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明海关(1 / 2)

今日的李信从未觉得时间过得如此值慢,从早朝朱元璋取出燕王朱棣的急报开始,李信便浑浑噩噩,在吏部值房当差的一日,他全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的,强撑着到了晚上。

秦淮河上,画船往来,李信坐在船上一杯接着一杯饮酒,一言不发,赵仁、赵俊两人愁容满面,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美景当前,三人却无心欣赏。

哎!

赵俊发出一声叹息,道:“李公,赵兄,我等走到今日,已走投无路矣!”

朱棣没有死,前去刺杀的死士还被俘虏,虽然是死士,但赵俊不认为他们能在锦衣卫的手里守口如瓶,只要有一个人松口,那他们就彻底完了。

赵仁痛苦地闭上眼,道:“刺杀失败,我等其罪难恕,只可怜我满门老小被牵连,我已经请求休沐三日,这三日好好地待在家中,就等……陛下处置了。”

以朱元璋的脾气,他们刺杀朱棣的事儿一旦暴露,不灭他们三族都算仁慈,赵仁已经做好了被诛杀的觉悟。

朱棣审理死士,消息送来也要两三日,这是他们最后的时光,赵仁已经放弃了挣扎。

赵仁、赵俊认命了,但李信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也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赵俊看了李信一眼,道:“李公,我知道你心中苦闷,堂堂‘天官’沦落为阶下囚,可这就是咱们的命,看开点吧。”

李信倒了一杯酒,微微眯起眼睛道:“命?本官一步步走到现在,从不信命,两位,你们当真要坐以待毙不成?”

赵俊苦笑,说道:“不认命还能怎样?这里是金陵城,不是我等的故乡,在金陵城里,陛下就是天,我等不过是臣子而已,人还能违逆过上天?”

李信转过头,盯着赵俊和赵仁,神情冷峻起来道:“人不能违逆上天,但咱们不一定非要待在大明,离开大明,一样能活!”

赵俊、赵仁面面相觑,赵仁眉头紧锁,说道:“李公,离开大明,我们能去哪儿?妻儿老小不要了?家业不要了?”

“两位觉得就算能待在大明,仕途、家业、妻儿老小能保得住?呵呵!没了,都没了,本官用了二十年,才走到吏部尚书的位子上,到头一场空。”

李信惨笑着,转过头望向北面,一字一句地说道:“不过就算如此,我也要活着,我们可以去投奔北元,去杭爱山,去忽兰忽失温,去金山,凭借咱们的学识、本事,北元必将吾等奉为上宾!”

闻言,赵仁傻眼了,喃喃道:“投奔北元是叛国,那是要遗臭万年的……”

“糊涂!”李信怒斥道:“你连脑袋都没有了,还担心什么遗臭万年?留在大明就是等死,离开大明成为北元的座上宾,荣华富贵一样有!”

李信早就想好了,凭借他前大明吏部尚书的身份,北元伪帝怎么说也要任命他做个高官,至于他李信的亲眷,那对不起,除了他的妻子、儿子之外,李信谁都管不了。

赵俊思虑了一会儿,最终下定决心道:“李公说得没错,树挪死,人挪活,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赵俊的妻子、儿女都在金陵,收拾好金银细软逃出去,运气好没准真的能离开大明,投靠北元。

赵仁还在犹豫道:“不成,不成,我若是去了北元,我赵家要被戳脊梁骨一辈子,而且残元已经呈摇摇欲坠之颓势,早晚会被大明所灭,逃过去又有什么用?”

李信“啧”了一声,道:“北元虽然屡受挫折,然实力仍在,不说漠北的北元皇廷,单说辽东的纳哈出,纳哈出拥兵二十万,据金山虎视辽东,帐下人才济济,岂能说覆灭就覆灭?”

“赵大人,事不宜迟,我等明日就要出城,你若愿意咱们就一起走,你若是不愿意,就当今日我们没见过!”

赵仁默然无语,见赵仁不说话,赵俊道:“李公,我愿意随李公,前往漠北,求一个生路、前程!”

为了生路,赵俊抛下一切,甘愿叛出大明,投靠北元。

不过,李信与赵俊的脱逃计划,注定失败。

翌日,当李信、赵仁收拾好金银细软,携带着妻子儿女准备离开金陵的时候,才发现金陵城,封城了!

朱元璋昨晚便下令,金陵城封城五日,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不可离开。

十二月初,朱棣送来第二封奏疏,与奏疏一起送来的还有大量的证词以及文书证据。

清晨,奉天殿。

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压抑得吓人,从浙江赶回金陵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随行朱元璋左右,怀里还抱着个大箱子。

臣子中已经有数人面无人色,吓得全身只哆嗦,死固然可怕,等待死的过程尤其难熬。

李信、赵仁、赵俊,以及部分与案件有关的官员们,已经如丧考妣。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高声道:“南边的案子有了眉目,蒋瓛亲自将证词送来,林林总总不下三百多份,触目惊心,咱没想到,在大明之内有人敢行刺藩王,咱更没想到,沿海的那群士绅海商,胆敢将手都伸到了朝堂里面!”

户部尚书郭允道犹豫片刻,道:“陛下,敢问陛下这证词之中涉及了京城中谁人?可有我户部中人?”

郭允道已经准备好,若他户部之中有人参与,他必定要向朱元璋请罪,就算是罢官回乡,也好过被牵连流放。

朱元璋冷哼一声,挥挥手,蒋瓛会意将箱子打开,取出文书。

“诸位大人,经过燕王殿下严查,于萧山县刺杀死士,由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富商训练豢养,其中,吏部尚书李信、兵部尚书赵仁、工部尚书赵俊参与其中,有李信之堂弟李义口供在此。”

什么?

郭允道惊骇地转过头,看向李信、赵仁、赵俊,其他臣子亦震惊不已。

李信为人八面玲珑,与朝中很多官员都关系不错,六部尚书更是常有往来。

郭允道愣了片刻,“扑通”一声跪地,喊道:“陛下,此事老臣实不知情,老臣与李信虽有交往,但那都是……那都是君子之交啊!”

最新小说: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退婚的是你,我权倾朝野你后悔什么 大唐:云养娃,小兕子的快乐生活 万历公务员 带着医院回大明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桃花从便利店开始 鉴宝:从废品站捡漏亿元古画开始 最强御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