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起初以为是小风寒,喝了些姜汤。后来咳得厉害,去西医院照了片子,说是肺里有阴影,给开了些白药片,吃了反而更难受。\"林铁匠说着又咳嗽起来,这次咳得弯下腰去,帕子上又多了一抹刺目的鲜红。
苏瑶轻轻拍着他的背,等他喘息稍平,才道:\"您这是寒邪入肺,久郁化热,热伤肺络。西药寒凉,与您体质不合,反而加重了病情。\"
她取出一套银针,在酒精灯上消过毒:\"我先给您行针通络,把肺经的郁热散出来。\"
林铁匠有些畏惧地看着那些细长的银针,但还是点了点头。苏瑶找准他背部的肺俞穴、风门穴,手法娴熟地进针。针尖刚入皮肤,林铁匠就\"嘶\"地吸了口气。
\"有感觉是好事,说明经气尚通。\"苏瑶轻声安慰,又在他手上的太渊、列缺等穴位下了几针。
奇妙的是,不到半刻钟,林铁匠的呼吸就平稳了许多,脸上的青紫也褪去几分。苏瑶起针后,他惊讶地活动着肩膀:\"胸口不似先前那么闷了!\"
\"这只是暂时缓解。\"苏瑶提笔写下药方,\"您需要服用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的汤药。黄芩、桑白皮、杏仁、生地、丹皮...\"她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游走,\"再加一味三七粉冲服,止血不留瘀。\"
林铁匠千恩万谢地拿着药方出去了。苏瑶刚想喝口水,门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苏大夫!求您救救我娘!\"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闯进来,脸上挂着泪痕,身后跟着两个抬担架的邻居,上面躺着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妇人。
苏瑶立刻起身:\"快抬到里间榻上!\"
少女名叫小荷,是城外村里的。她母亲一个月前突然双腿无力,如今已完全不能行走。苏瑶为妇人仔细检查,发现她下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无华,脉象沉细无力。
\"发病前可有什么异常?\"苏瑶问道。
小荷抹着眼泪说:\"娘亲去年冬天在河边洗衣,失足落水,受了寒。之后就一直说腿脚发凉,今年开春就渐渐走不动路了。\"
苏瑶点点头,这是典型的\"痿证\",寒湿伤阳,气血不能温养筋脉所致。她取来艾条,在妇人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施灸。艾绒燃烧的香气弥漫开来,妇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有感觉吗?\"苏瑶轻声问。
妇人虚弱地点点头:\"热乎乎的,像是冻僵的脚泡在温水里。\"
苏瑶又开了补气活血的方子:黄芪、桂枝、当归、牛膝...特别嘱咐要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温通。看着小荷担忧的眼神,她安慰道:\"这病需要时日调理,但并非无药可医。每三日来复诊一次,我会调整方子。\"
送走这对母女,日头已经高悬。苏瑶的腰背隐隐作痛,手指也因不断诊脉而发僵。阿青端来的午饭早已凉透,她却只匆匆扒了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