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149章 第 149 章 三更

第149章 第 149 章 三更(2 / 2)

最后确认了效果这才总结给陶秋菊,可以说是为金陵城的农业发展贡献了不少理论力量的。

毕竟除了她,现在没有谁在做这种事情。

很多识字的,根本没有心力去看农书。

而一些种田的老把式,则大多不识字,无法看到书里的各种精辟总结。

更别说很多农书里面的文字比较书面甚至是晦涩,一般人都看不懂,t得亏是汤小米的文化底蕴还算是比较深厚。

更为重要的是,她还能结合现代的知识对于相关知识进行丰富。

陶秋菊看她做得兴致勃勃,不禁都鼓励她写一本农业知识汇编。

不算是著书立说,只是把前人的各种农学知识做一个解读和汇编。

用简单直白的话做一下翻译,汇编各家言论成为一本新的书,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个新的事业。

汤小米想了下,也觉得此事很有意义,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在姐姐的影响下,汤承文借过来的书大部分是农书。

反正在他看来,什么书都有意思,都好看,他不限制什么类型都看。

这家书局老板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知道金陵这边的读经书的人不多,所以特意带了很多别处卖不出去的杂书过来卖,其中就不少是农书。

他书局的生意倒是一般般,但是未来随着学堂那边覆盖的人数越来越多,识字率越来越高后,书局的生意应该能不错。

就是这个情况,正方便汤小米把各种杂书都阅读一遍。

因此她家的四合院,每到晚上,反而是灯火通明。

一家人,都是认真读书的画面。

陶秋菊和汤大强单独用一间书房,两人两张办公桌对着摆放,都在凝神写着什么,多半是后面的发展计划之类的。

而汤小米和四个弟弟,则是共用另外一间更大的书房,里面足够摆下四张书桌。

汤承财和汤承武,则是正合作与认字较劲。

汤小米和汤承文则翻阅着手中的杂书,不时在边上的空白册子上做着摘录。

只是汤小米摘录的是一些她觉有有意思的说法或经验,而汤承文则大多是照着写一些自己不认识的字。

就连最小的汤承宝,都看着姐姐找来的年画看得津津有味。

而他年纪小,困得最早,往往看一会儿就睡去。

其余人也不会看太久,一是避免伤眼睛,二是明天要早起不能耽误休息。

但是一整个家的氛围,着实是很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汤小米还会带着四个弟弟在院子里活动下身体。

尤其是汤承武,之前学来的一套简单的拳法,还会打几遍,直至出一身汗为止。

几个弟弟跟着学得有模有样,都算是得到了锻炼。

可以说现在汤小米的生活,那是极为健康的,再没有之前的熬夜问题。

毕竟没有网络,想熬夜也不知道干嘛,只得过上了想象中的规律生活。

不过整个人的精气神确实是不错了,每天都觉得精力无限。

在南城门外的工业区、小清凉山、定淮门族里和南城门四合院,一天四处跑,都不觉得累。

还要管理着整个工坊的上中下游,越发娴熟和得心应手。

哪怕制药工坊的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不见忙乱的。

可见经过这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她也算是练出来了,管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的生活虽然不是她理想中的博物馆管理员的生活模式,但是倒也算充实有趣。

尤其是面对问难和考验的时候,更是觉得兴致勃勃。

这不做打工人,而是自己当老板的感觉着实不错。

而她现在还很年轻,还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每每想到这里她都觉得这穿越一场不见得是坏事。

穿越是延长了她生命的长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让她体会了更多可能性。

对于陶秋菊和汤大强而言,更是如此觉得,生命得到了延长,因此都是只想抓紧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而时间很快来到年底,忙碌的金陵城总算是节奏缓慢了下来。

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冷,运河的水位不断下降,很多河段都进入了歇航期。

来往的商船数量明显减少,这使得南北两个集市都显得冷清了许多。

原本熙熙攘攘的市场如今变得相对空旷,商贩们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今年的寒冬之年愈发明显,寒风凛冽地吹拂着金陵城,使得整个城市慢慢陷入了一种寂静的氛围中。

在这个寒冬之年,金陵城的百姓们开始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

寒风吹过街道,带来了刺骨的寒意,人们纷纷裹紧了厚厚的衣物,匆匆赶路。

街头巷尾的商贩们也不得不在寒风中坚守岗位,努力吆喝着,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

然而,由于商船的减少,市场上的商品供应也相应减少,这使得商贩们的生意变得冷清。

曾经热闹非凡的市场如今显得空荡荡的,摊位上摆放的商品也不再琳琅满目。

商贩们焦急地望着稀少的顾客,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光顾自己的摊位。

然而,随着寒风的肆虐,人们更愿意待在家中,享受温暖和舒适,而不是冒着严寒去集市上转悠。

不过因为前面一整年的忙碌,大家都积累了一些家底,所以心底不至于太慌乱。

家里的粮食足够,手里还有积蓄,心里就有底气多了,并没有对未来失去信心。

他们相信,随着寒冬的过去,春天的到来,商船的数量将会重新增加,集市也会重新焕发生机。

金陵城将继续繁荣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感受到了县衙的关心,虽然寒风凛冽,但人们的心却依然温暖如初,更加期待起春天的到来。

可是其他地方的百姓们,就不是这种心态了。

寒风之下冻死饿死的不知其数,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团雾蒙蒙的,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只觉得看不到任何希望。

人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每天早晨醒来时都会被冰冷的现实所击垮,无法想象未来会有什么改变,被绝望笼罩着。

而北边的战局暂时停歇下来了,因为寒冷两边都偃旗息鼓了。

但是两边心里都清楚,春天一到来,必将还有一场恶战,因此双方都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寒冷没有冻住大晋李存瑁的野心,他急切地希望能够开春后一举攻下大梁。

不然战局再僵持下去的话,大晋也将拖延不起了。

如论是侵略战还是抵抗战,都要面临着巨大的消耗。

而他心里正在盘算着攻下洛阳后,要如何去劫掠回本,至少要把之前的消耗都补齐。

甚至心里还在想着要继续南下,大梁不够的,就继续让南下的小国给自己补齐,总之是不能亏了这一场。

看来南吴这边徐温他们是猜中了他的心态的,夺下大梁后,很可能是会继续南下的。

南吴派过去的使团早就已经抵达,并且已经见过李存瑁了,献上了诸多的厚礼和尊重。

但是这些示好,丝毫没有改变李存瑁心中的想法。

在他心中,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什么情谊,可以等攻破之后再说,大不了到时候赏他们一个全尸罢了,算是回馈当年的情谊了。

因此随着寒冬的来临,北边防守的徐知诰并没有放松。

他知道自己的兵力算不得多,尤其是在大晋的铁骑践踏之下,简直可以说是螳臂当车。

但是哪怕知道螳臂当车,他也需要努力一试。

最好是能够有奇招,能给大晋来个出其不意的当头一击,这样的话就能让大晋撤兵后三思。

当他们估摸不透南吴这边的实力后,说不定就会撤兵,南吴才能得以保全。

所以寒冬之中,徐知诰依然是在和手下谋士不断商量着策略。

这些事情远在金陵的陶秋菊帮不上忙,只能在粮草上多想办法。

金陵这边当初种下的野芋头,都被县衙全部收购,然后找人手磨成了粉,连同之前其余收来的粮食一起,送到了北方徐知诰的手里。

幸好之前她囤了足够多的粮食,加上金秋的丰收,暂时还能支撑得下去。

而且除了她,扬州的诸位百官也难得的团结了起来,众志成城地支援着前线。

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