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捉弄到人,当即抱着碗哒哒地跑进屋里,只留两条荡起来的小辫子给方应礼。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擦掉下巴的面粉,在橱柜里拿出来干净的饭盒,装上新鲜出炉的包子,先送过去给周慧岚和阿翠姐。
南小年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开始了大扫除。
下午,天空中出现暖暖的太阳,周慧岚要在店里忙生意,方应礼正好休假,便把家里要洗的被褥拿出来。
他吆喝着方同路给他打下手,两人一人一个水桶,在压水井里挑着水,搓洗被套、床单、整头套等。
方巧娥力气没他们的大,她卷着裤腿,在盆子上面用力地踩着。
踩上一会儿,就踩出脏兮兮的污水,再由方应礼方同路两人配合着捞起来被褥拧掉里面吸满的脏水,换上新的井水,方巧娥周而复始地双脚踩着。
双脚踩着被子看着可好玩了,牛娃看得眼馋,他也想要玩。
再乖的孩子在这方面也不会好好地听话,在被方应礼义正言辞地说他不可以跟着踩被褥后,牛娃像个小尾巴一样地跟在身后,吵着闹着要洗被子。
方应礼拗不过他,给了他新的差事分散注意力。
——擦桌子。
“我会擦干净的!”
有了差事,牛娃干劲十足,举着抹布宣誓他的决心,嫩嘟嘟的小脸绷起来,瞧着严肃极了,吭哧吭哧地舞动着手臂。
看得方应礼无奈又好笑。
洗好的被褥晾到二楼的阳台,还有楼顶的小平顶,所有能晾晒的地方都挂上了洗好的被褥。方应礼挑眼看向周围的房屋,家家户户的阳台,前院能照到太阳的地方,都跟他们家一样,晒上了被子。
下来前,他给放在阳台上的几盆盆栽浇了水。
盆栽里迎着冷风冒出新芽,嫩绿的颜色在冬季尾巴里显得娇气而讨喜。
方应礼心情不错,哼着歌的下楼。
楼下的牛娃还在敬职敬业地擦着桌子,他身高不够,总要踮着脚尖,擦的速度很慢,又不让方巧娥方同路给他帮忙。
方应礼跟在他身后看了一会儿,见他拧抹布擦桌子什么的都没有问题,便转身离开去忙其他的。
大扫除要干的活不少,他们现在洗好被褥等东西,还要清扫屋顶上的灰尘、蜘蛛网、窗户,还要扫地拖地,还要给前院的石板砖的缝隙除新长出来的野草。
这一忙,就直接忙到太阳落山。
他去到阳台和小平顶把晾晒的被褥收了回来,只晒了半天,被褥还有几分湿.意,方应礼将它们放在了椅子上,打算第二天再晒一遍。
晚上,全家人的被褥都洗了,他们将就着直接盖着裸被睡觉,照样睡得香甜。
忙完大扫除,方应礼又上了两天班,接着局里开始陆续放假。一部分人先提前休假,说的便是方应礼、陈彬和方书朋这些人,还有部分后勤人员,需要整理完整年的文书资料才能放假。
春节将近,镇上渐渐有了年味。
街上的店面挂上了红彤彤的油纸灯笼,开始有摆摊卖春联福字的小摊。南方过年没有剪窗花贴窗花的习俗,这些卖年货的小摊,最受欢迎的还是手写春联。
贴上春联,代表着即将到来的新一年,新年新气象。
方应礼带着小孩们走街串巷的时候,看到这些手写春联的小摊生意火热,难免动心起来。
家里笔墨纸砚都有,他也可以摆着摊卖春联呀!
想到就干,回到家里,方应礼拿了钱重新出门,去到供销社里买了一大卷红纸回来,他铺在桌上,按着春联的大小开始裁剪。
准备好工作,带着摆摊的工具,还有三条尾巴,骑上家里的三轮车,呼哧呼哧地来到西街这边。
他不跟街巷那边的小摊抢生意。
西街这边是热闹区,人流量可不比家里那边少,在这边摆摊,要是运气好,生意肯定也不差。
如此想着,他将三轮车停在街口,把折叠的木桌撑开放置在地上,摆上笔墨纸砚和红纸,微微笑地等待着有缘人上前询问。
方同路他们没见过这样的仗势,初开始都有点小紧张,但看大哥一脸淡定平静的表情,渐渐地也不再害怕。
一时半会没人过来询问,方应礼也不急,他让方同路和方巧娥两人研磨铺书法纸,让他们在一旁练习毛笔字。
兴许是这边没瞧过这么小的孩子写毛笔字,见到这场面,有几个路过的,看着慈祥的年长老者停驻脚步,垂眸含笑地观摩起来。
几分钟后。
“这孩子天赋不错。”其中一名穿着中山服的老人眼里露出赞许的出声。
方应礼自豪地笑说:“老先生有眼光,我弟弟学写毛笔字才两个月。”
“哦?”老先生稍稍吃惊了一下,“确实不错。”
说着,他看这桌子上还垫着不少整齐放着的红纸,疑惑地问:“你们这是摆摊卖春联?”
“是的。”方应礼和煦地笑着问,“老先生可有兴趣?”
老先生看了眼同伴,见他们都不急着走,就点了点头:“给我写一幅吧。”
至于写什么,老先生想了一会儿,他沉着声道:“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国强富民。”
“好对联。”方应礼眼神微亮起。
老先生沉稳一笑,这不过是寻常的春联对词罢了,只是不知道这年轻人能不能写出他满意的字来。
方应礼没有藏拙,实力也不允许他藏拙,好在最近他跟着方同路方巧娥他们温习了毛笔字,这次写出来的更加的行云流水,笔墨大气而锐利,一行落下,他持笔的手一勾,落下完美的字锋。
刹那间,便将老先生要的春联行书出来。
“不错不错。”老先生瞧着很满意,这年轻人的毛笔字比起小孩子的要更加成熟稳重,虽然还未到十分出彩的地步,但是比起以往他在别人家看到的春联上的字,确实更胜一筹。
这春联很快就轮着被其他几个人看了去。
他们看完,对方应礼道:“来给我们写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