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丽顿时就想起了年轻时候张荣英跟婆婆干架,也说过这话,说当时她还好奇的问张荣英。
“嫂子,啥是从根源上解决婆媳矛盾?”
张荣英当时淡定的跟她说,“找个机会,送她归西。”
想到这里钱春丽弹似的站起来打圆场,“嗨,妈,孩子们孝顺是好事,嫂子也上班累了一年。
对了你们还记得不,之前爸爸还在,我们家还没分家的时候,那时候过年也这么热闹,小娃娃满地跑。
过年包个白菜馅饺子,孩子们高兴的上蹿下跳,倒是现在日子好起来了......”
果然,钱春丽这话题转移的非常成功,不但李老太被拉回了回忆,李金民和李金强也被拉回了回忆。
“是啊,那时候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饺子,也就过年能敞开肚皮吃一顿。”
“我记得,那时候家里穷,爸吃的最慢了,总是就笑呵呵的盯着保国吃,见保国碗里没有了,赶紧从自已碗里给他夹一个。”
听着李金民的话,李老太道,“是啊,你爸喜欢保国了,毕竟是大孙子,后面走的时候,还惦记着保国呢,拉着我交代的三句话里面就有一句是保国。”
张荣英没有李家母子的忆苦思甜,心里想着之前让旁边巷子的婶子们打听房子的事,也不知道有情况了没有,年后要去问问才成。
李老太说起保国和保全,都快夸出花了。
“文化高,我们李家第一个大学生呢,结婚早夫妻和睦,三孩子,儿女都有,多大的福气啊,现在职工结婚,都要独生子了,哪像我们保国,你看单位的事干的好就算了,回家里还知道体贴照顾人。
我早跟你们说了,我的眼光不会错,我家保国长大了绝对是有出息的,他啊,最随我了,你看他那下巴笑起来老好看了,还有那大脑门,聪明,跟我一模一样。
金民啊,我告诉你,以后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李金民面上有光,也跟着高兴,“对对对。”
张荣英抬头看了一眼激情的李家母子,“鸡汤听过不少,鸭汤还是第一次听,他都快三十了,正是一生中巅峰时刻,我现在还享不到他的福,以后能享他啥福?
有点好的都随你,聪明随你,下巴也随你,他那秃头随你不?他那睁眼瞎也随你呗?”
李老太脸都绿了,“你......”
钱春丽赶紧打哈哈,“哎呀哎呀,咋说着说着又上火了,今儿可是大年三十呢。”
她暗自懊恼,就不该把话题往自已家里引,婆婆跟大嫂干架干了这么多年了,十次见面八次干起来。
就算转移话题,她也应该转移到别人家去。
她脑子飞快的转着,搜索着最近的八卦,“嫂子,就上次我给保海介绍那对象,我家隔壁周大姐家,那闺女是她表侄女,这事你还记得不?”
张荣英知道她是想缓和气氛,“哦?记得,咋了?”
“就那周大姐家,最近闹腾的厉害呢,她家老婆婆,因为周大姐表侄女在这边借住了两天,成天闹腾呢,周大姐男人身体不行,周大姐接了男人工作赚钱养家,她婆婆跟着大房过,知道周大姐娘家侄女来住两天,说周大姐贴娘家,在家闹绝食呢。”
张荣英哦了一声,“绝食就绝食呗,年纪大了这么爱作妖,这不送上来的机会吗?一个从根源解决婆媳矛盾的机会,就让她绝,别劝,年后新婆婆就进门了。”
李老太......
这啥意思,她咋觉得话中有话,这是在针对自已?
钱春丽......
她是想要缓和气氛,咋好像越弄越不对。
竖耳朵的唐红梅:记住记住,以后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