腰检查田里的水稻苗抽穗情况如何。
田里的苗有长得快,也有长得慢,快的已经挂了显眼的碧青穗粒,慢的话,开的花的花还没鼓包。
其他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他们研究了这么久,新进展迟缓,得到手的数据没法带来太多的改变。
反而通过其他的县级得到个消息,西边已经有专员研发出了新的籼稻品种,说是产量比原有的提高了5%。
这个消息一传到这边,粮食局总局就打电话过来慰问他们这边的进展情况。
“今年新得到的单株品质要比去年的好,我们今年应该能栽培出比原有的品种更好的单株出来。”
“今年?能确定吗。”
“不能确定又能怎么办,这事总要去做了才知道。”
“那边的研究团队比我们先了几年,这个时候有新的进展出来是必然的,我们也不能因为别人有了研究成果就泄气。”
“都到这份了,肯定是继续干下去……”
几个人争论了一会儿,就发现其中的谢毕卿和方应礼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家伙的眼神不由地就落在两人的身上。
感受到落在身上的视线,方应礼敛眉地收回思绪,擡起眼看向他们:“或许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
“还有什么方向?”陆锐安克制住情绪地问。
方应礼瞥了他一眼,平静道:“提供水稻产量不单是品种的问题,还有生长过程中采用增产的农药,改善品质也很关键。”
如今,国内对农药的有效搭配使用还不够娴熟,处在于初始阶段的说明使用中。
但方应礼有比他们提前几十年的农业知识,对农药的了解比他们更加熟悉。
如今有很多现代化的农药还没研发出来,但不代表着他们不能从现有的农药中搭配出可以双效增产的配方来。
“这个办法我之前就想过了。”谢毕卿皱着眉,神色严肃地说,“三年前我就开始做过几批实验,但效果都一般,也查找过不少资料,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太少了。”
他们缺少太多实验数据了,在有限的范围内能掌握的数据太少,对他们的研究进展产生很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