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觉得,其实陛下非要断袖也不是不行,但至少不该冷落妃嫔,大可一边与宁王私下亲密,一边兼顾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直到南巡前一日,陛下召见了他,对他讲述了一个秘密——
“郑卿家,此次南巡恐会发生恶战,宁王已查到了无忧丹最大的供货商是康王叔,且康王叔与朝中多位官员暗中结交,为了防止无忧丹事件被揭发,康王定会生乱。”
“抓一个康王自然容易,可朕要将他的所有党羽一并揪出来才好,若朝中这些乱臣贼子不除个干净,恐会留下祸患。”
“另外,有些老臣的立场朕也并不确定,所以需要郑卿家你的协助。你在朝中一向不偏帮谁,旁人对你的印象大多是迂腐古板,但朕知道,你最明事理。”
对于皇帝的信任,他自是欣喜,“陛下还请吩咐,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可皇帝接下来要说的事,却令他有些难以置信。
皇帝告诉他,宁王是女儿身,但因世道对女子有些苛刻,所以不得不伪装成男儿。
而事实证明,宁王的能力的确不凡,年纪轻轻就立功甚多,无愧于皇帝的信任。
“郑卿家,朕要给你的任务是,将云初的身份泄露给刘相,朕给你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你务必要让刘相认为,你与他们一样义愤填膺,看不惯宁王。”
他稍稍一想,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刘相一旦得知宁王是女子,多半会在众人面前为难宁王,而不管大臣们对宁王有多大的怨念,这份怨念很快就会转到康王身上。
毕竟宁王再怎么猖狂也不会真伤了他们性命,而像康王这样的逆臣,一旦生事便会兵戎相见,宁王既已做好了准备,便不会让大臣们出事,可大臣们不知这些弯弯绕绕,他们面对刀光剑影,定会对康王激烈谴责,而对于平叛的宁王,即便不感恩也不好再为难。
陛下选择在这样的时候揭露宁王的女子身份,的确比在朝堂上直接宣布来得好。
朝堂上的嘴巴太多,异议也会多。
先将南巡随行的这些三品以上大员说服,待回朝之后,这些人会将南巡所发生之事口口相传,百官们得知宁王身份自然会褒贬不一,但平叛的功劳摆在那儿,纵然不服,也不敢说话太难听。
陛下此举,既能解决康王及其党羽,又能擡举宁王,可谓一举两得。
“郑卿家,朕欲加封宁王为并肩王,你在朝中颇受赞誉,朕希望你能替朕说服一些老臣,支持朕的决定。”
乍一听皇帝这样的决定,郑学士是不太能接受的。
“陛下为何要给予宁王这样大的权力?她已经是亲王了,还要加封?!”
“朕有自己的判断,郑卿家可愿信朕?开国皇帝与瑞王是手足情,能共治天下,和睦到老,朕与宁王是情投意合的恋人,彼此心系对方,朕自信不会输给老祖宗。”
“老臣自然愿意相信陛下,可……”
“你信朕,朕信云初,所以朕希望你也能信她。她有鸿鹄之志,亦有杰出能力,若只能困在后宫做一个摆设岂不可惜?郑卿家你也是惜才之人,这‘才’字,难道还分男人与女人?”
“无论如何,这个并肩王,朕是封定了。”
思绪回拢,郑学士暗自叹息一声。
陛下执意如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仔细想了想,如今这个局面比他曾经担忧的要好一些,至少陛下拥有了一段健全的感情,今后无需再背负那些离谱的断袖传言。
盛世天子与能力杰出的女王爷结合,传到各国也算是一段佳话了,毕竟男女之情才是世俗所认可的。
可若换成是天子与男性臣子的断袖之情……那像什么样!传到异国都不知道要被人怎么笑话,实在有损圣誉。
想到这,郑学士心中的愁绪也消散了些。
君离洛又开始点下一位大臣——
“霍卿家如何看待此事?”
霍尚书原本打算保持沉默,被皇帝这么一点名,眼角几不可见地耸动了一下。
若换在三日之前,陛下提出并肩王的事,他定会与刘相一同劝说他打消念头。
可三日前的那个夜里……岚儿回来了。
他那本该死去的女儿,竟又一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当时吓坏了,以为是岚儿的魂魄回来看他,可岚儿的头七已经过了,况且眼前的人是那般真实……
直到霍岚叫了他一声父亲,他这才确定,他的岚儿没死。
霍岚告诉他,若今后还想与她这个女儿一同生活,他只能以二叔的名义收留她。
岚儿如今的身份,是他已故兄长的女儿。
反正德妃已死,她以德妃堂姐妹的名义继续生活就是了,霍家不必担心有人调查此事,因为始作俑者是宁王,且德妃之事关乎皇家声誉,旁人即便起疑,也不敢管这档子闲事,即便真有人要管,宁王也能压得下来。
岚儿还说,以后不许再管她和秦慎的事。
他几乎吓得魂都没了。
宋云初竟敢安排岚儿诈死出宫,又和秦慎那小子凑一起了!
这么一来,霍家从此落了个把柄在宋云初手上。若被人知道霍家的女儿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霍家会如何?
真到了那个时候,宋云初也不会承认是自己安排的,倒霉的只有霍家。
宋云初此举是在警告他,若想从此安宁,再不许与她作对。
他气愤不已,可比起愤怒,更多的是庆幸。
岚儿没死,他没有失去这个唯一的女儿。
罢了……
见到德妃死亡的那一日,他颇多感触,他真觉得自己斗累了。
如今女儿还活着,霍家也没垮,他以后避着点宋云初就是了。
“陛下的决定,微臣不敢有异议。”
霍尚书朝君离洛拱手道,“陛下素来圣明,自然是不会错。”
反正陛下也不会听大臣们的意见,他何必自找不痛快,挑陛下爱听的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