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文兵是个好的,我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
可你嫁在了乡下,你兄弟姐妹都在城里,明明是一个妈生的,你跟他们之间就差了一大截。
你的姊妹都能拿工资,你就只能在乡下种地,你兄弟姐妹的孩子,出生就在城里,你的孩子,出生就是乡下户口,你心里不怪我们吗?”张荣英问道。
李保霞深吸一口气,装作不在意道,“嗨,都已经过去了,人不能总跟好的对比,我虽然比不上兄弟姐妹,但在村里,我们家也算是日子过得殷实的,文兵哥肯吃苦,地里的活计都干的好,农闲的时候还打零工赚钱。
我婆婆也好相处,照顾家畜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养的母猪,家里母猪今年下了两窝,一窝16只,一窝13只,全都养活了,也是一份不小的进项呢。”
见李保霞这种心态,张荣英心里更是心疼,她又不是傻子,哪有城里长大的姑娘不向往城里生活,反而喜欢乡下种地伺候鸡鸭。
“家里孩子多,你从小就懂事听话,我跟你爸也忽略你良多.....”
李保霞赶紧打断张荣英的话,“妈,我没怪你,你跟爸养大了我,我孝敬你们是应该的,而且我是姐姐,
下乡的事我真的没怪你们,那年代,又不止是我,大家都下乡,你跟爸已经尽力了,保军后面不也下乡,他能留下是他自已的造化,我没有不平衡。
我就是,就是......”
说到这里,李保霞语气也低了两分,“其实,我也感觉得到跟姊妹之间的差距,但人得认命,要不然能怎么办呢。”
她怎么能感觉不到,她最是敏感会看脸色了。
嫂子明显看不起自已,大哥和兄弟姐妹之间对待自已也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是有点看不起她。
她已经跟其他兄弟姐妹不平等了,所以她回娘家对待姊妹之间的态度,总下意识的带点讨好的情绪。
张荣英拉着李保霞的手,“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你从小就不吵不闹,问啥你都说好,下乡你也说好,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不像其他姊妹一样,有点啥事就找爸妈,让我们操碎了心。
做父母的,下意识的,更多的精力会放在会哭闹的孩子身上。”
李保霞还是那句话,“妈,我是大姐,应该的,你跟爸已经够辛苦了。”
张荣英也不瞒她,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明年六月,妈就到了退休条件,能办理退休了,我那工作,我想让你接了。
这样你能回来城里,小元小宁也能回来读书,到时候文兵再找个零工啥的,也算是能在城里安家。
以前你让爸妈省心,爸妈忽略你,现在几个姊妹就你最弱,做父母的同样也想着拉你一把,让你跟上其他孩子的脚步。”
李保霞听着这话红了眼眶,欣喜母亲对自已爱,但理智还是让她推脱了,“不行,我不能这么干,大嫂还没工作,保海也是临时工,保凤找的还是不稳定的个体工,随时能丢工作,
我不能这么自私,要家里闹起来,最后难过的是你和爸,你们年纪大了,以后多少得看孩子的脸色过日子,我不想你们因为我弄得大家对你们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