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掠过,彭玉麟紧了紧披风。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做为这个时代清政府少有的,纯粹的军人,和这种官场应酬比起来,彭玉麟更喜欢跟那些长毛真刀真枪的战斗。他希望继续带领着自己的水师官兵去光复黄州。
彭玉麟刚离开,官文便敛去满脸堆笑,独自踱到后堂书房。昏黄烛光摇曳,映出他额角细密汗珠——他知道,黄州一日不复,这庆功宴便是催命符。他掀帘来到院中,望着天边星河,指尖摩挲着那道未及递出的密报。若将张遇春兵败的消息压下,朝廷拨款必然落空;但若如实奏明,又会引得军机处追问粮草去向。远处谯楼更鼓传来,官文突然抓起桌上奏折,报是一定要报的,关键是怎么报。他暗暗想。于是他连夜召集自己的幕僚,要想个办法。
黄州光复对官文而言,是权力的试金石,也是命运的分水岭。若能收复黄州,他便可将这场胜利包装成自己的政绩,向朝廷邀功请赏,在地方诸侯的博弈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可一旦失败,张遇春兵败的旧账就会被重新翻起,粮草虚耗、军费挪用的丑闻也会接踵而至。到那时,他手中紧握的权力就会如风中残烛,在各方势力的算计与朝廷的猜忌中摇摇欲灭。
他之所以要拉拢彭玉麟也是同样的目的,只是彭玉麟不上道,他没有拉拢得了,这也引起了官文的忌恨。
官文书房内,八名幕僚围坐圆桌,铜炉里的檀香混着墨汁味,熏得人透不过气。莫师爷捻着山羊胡率先开口:\"大帅,彭玉麟不肯就范,不如在补给上做文章?断他粮草,便是神仙也难收复城池。\"
\"此计太过露骨!\"钱粮师爷急得直搓手,\"彭玉麟若上书弹劾,朝廷追查下来......\"话音未落,刑名师爷突然冷笑,从袖中抽出张泛黄文书:\"大帅可知《筹饷章程》第七条?凡地方协饷,督臣有权'酌情缓发'。咱们只需在文书上做手脚,将'急运'改成'酌办',彭玉麟能奈我何?\"
官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最年轻的幕僚苏砚秋身上。此人曾是曾国藩幕府弃子,此刻正用指甲在茶碗上刻着纹路:\"大帅,黄州之战胜负未卜,但舆论可先造势。卑职可联络武昌各书院山长,在士林间散布'彭玉麟拥兵自重,坐视黄州百姓涂炭'的传言。太后最忌武将声望过盛,届时即便彭玉麟收复黄州,朝廷也会心生嫌隙。\"
烛花突然爆开,官文瞳孔猛地收缩。苏砚秋又从怀中掏出叠密报,压低声音:\"张遇春残部在麻城掳掠的劣迹,卑职已誊抄多份。若将这些与彭玉麟'见死不救'的罪名并案上奏,再请京中御史弹劾......\"
\"好!\"官文重重拍案,\"就按此计行事!苏先生即刻拟折,莫师爷明日便去粮道衙门。\"他望着窗外将明未明的天色,嘴角勾起狞笑:\"彭玉麟,莫怪本官心狠,这湖广的天,还轮不到你说了算。\"
就在书房内众人暗自得意时,突然有啊哈来报,“有黄州军情!”
众人一惊,官文连道:“快快呈上来!”
那啊哈,连忙将情报呈上。官文接过,强自按住剧烈跳动的心脏,心道黄州难道还有变故?
官文慢慢将纸卷展开,待得看清楚上面的内容,一颗心才归位,随即将情报展示给众人观瞧,并哈哈大笑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莫师爷是第一个看到的,也立即躬身向官文说道:“恭喜主子,贺喜主子!”苏砚秋抢前半步,盯着纸上\"黄州已是空城\"六字,眼中精光暴射:\"大帅!彭玉麟若知此讯,必连夜抢功。咱们可速派心腹先入黄州,再以'收复失地'之名奏捷!\"刑名师爷却皱眉扯动嘴角:\"黄州一光复,彭玉麟也可一并拿下\"官文突然干咳几声中断了大笑:\"传我将令,三日内,黄州城头务必插上我大清的龙旗\"
回头对苏研秋道:“研秋,立刻拟写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你知道该怎么写吧!”
“当然是主子爷自己运筹帷幄,提前布局使得太平军弃守黄州,将收复黄州的功劳牢牢揽在自己身上。奏折中我们还可以贬低彭玉麟,甚至不提彭玉麟的名字”莫师爷在一旁提醒道:“还需封锁消息。”
官文想独吞这份战功,以此向朝廷邀功请赏,抵消之前汛地丢失的过错,巩固自己在湖广地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