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焚毁圣旨的消息一出,我赵国上下臣民也该知道,云彻包藏祸心,意图不轨,反倒是陛下宽宏大量,实乃仁君。”
对于金崇之的推崇,赵皇不置可否。
而是摆手道:“现在该如何?若是让云彻继续打下去,如何和谈?”
金崇之似乎早就胸有成竹。
“陛下放心,云彻号称三十万大军,但军中早已没有粮草,长则十日,短则五日,军中定然生变!更不要说,其麾下将士,大多父兄子女,都在赵国之内,他们焉能与云彻一样,做那祸乱九族之事?其若真有异心,定有忠义之士,将其枭首,带回京城!”
“此事,朕也明白。”赵皇叹道:“可悲,自古明君防权臣,朕当初接过这山河破碎的祖业,兢兢业业才有今日,却不想,还是养虎为患!”
“如此臣子,倒行逆施,一味只想着自已的私利,妄想坐大。就算是这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你看看,朝堂之内,还有那么多的臣子为其求情!如此多的党羽,欺人太甚!”
“北伐北伐?是朕支持他,他才能北伐!”
“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他们都不明白?为何今日还要为难于朕?”
金崇之躬身,言语之中,已经多了许多悲意,“陛下息怒。”
“唉,满朝文武,朕都要一一权衡利弊,想发怒却不能发,不敢发,想做什么却受制于人,也就只有你,才真的明白朕的心思了。”
金崇之不语。
而赵皇缓缓坐下,再度道:“和谈在即,朕绝不能让云彻继续攻打帝京,乱我大事!”
金崇之先是蹙眉,似乎想了许久。
随后才道:“今日朝堂之事,瞒不住人,想必最多两日之内,云彻那边就会知晓。”
赵皇脸色一变。
金崇之连忙又道:“不过这也多亏,陛下方才并未发怒。”
“臣有一计。”
赵皇连忙看去,“陛下可再发圣旨!召云彻回京。”
“再发?云彻都焚烧了朕的圣旨……”
“陛下,焚烧并不代表云彻此刻要拥兵自重,而是到了北伐的紧要关头,帝京就在前方,攻打帝京,可谓其北伐夙愿,朝野上下,大多臣子都是如此。”
赵皇缓缓点头。
在场二人,其实都各有心思,起码心照不宣的一点都是:云彻并无丝毫不臣之心。
只是,眼下其必须有“不臣之心”!
“陛下此次所发圣旨,第一,要言辞温和,要让天下臣民都看到……云彻攻下四郡,理应速速回京,陛下与群臣要同贺其功劳,封其功、赐其爵!”
“第二,陛下也要言说如今朝廷的难处,多年来维持四方征战,朝廷早已没有钱粮,无法再支持北伐,让将军速速回京,休养生息才是正策!”
“第三、陛下可许其大愿,同样也让天下臣民都看到,下次丰收之后,运转粮草,陛下倾尽全力,整合三军,也要支持云彻再度北伐!“
说完这三点。
赵皇已经明白,金崇之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目光一闪,而后缓缓点头。
“不错,他只有短短数日粮草,不想全军崩溃,只能立刻回京。但又不能让其升起警觉,只能温言相劝!只要其回京,便误不了和谈大事。”
“陛下英明!”金崇之连忙点头。
“也罢,朕就再发圣旨!”
金崇之再道:“除此之外,陛下还要再给其他两路大军,以及云彻监军杨奇正,各发一道密旨,阻挠其进攻帝京,必要时刻,也可当机立断,捉拿其回京!”
赵皇徐徐点头,“既然如此……朕就连发三道圣旨!”
“甚至,还要让灵蕴,为其手书一封,只要其回京……”
话音刚落,金崇之先是面色一变,然后也是暗暗点头。
当今赵皇只有一个长女,其名:姜灵蕴!
而朝堂传闻:云彻与其关系密切,能成为北伐大将军,更是有其背后支持。
当今天子,为何如此相信云彻,甚至愿意让其统率三军?
可不只是其领兵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中最大的一个理由,又何尝不是,其本身就值得信任?
只是。
昔日恩宠,早在其一意孤行之际,就早已烟消云散!
只待其回京……
而几乎就是在半个时辰后。
临安城,云层之中,啼鸣之音响起,下一刻,其赫然朝着北方而去,短短时间,便如流星,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