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100章逆臣
兴庆殿悬挂的宫灯,晦暗不明。
薛正源独自一人,在宫门口等候许久。
他微垂双目,脸上的阴影很深。
这是他第五次求见圣上,但屡屡被拒绝。替圣上传令的,不是申山申公公,而是窦皇后身边的柴高玄。
兴庆殿高耸的宫门紧闭,薛正源不敢擡眼,更不敢胡乱猜测。
许久,宫门开了,转出一道靡丽裙裾,一行随侍的宫女款款而来。
薛正源身姿垂下去:“微臣叩见皇后娘娘。”
“薛宰相频频求见圣上,所谓何事?”窦皇后垂眸看他。
薛正源神色如同木塑,让人看不出他的心事:“回皇后的话,微臣有政务禀报。”
“什么政务。”窦皇后问。
“军机要务。”薛正源含蓄回答。
“说。”窦皇后要求。
薛正源连愣怔也没有,自然而然道:“这是军机要务,事关重大。纵使是皇后,也不能告之。”
窦皇后不以为意,她提起嘴角笑了下:“薛宰相不愧是当朝重臣,很懂得守规矩。不过圣上刚喝了药,已经安歇了。你不必在这里等,回去吧,若是圣上醒了,自会召你进宫。”
薛正源擡起眼,神色恭敬,却没有退让:“多谢皇后娘娘关心,微臣可以在这里等圣上苏醒。”
窦皇后镇定自若,看着他说:“也许要等到明天、后天,薛宰相也要等吗?”
薛正源认真:“微臣可以等。”
窦皇后目光厉了:“让你报军情,你迟疑不报。让你回去,你执意不退,偏要自己等圣上!薛正源,你这是什么意思?本宫堂堂皇后,使唤不动当朝宰相。你以下犯上,好叫你博一个贤相的名声,是,还不是?”
薛正源眉间的纹路,深深皱起:“微臣不敢。”
窦皇后将长袖一振,冷着脸,擡起下颔,不再说话。
薛正源深深叹气,只好躬身退下:“微臣听旨。”
走出宫门,薛正源回首,久久注视静谧到死寂的兴庆殿。
徐常明大大咧咧走来,撞上薛正源,慌忙上前拦住:“宰相且慢,下官有要事相商!”
不顾薛正源的推辞,徐常明仗着身材魁梧力量大,强行把他拉到无人的角落。
徐常明压低声音,满脸苦涩,“大人,您说说,这最近朝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薛正源沉默不语。
徐常明急躁,忍不住抱怨:“您别不说话啊!我不是文臣,不懂得察言观色,看不透你们脸上都是什么意思!有话敞开了说!”
薛正源微微沉吟:“你遇到什么难事了?”
徐常明脸色突然严肃,他目光谨慎,看了看四周。
两人各自带的随从明悟,躬起身,再度退开几步。
确定四周无人,徐常明完全没了刚才大大咧咧的样子,他字字珠玑:“宰相,那天柴公公带了皇后的懿旨,到兵部宣旨!从今天起,长安城中的禁卫军,全部听从皇后的调令!”
“我是禁卫军的头儿,这懿旨凤印,就搁在我那案头上。”徐常明语气深沉,“薛宰相,您说,皇后真要调动起来,我该怎么办?”
徐常明又道:“宰相,难道您不觉得,皇后此举,很不妥吗?”
薛正源神色,亦是严肃。
近期所有的事情,在那一瞬间,全部汇总后,薛正源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他深深闭上眼,遮住那双泛起哀伤之色的眼眸。
许久,薛正源缓声道:“此际非常之时。”
徐常明全神贯注,等着他下一句话。
薛正源意味深长地点下头,走了。
“……”徐常明愣住,等他反应过来,薛正源匆匆上了马车,车轮骨碌碌跑了。
徐常明愕然,继而冲那嗖嗖离去的马车大喊:“您还没说我该怎么办呢?宰相?宰相!”
薛正源在马车里摇摇晃晃,半晌,他叫住自己的随侍:“方徳,我们到哪了?”
方徳掀开马车帘子,探进脑袋问:“大人,我们到朱雀大街了。”
薛正源吩咐:“我们不回府,从永安城门出去,一直往东北方向走。”
“哎。”方徳答应,但是又试探着说了句,“小的记得,那边都是农田乡舍。”
薛正源闭上眼睛:“嗯,我知道。”
今年是个暖冬,太阳暖融融的,几只麻雀结伴,站在枯枝上蹦蹦跳跳。
乡野田间,一条小河粼粼闪光。
一对农夫农妇打扮的人,坐在马扎上,一支鱼竿斜斜支着,细细鱼线垂入河中。
农妇极为年轻漂亮,还是少女,她怀中抱着貍花猫儿。一人一猫,十分安静,目光炯炯,盯着那农夫垂钓。
那农夫模样极俊,身材高挑,他手中握着长竿,神色沉静,闲闲看着手中的鱼线。
薛正源下了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走了许久。终于找到地方的时候,他见到的,正是太子垂钓这一幕。
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子骤然从前线秘密返京。
徐将军都急得火烧眉毛了,太子竟然还有耐心钓鱼。
薛正源脚步一顿,心中不由折服。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大概指的就是太子这种人,他果然不是一般人。
刘之衍若是知道薛宰相在想什么,大概也是无奈。
鱼是应子清让钓的,为了喂她怀里那只貍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