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梁超国在他耳边一直夸这厕所:“前几年建的职工楼都没有独卫,生活各个方面都不方便,现在新建设的职工楼可好太多了,不仅有独卫,外面还有个大阳台,用来晾晒衣服,鱼干和萝卜干的,简直不要太方便。”
“哦对了,别担心阳台没有水龙头,这卫生间的墙专程预留了水管道,要是想要连接到阳台再分水龙头,不需要再麻烦接管道……”
梁超国的嘴巴噼里啪啦地说个没完,恨不得当场给方应礼来个示范,可惜这墙开了一条五公分宽的凹槽,瞧着就不好看。
见眼前这窄到转身都不容易的卫生间,他的说服力实在是不高。
从进到职工楼里方应礼就发现了这筒子楼的问题,每户的房型面积太小了。梁超国带他过来看的这个房型,是六十五平房的,只能算是两房一厅一卫,多了个小厨房后,就没法再安置出一个副厅来放餐桌了。
若是真要住这里,他和周慧岚、方元嘉一屋,方同路方巧娥两人一屋,听起来是没什么不对劲。
可方元嘉马上就要到上小学的年纪,而方同路他们俩都上五年级了,明年就要去读初一的年龄,再男女同屋睡,怎么都不合适。
方应礼敛着眉地问道:“还有大一些的户型吗?比如四房二厅这样的。”
“四房二厅?”梁超国呆了呆。
下一秒,他难为情地说:“这边的筒子楼都是两房一厅的户型,没有大房型的。如果想要住宽敞的房子,还是买宅地基自己建比较好。”
“新街那边的宅地基都是多少平?”方应礼问。
梁超国:“县里不比乡下,新街重新规划之后,现在每户都是80平房的地基,这已经是最大户型了。”
实在是和他想的情况不一样。
见他没出声,梁超国眼尖地看出来方应礼的不满意,立马补充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之前就有人买两个同巷挨着的宅地基,直接连着建成一个户型。”
方应礼挑眉看向他:“这是合法的?”
“合法,肯定合法。”梁超国道,“这宅地基是自己买自己建,怎么建都不会违法,只要有钱,还可以直接按四点金下山虎来。不过新街那边这么建的人不多,时代不一样了,现在都喜欢时髦的东西。”
他想说,连房子也是按照时髦的来。
但一想到还不确定方应礼是古董派还是时兴派的,就不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要是不小心,可就容易得罪人。
虽方应礼表面看着不像是能买得起两座宅地基的人,可人不可貌相,这人手里握着购房推荐信,还认识他的大老板谢朝。
谢朝是什么人呐,他本身除去谢家继承人的身份外,还是连省城都说得上号的商业人物。认识这样的天众之才,梁超国心里不免嘀咕,这人该不会还有其他秘密身份吧。
他的心稍稍地提了上来。
因为方应礼还要去新街那边看宅地基,两人没在筒子楼这边多待,不满意后就直接离开,重新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让师傅拉着去新街那边。
新街,名字虽占了个“新”字,但人力三轮车进入到新街的地界,迎面而来的却是一派热闹哄哄的生活气息。
主街道两边,沿街都是开着门做生意的店铺,二楼延展出来的屋檐挂着随风吹动的红灯笼,一串串的小型灯笼,远看着好似鲜艳的冰糖葫芦。
方应礼仰头一看,就看到了几家吃茶聊天的茶馆,周围更是有不少吃食店,冬日的阳光散漫地映辉在带着岁月痕迹的建筑物上,将这一切晒得温馨、悠闲。
街道巷口有玩耍嬉戏的孩童,有清晰入耳的吆喝声,有大家长催促自家小孩的叫骂声,还有懒洋洋趴在窗口傲慢盯着来往路人的肥猫……
好似将县城的慢节奏缓缓地撕开一道口子,吸引着沿途路过的人。
方应礼瞬间便爱上了这里的生活氛围。
很快,人力三轮车穿入其中一个巷口,进入到里面的小巷子里面,下方是铺着添水泥的石板,路有点不平。
坐在车子里整个人随着颠簸晃动,等三轮车停下来,方应礼快要被颠得早上吃的饭都要吐出来了。
他扶着把手下车,跟着梁超国走了几十步,就来到了今天他们要看的宅地基。
连着两座80平房的宅地基,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中间有条一米宽的借道,但按梁超国的话说,这要是两座宅地基建成一座,这借道算是多出来几平方面积呢。
“这两座是比较靠近主街道的,虽然不能开店铺,但价格要比主街道那边便宜一半。”梁超国兴致勃勃道。
为了大力开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将新街全部地界符合的宅基地批准了交易买卖,转让也是允许的,但需要随房一并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