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82章不许
薛正源与徐常明,同时擡起头,朝太子身后,扫了一眼。
没见到那位胆大包天的东宫应司直。
盛满夏日骄阳的殿门,一道高大的阴影笼罩下来,刘之衍跨门进去。
颀长的身影,亦从庆帝的脸上一晃而过。高大男人扑面而来的压迫感,逼得庆帝不自觉倒吸一口气。
他竟因为儿子强大气场,心生怯意,庆帝的脸色微微冷然。
刘之衍请了安,问了好,立在一旁不言不语。
庆帝凝视他半晌,拖着声音问:“衍儿,昨夜为何违抗朕的命令?跑出宫去?”
刘之衍回答:“长安城有难。”
“笑话!”庆帝眼神厉了,“长安城有重臣,有大将,有十万禁卫军,轮得到你挺身而出?”
“我到临渠门的时候,已经晚了,算不得挺身而出。”刘之衍如实禀报,“真正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的人,是我宫中的一位司直。”
呈报上来的奏折纷杂又多,但这些奏章里,匆匆带过几笔一个女人名字,庆帝对此女有些印象:“朕怎么记得,她好像是位女官?”
“是。”刘之衍承认。
“一个女子,跑上城楼抗敌,实属不易。”庆帝感慨,转而问,“薛宰相,一般如何嘉奖这样一位胆气过人的女子?”
薛正源沉吟:“依照古制,表彰奇女子,会赐一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或是为她竖牌坊,传颂她的美德。若是此女成了婚,可以依例,封一个诰命夫人。”
庆帝点头,挥了挥手:“那就遵循古制嘉赏,你们去办吧。”
薛正源正要答应,刘之衍却单膝跪下:“儿臣想为应司直,谋求一个官职。”
庆帝没想到会听到这个请求,他问:“官职?她还能做什么官职?”
“太子少傅。”刘之衍擡起眼,直直与庆帝对视。
薛正源半垂的眼睛,犀利擡起。
徐常明悄悄瞪大眼睛,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谁都看得出来,庆帝念及父子之情,把好大一通火气按下去了,隐忍而不发,这是太子走好运了!东宫如何这般没眼色,非得赶在这个档口,虎口夺食般,要给自己的女官讨要官职!
而且,还是太子少傅。
应司直有救城之功,免去长安城的危难,东宫愿意上赶着提拔,这一官职,也许不难求。
可她分明是位女子,自古以来,哪有女人当太子少傅的!
这叫满朝文武,如何自处!
庆帝微微笑了下,眼底已有森然冷光:“太子少傅?好哇,懂得给自己安排顺心听话的人手了,还是一个女人!衍儿,你是不是觉得,如今的朝堂,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满朝文物,给你肆意摆弄,目无君父了?”
满堂寂静,徐常明感到一阵彻骨寒意直冲脑门,身体抖了下,薛正源深深闭上眼。
刘之衍目无惧色,神色坦然:“儿臣并非心血来潮,自应司直入太子府,协助儿臣处理诸多事务。此女能力出众,有救治太后与父皇之功,此次又解除长安城的危难。儿臣只想为她求取少傅一职,恳请父皇恩准儿臣的请求。”
申山走了进来,把茶杯,放在庆帝身旁的桌案上,他有意缓解气氛:“圣上,喝一口润一润吧。”
“哐当”一声,庆帝把申山递来茶杯,扫落在地,森冷之气仿佛从喉间吐出:“大胆。”
天子动怒,薛宰相与徐常明当即跪下。满屋子的人都被这前所未有的怒意,吓得双腿发软,纷纷跪地。
刘之衍仍然坚持:“恳请父皇恩准儿臣的请求。”
庆帝静静看着刘之衍:“刚才,朕依功论赏,现在,便要按罪惩处。应司直擅自调动东宫亲卫,接管重兵把守的永安城门。这等越权行事的行径,形同谋逆——朕杀了她都可以。”
霎时间,刘之衍鸦色长睫轻颤。有阴霾裹挟着肃杀之气,从他眼底闪过,他擡起黑曜石般冷厉的眼:“应司直所作所为,皆受儿臣的差遣,论起来,都是儿臣的过错,儿臣愿受处罚。”
庆帝伸手支在桌案上,微微俯身,冷冰冰道:“说来说去,都是你那一千亲兵闹的。此前朕听说,你私纵亲兵,在长安城大街,肆意搜罗。如果没有这一千精兵,这个女官也不能接管重兵把守之地。这么着,那就解除你的亲卫,让他们分散到兵部各个禁卫军里。衍儿,你说怎么样?”
他的言语,充满试探。
庆帝仔细观察儿子的表情,但刘之衍的表情无懈可击:“这于儿臣,算不上惩罚,儿臣甘愿领受。但是父皇,儿臣仍然恳请父皇,将太子少傅一职赐予应司直。”
刘之衍那股子执拗劲,比饿昏头的头狼,还固执难缠。他咬死了太子少傅一职,哪怕触怒天子,招来处罚,他也铁了心不肯松口。
庆帝心中疑惑,他紧紧盯着刘之衍许久,刘之衍从神情到姿态,散发破釜沉舟的悍然气势,这让他莫名生出一种感觉。如果他不答应,他的儿子绝不肯善罢甘休。但他刚才骤然发作一番,身体虚弱,深感力不从心。庆帝渐渐觉得,在这件事上,他争执不过刘之衍。
不过是个女官,庆帝想了想,终于退让一步:“好,那就遂了你的愿,让这个女官,做你的太子少傅。”
眼看一场冲突,以庆帝退缩为代价,消弭收尾,周遭所有人,情不自禁松了口气。
唯独薛正源轻轻摇了摇头,慨然长叹,庆帝果然老了!
经历今日之争,帝王压制不住太子的想法,会在每个人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荧惑守心,帝星畏惧”之说,再度浮现在薛正源的心头,他看了眼刘之衍,默然不语。
徐常明略微回忆了下,当日城楼上,他与那名美貌勇敢女子的对谈,场面好像闹得非常难堪。他腹内扭了筋似的,不太舒服地动了动。看来,他要找个日子,上门跟应司直道个歉。
哦不,现在,应该叫应少傅了。
申山亲自捧了圣旨,到东宫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