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礼神色淡淡,看到周慧岚也朝着他看过来,他深吸口气道:“我决定了,我们不在镇上的幼儿园上学了,嘉嘉已经启蒙,去幼儿园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还不如我来教。”
“这样可以的吗?”方同路皱起眉。
方应礼摸了摸他的脑袋:“当然可以,七八岁上一年级,嘉嘉现在才四岁,还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我肯定能教好。”
周慧岚沉思地想了一会儿,说:“我对你倒是很有信心,就是你有这么多时间来教嘉嘉学习吗?”
她想到方应礼要经常出差参与什么水稻实验研究,每次出差都要好几天不止,算下来,能教牛娃的时间并不长。
“这个我有办法解决。”方应礼自信道。
方巧娥拍手叫好:“好呀好呀,我觉得大哥很厉害的,肯定比那什么幼儿园教得好。”
看着她如此捧场,方应礼会心一笑。
牛娃听到自己不用去上学了,一开始还有点难过,但又听到是爸爸教他读书,他又高兴了起来。
那么一丁点难过的表情都消失不见,高兴地拿着红烧排骨啃起来。
这红烧排骨先焯水用锅压煮过,再炒糖色,加调料焖着煮了半个多小时,挂在骨头上的肉块带着诱人的酱色,嘴一咬,就渗出里面的油脂,软烂脱骨,一点都不费牙。
不仅牛娃爱吃,其他人也是大口啃着,不管是红烧的还是鼓汁煲的,全都吃得精光。
等吃完饭,闲聊的时候,方应礼跟周慧岚聊起目前镇上幼儿园的学习制度,与上辈子的幼儿园划分出来的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这些,在这泊山幼儿园里统统都没有。
它就只有两个班级制度,一个是初学班,一个是启蒙班。初学班,顾名思义就是刚入学的小朋友,还不会读书写字,三四岁的年纪比较多,他们一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会有户外活动,早操等这些课程活动。
启蒙班就会教读书写字了,从最基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国歌”、“儿歌两百首”、“贴画游戏”等,不分前后,根据不同幼儿园的教学进程。
虽然初期镇上的幼儿园是照顾职工孩子,让他们无忧上班,不需要担忧孩子的问题才建设。
但经过开放后,这个制度早已经被淘汰,如今的幼儿园,只要提前报名,就可以缴费入学。这就是为什么,方应礼之前以为自己报名了就可以让牛娃去幼儿园的原因。
只是没想到会被其他人给“顶替”了。愤怒的同时,方应礼对镇上的幼儿园同时失去了信任。这样的幼儿园,哪怕去上了,他都会担心牛娃在园里被欺负。
启蒙书,牛娃已经全学会了,甚至大部分都可以直接默写出来,只有少部分笔画比较多的,牛娃还不够娴熟,容易写错。
至于贴画游戏这样的小儿图书,书店里就有得卖,等他去县里出差,去新华书店还能买回来几本,变着花样玩。
户外活动的话……牛娃可以说是从小就没缺少过,在农村里他就可以自己在外面玩几个小时的泥巴,后来有了小汽车、飞机模型这些玩具,运动量更是不缺。
而方同路方巧娥两人,平日里放学也会带着他玩游戏,这几点,方应礼觉得他们都能轻松搞定。
听着他的规划,周慧岚心里仅剩的一点担忧也驱散开,转过来对他说:“练习写字的事情你更加不用担心了,你在家就你来教,你要是出差了,上班不能及时回来的话,还有我和同路巧娥,我们都可以教。”
“对。”方应礼满脸笑容。
没法去幼儿园读书又如何,他就不信他这个有大学学历的人,还教不好一个小孩启蒙了。
讲到这里,两人提着的心都落回实处,这件事尘埃落定。要是硬扯有麻烦的,就是多抽出时间来陪牛娃,何乐而不为。
二月十二号这天。
方同路和方巧娥两人吃完周慧岚煮的红鸡蛋,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山南小学离他们家住的地方不算远,这次他们就徒步过去,走个十几分钟就可以到。
方应礼目送他们出门后,给牛娃布置了今天上午的作业,是一篇一百二十多个字的小短篇默写,还有一首老儿歌《红星闪闪》
这儿歌曲调欢快,词汇简单,方应礼昨天只教了两遍,牛娃就唱得像模像样。方应礼将歌词抄写了下来,里面的每个字,牛娃都会认,让他学几遍,应该就可以不用看歌词直接唱了。
布置完,他就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周慧岚本来是比他们都要早就出门的去店里忙活的,但她惦记着牛娃一个人在家,在他还没出门前,先回来了一趟。把刚醒来的牛娃,连同布置的作业抱上了三轮车,载着他重新回到店里。
店里的阿翠姐还在忙,她一回来,就顾不上在后面坐在小板凳上写小短篇的牛娃。好在牛娃不需要她照看,知道这是爸爸每天给他布置的作业,写得很是认真。
等忙完这阵,周慧岚就跟阿翠姐提起最近她一直在琢磨着的想法,她要再雇佣一个店员来帮忙。
方应礼自信叉腰:“肯定没有我教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