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136章一更
众人不禁都向徐知询看过去,不知道他对这十头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莫非是不同意其用于公共交通,但也不至于如此激动吧。
毕竟就十头驴而已,堂堂询公子不至于看在眼里吧。
就在大家满脑子疑惑的时候,徐知询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拉椅子的动作有些大了。
“咳咳,干嘛都看着我,你们继续说啊,我去行个方便!”他挠着头说道。
此话一出,空气凝结了几秒。
眼见大家都不说话,小徐县令不得已站出来打破沉默,接话说道,“好吧,原来是去方便啊哈哈,我们还以为你对陶总提的十头驴用法有意见呢。”
“没有啊,这公共交通的想法不是挺好的嘛,大家都去坐县衙的马车的话,免得挤在大路上!”徐知询口气简单地说道。
“再说金陵什么时候这么多人了?昨儿个可是堵死我了。”他接着说道,语气不由得带上抱怨。
他这是在说昨天清明节的当天,他坐马车出城去港口处玩,可是出城的路上熙熙攘攘都是行人,害得他的马车跑不开。
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事情,毕竟他回来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了。
现如今金陵城已经十多万人口了,一过节就全挤在南城门集市那一块,昨天干脆是人t多到把集市出口的路都堵住了。
大家都是走路,背着背篓、挑着担子,可不就都挤在一块了嘛。
而徐知询昨天的那个车夫也是个脑子轴的,竟然不知道绕道,硬是要从集市边上的马路中挤过去。
这可不就堵了他好一会儿嘛,恨不得下车走路过去。
现如今一听陶秋菊说公共交通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疏解交通拥堵情况,他可不就是听进去了嘛。
虽说在陶秋菊看来,这一点好处还是次要的。
因为现如今没那么多私家车,马车驴车都还是稀有的。
并不会像现代那样,当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道路上的私家车数量就会减少,从而降低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不过她也没说假话,在这个时代,设置公共交通可以推动集中出行。
至少可以减少分散连绵的人员流动,从而减轻公共交通的压力。
不过这公共交通更主要的好处,还是节省大家的通勤时间,增加大家劳动时间和劳动效率,而不至于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路上。
她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城市的有序高效发展,不过徐知询既然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她自然不会反驳。
能有他的支持,那再好不过了,接下来继续分驴就应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不过徐知询抱怨完,说完没等众人回话,就匆匆往后院的茅房去了。
人有三急嘛,他确实有点着急了,众人只看到他飞速离开的一个背影。
随着背影走远,几人不由得无语地对视一眼。
只觉得这询公子,行事实在是不稳重,比诰公子可是差远了。
不过倒是没有太惹人厌,至少不是那种有多少坏心思的,除了不学无术和贪吃好玩之外,倒是没有别的太大的毛病。
之前在扬州,别人找他的麻烦,最多也只能找办事不力等理由。
别的欺男霸女、杀人放火之类的坏事,倒是少做。
不学无术和贪吃好玩这两个毛病,如果作为普通的徐家人,倒是不算太大问题。
因为无论如何,徐家全族的积淀,总是能养得起他的。
但是如果让他做徐家的族长和话事人,到底是难以服众,难怪徐温时不时要感叹下后继无人。
见人走远了,剩下的小徐县令、袁将军和陶秋菊才又继续讨论起来。
而等徐知询回来的时候,话题正在讨论这公共交通搭建可以由谁来牵头统筹推动的话题。
在场的人无不身兼数职,确实都是很忙的。
小徐县令接下来的相亲大会,从场地报名到现场安全秩序和活动流程环节,他都要紧盯着免得出错。
而袁将军每日都要忙着练兵,另外全城的城防,都需要他统筹调度安排。
剩下的几个县官,主簿、县丞和师爷,无不都监管着各处施工工地。
无论是廉房建设还是北城区的小水道工程和道路建设,都需要有县官牵头,这样
而陶秋菊则是全力在推进各式学堂的创办,另外就是北方商队以及引入流民等事,她都要盯着。
更别说全城其他人搞不定的事情,都会说到她这里来要她拍板出主意,所以她其实是整个县衙最忙的。
总之,就是谁都没功夫去牵头做这个事情。
交给个上面的人牵头盯着。
这和现代的管理逻辑一样,每一处工程,总是需要一个项目经理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