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七十章(二合一章)开锅,起灶……
宋衍倒不是故意不睡。只是没了苇帘子的遮挡,他有些不适应。
心底里忍不住琢磨,今日这是怎么了。不是说以苇帘为界么,怎的忽然把这道界线给撤了。
还是说,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相处,姜姀已经彻底对他放下心来,觉得没必要再在他们中间设置一个遮挡。
翻来覆去地想了许多,整个脑子倒是越想越清醒。这下好,怎么都睡不着了。
屋里除了三个人的呼吸声,只剩下他来来回回翻身的吱嘎吱嘎响。
往日姜姀总是睡得不沉,他要有点儿轻微的响动,她就会翻身起来看看。可今日不管他怎么翻怎么动,那头竟都没什么动静。
呼吸声依旧规律平稳,看来她没在防着,是真的信任他了。
被信任的感觉真好,宋衍忍不住笑,又翻了个身。这回一下子没翻好,压到了自己没好全乎的那条腿。没忍住,嘶地倒吸了一口气。
疼,但神清气爽,嘿嘿。
*
心里惦记着给铁锅开锅的事,姜姀一早便醒了。
想着既有了大铁锅,那洗锅用的锅刷也必不可少。
这事儿好办。
锅刷用竹子做即可,竹子制品可是她最擅长的。
砍下一根竹子后,她用柴刀劈开,留下一排长度划一的短竹篾。就像做竹编那样,简单地用柴刀给它们分了口,不那么厚的地方便直接用手撕开。
一层撕完再撕一层,保证每一片竹篾都被撕开个三五层后,再用藤条在手持的部分捆上两圈。
这样一个竹锅刷便做成了。
铁锅里盛了溪水,她操起锅刷试试。来回几下,就把锅里的水都撇了出去。
真是好用,不愧是她自个儿做出来的。
洗完的铁锅和锅铲,都放在屋檐底下晾着。
小果已经醒了。她俩简单地吃过两口面汤后,便背上元宝篮一起下了山。
今日是从村西头下来的。一大早,两个村子的相邻处就相当热闹。
李屠子正在那儿卸了摊子卖肉,周围有不少村子里的人围着。只见他手起刀落,要几两给几两,一刀下去和秤上称出来的半点不带差。
在旁站了会儿,姜姀才知道,李屠子这阵子许久没来。大家伙本还纳闷,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今日一问,原来是家里的娘子添丁了。
这几日又是伺候媳妇坐月子,又是忙着招呼往来做客的亲戚,以至于没顾上出门做营生。
这不,今日刚在村里落脚,大家伙儿就都知道他家添了双生胎的事。还偏是一对龙凤呈祥,一下子隔着的几个村子都沸腾了。
一行人紧赶着过来,都想蹭蹭他们家的好福气。
小果拽了把她娘亲的袖子,小声问道:“娘,咱们家什么时候能有龙凤呈祥?”
被她问得有些尴尬,姜姀俯下身同她小声说道:“这事儿啊,可遇不可求。再说了,龙凤呈祥又不是光我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小果嘻嘻笑了下:“那让宋叔叔帮个忙?”
于是除了尴尬,又添了一丝慌乱。姜姀赶紧去捂她的嘴:“小孩子别乱说。咱们今儿个是下来买肉的,不说这些有的没的。”
等了许久,终于轮到她上前。
李屠子见她眼熟,认出她是那日在张里正门前卖竹编的小娘子,热情地同她打了招呼:“小娘子今日想要买什么?”
“还是像上次那样,来一斤五花肉吧。”
李屠子手脚麻利地给她切好:“还要点儿别的吗?”
“要不您再帮我剁一点儿肉臊子吧。要个四两肉臊子,连肥带瘦的那种。我今日打算做个肉臊炖蛋,您就照着那样式的来就行。”
“好嘞,您稍等等。”李屠子切出来四两猪前腿肉,三分肥七分瘦。剁完了以后,用油纸装了递给她。
买来的猪肉都搁在元宝篮里。
身后有两个同样背元宝篮的娘子,一见到她就认出来了。
“小娘子好久没下来了。这篮子做得真是漂亮。我前阵子跟我家男人去县城,都被人拦下来,问我这篮子在哪儿买的。”
姜姀笑了笑道:“能让您喜欢那真是太好了。”
两人简单地寒暄过几句,便各自散开。
去往木匠家的路上,小果边走边问道:“娘亲,既然城里的娘子也喜欢你做的竹篮子,咱们为什么不把竹篮带到县城去卖呢?”
“我是有这个打算。”姜姀道,“只是县城里做营生,要比在村子里更讲究些。咱们明日不是要去县城采买吗。到时我便去那些姑娘家常去的铺子里看看,看看城里头都时兴些什么。到时候针对她们的喜好再做些新花样。这样才能保证,一出手就挣得盆满钵满。”
她这阵子做营生,做得比先前有信心得多,连盆满钵满这话都有胆量说出口。
知道找对路子才能把事情做好,她这段时间并没有急着和兰英婶量产元宝篮。毕竟她做的东西,周边的村子基本已经覆盖,接下来能去的地儿,也只有县城了。
既要走得更远,那就需要从长计议。
一提及要去县城,小果又开始激动起来:“娘,那咱们明日要干的事情好多呀。”
“是挺多,而且走的路途也远。你半路上要是吃不消记得跟我说,咱们就停下来歇歇脚。反正一整日都能待在县城里,不赶这个时间。”
小果笑开了花,走着走着都快蹦起来了。
正激动的时候,木匠家到了。
木匠正在院子里打桌椅。手边现成的桌椅板凳就有一套,包括一张桌子,两条长椅,还有两个圆面的高脚凳。
认出她是前几日来过的,木匠笑眯起了眼:“小娘子今日是攒够钱了?”
“对,所以这不立马就赶来,找您定床和桌椅了么。”
“那您来得巧嘞。家里桌椅的样式,有什么挑拣的不?”
想了想,姜姀道:“好用实惠就成,不挑款式。”
木匠直起身,手指身侧做好的那一套桌椅:“这一套您觉得怎么样?合你的眼缘不。”
姜姀方才进来的时候,就事先把那些桌椅板凳打量了一番。正想夸他的手艺不错,怎的这好事突然就落她头上了。
“好看,还挺喜欢的。”
“那我就跟您实话实说了吧。这套桌椅,原本是白水村新搬来的一户人家定的。可惜前阵子,他们家的小女儿啊,搬家的时候,不小心被驴车撞到了水里。一家子为了给她治病愁的啊,这套定好的桌椅,钱都已经给了也没空来拿。这不,后来就叫我找个不介意这种事的人家,给他转手出咯。”
“那这一套要多少钱?”
“三百八十文。”
姜姀心说不便宜,嘴里吐露的却是:“那我若我自个儿定呢,最简单的桌椅多少钱一套?”
“那也要三百文出头嘞。您自个儿定的可就没这套实惠了。样式是最普通的,一个桌面四条腿,方方正正的半点纹样都没有。再说那凳子啊,也只配一张,算起来怎么着还是这套划算。”
姜姀被他说动,登时犹豫起来:“能让我看看这两套的对比吗?”
“成,那你跟我进来。里头就放着一套别人家还没来取的,你进来一瞅就知道了。”
姜姀随他进屋,只匆匆看了一眼便打定主意:“阿叔,那我还是要外面的那套吧。”
“是吧,这两套是差远了。只是咱们这边人呢,有些个会介意。里头定那套桌椅的我也给他推荐过外面这套。他不要,觉得晦气。你要不介意那是最好,这事儿没法穷讲究。”
“不过阿叔,桌椅和床到时候有人帮着运吗?我家住在山上,这么大的东西怕是不好擡上去。”
“有,自然有。挑夫的钱我这儿包了。您给我指个路。三日后床和桌椅一起,我找人给您送上去。”
道别了木匠,姜姀带着小果一道回到草屋。
屋檐下放着的铁锅和锅铲擦拭过,里头的水已经都干了。
她把铁锅捧进去,架在灶台上头,心下隐约有些激动。
宋衍在灶坑里点上火,火舌把铁锅烧得滚烫。倒下去一瓢水,三两下便给煮沸,比在陶釜里煮水快得多。
姜姀把里头的水舀出来撇到一旁,又继续等火把剩余的少许水渍灼干。
切下来的猪肥肉用树枝插着,趁锅热,在锅里来来回回磨了差不多半刻钟。
等油锅彻底浸润,她又往里头烧了大半锅水。再一次煮沸后,用锅刷在上面洗洗涮涮,把锅面上附着的残油洗净了大半。
余下来的油锅看起来又黑又亮,这样就算是开锅成功了。
开好锅的铁锅孤零零地在灶台上架着。
不过还不能立马就开始做菜。少了个极关键的东西——锅盖。
锅盖倒没必要去买,自己做一个就成。
这回真要用到篾刀了。
熏棚里的狍子肉也熏得差不多,剩下来的柏树枝她没有继续添。最后一缕黑烟散尽后,熏棚里的温度降下来。
姜姀走进去,将里面的熏肉都拿出来,一半在自个儿屋檐下挂着。另外一半都拎在手里,要送到沈猎户家去。
到那时,兰英婶在太阳底下坐着择菜。看样子她的腰已经大好。
姜姀把自己定了两张双人床,还有一套桌椅板凳的事儿都跟她说了。
兰英婶也替她感到高兴:“吃了这段时间的苦,这个家总算有点家的样子了。”
姜姀倒不觉得自己受苦,反倒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这阵子嘴上没落下,身上长肉了,精气神也比过往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