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城市建设,和过家家玩的那些都一样,只不过不是三五个人玩,而是几万人一起玩罢了。
但是组织模式,还是简单的,就是把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
让所有人都获益,事情就能推动。
看着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陶秋菊统筹起来越发游刃有余,而小徐县令等县官们,各自分管着一摊子事,也在飞速成长中。
果然工程项目是最为磨砺人的,干中学永远是这个道理。
而另一边,小清凉山下的汤氏姑娘们,也在不断的干中学。
-
(二)感冒灵//
小清凉山下,已经修了一排的平房,供日常在这里做活的婶子们居住。
虽是简单修建的平房,但用料还算实在,住起来尚算暖和。
所以萧瑟的秋风,也完全没有阻挡婶子们在这里忙活的劲头。
新家都顾不得多住,赶紧又来了小清凉山这边忙了起来。
现在地里的蔬菜和豆子,已经全部收回来了。
蔬菜全部卖了出去,豆子都已经晒干入库。
空出来的地上,又都平整好,种了一些耐寒的蔬菜,像油菜、菘菜、萝卜、芥菜等。
而山上的野菜,基本上也都过季了。
所以现如今,山里地里的活计已经不多了,大部分人手都腾了出来。
除了大碗饭店和豆腐摊的人手之外,其余人在汤小米等一众姑娘们的组织下,基本上全部投入到野菊花事业中去了。
先是所有人漫山撒开,四处去摘了野菊花。
汤氏这边几十个人采摘了四五千斤,而又从隔壁狮子山那边的农户农户那里收购来了几千斤。
实在是这金陵城后面的山脉里,随处都可见这种野菊花,随随便便就长满一整个山谷。
上百号人投入其中,可不就收获巨大嘛。
一斤三文钱收购,整整一万斤,收购才花了三十两,这个投入汤小米家还是承受得起的。
然后汤小米顾不得歇气,赶紧又统筹着所有人,抓紧炮制野菊花,别放坏了,那就白收了。
野菊花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炮制方法倒是不复杂,但是比较耗费人力。
需要将摘回来的花头,去处杂质如梗、叶等,然后通过筛子去除灰屑。
得到干净的菊花后,先是蒸煮,然后再晾晒至干。
过程中需要关注成色,确保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足额。
汤小米带着汤甜甜、汤欢欢和汤凤儿三人,四个姑娘统筹着大几十号人一起忙活。
她们直接在小清凉山下,平房边上搭建了好几个大棚子,和之前在上河村时一样,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搞起了工坊。
这次没有陶秋菊在上面指点,全凭着她们四个商量着运作。
汤氏婶子们倒是配合她们的指挥,毕竟都是自家孩子,支持得很。
但是请来的狮子山那边的女工,则是磨合了好一阵,才算是上道。
至于她们几个小姑娘,每日最大工作量,就是处理各种账务。
另外还有各种意外事件,请假的、换工的、出错的等等,都需要及时解决。
所以四个小姑娘,约等于整个工坊的大管事。
就连婶子们都不由得称叹,得亏是能写会算,不然她们这样一大把年纪的的,都做不好这个事情。
且说不少人心里,就都生出了要让孩子去念书的想法。
甚至还生出了女孩子也属实该读几年书的念头,实在是她们四个小姑娘表现得太能干了。
而随着汤氏族里房子正式竣工,正中间留着有好几间大的,其中一间是族里的祠堂,而另外几间则是族学。
据说两位族长连同孟童生,已经在筹划继续恢复族学了。
到时候家里的女孩子,都要送去念几年,没见人汤小米几个小姑娘那么厉害嘛,更何况还有陶大夫的榜样在前面。
陶大夫如今可是全族人的骄傲,毕竟她在金陵城的地位可是摆在那里的。
族里人一年前怎么都想不到,这普普通通一个农妇,能做到那个位置,手下管理着几万人,竟然连县令大人都对她言听计从。
不敢想不敢想,但是她确实做到了。
大家自豪之余,就想着要向她学习,多送孩子们去念书。
现在族里出头机会多,可以去县衙找事做,也可以去徐家私兵那边,还可以去润州。
能写会算后,出路多得是。
所以大家就都盼着族学重启呢。
且说小清凉山这边,经过汤小米四人连着半个多月的统筹,上万斤的野菊花终于都炮制得差不多了。
炮制好的野菊花还是挺美的,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形态和花朵的特征。
只是花朵收缩并变得扁平,花瓣裂开或卷曲,看上去是浅黄色或淡棕色,闻上去一股浓烈的菊花味。
抽空过来巡视的陶秋菊,闻过之后连连点头,夸赞了她们属实是做得还不错,品质控制得很好。
而她一同带过来,还有三叉苦、岗梅、金盏银盘、薄荷油几位配药。
这四味药都是从外面采买的,都是炮制好的,是接下来制作感冒灵的必备成分。
因为用量不是特别大,外面买的话也还算买得起。
另外还有几罐子秘制成分,密封得严严实实,虽然不多,却是关键成分。
全是陶秋菊鼓捣出来的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一味是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灵必不可缺的。
感冒灵是中西药复合方,既需要中药配置,还额外需要化学药配伍。
所以之前大半年,陶秋菊一旦有空了,就都在研究和折腾,总算是让她制出了这么几罐,足够用很久了。
她把配置方法,悄悄给女儿说了后,然后就放心地离开了,随便她们继续去折腾。
汤小米不禁头大,实在是这管理的工作,做起来可实在不容易。
既要考虑大的方向,又要关注各种琐碎的细节。
可是她妈显然没空管,只得自己带着三个小姑娘,硬着头皮上起来。
反正配方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组织的事情。
效率哪怕低一点,后面慢慢改进,速度总能快起来。
按照陶秋菊的测算,她们现有的原材料,一共预计可以制作出两千斤的感冒灵。
按照用量,一斤足足可以装五千小袋。
算下来,就是可以做出一千万袋。
难怪汤小米头大,她现在工坊里,一共有一百多位女工。
估计整个秋冬,都要投入在这项事情里面去了。
没有自动化生产线t,就只能人海战术了。
四个小姑娘,一人领着三十个婶子,单独一间工棚,齐头并进忙活了起来。
如果顺利的话,到了开春的时候,就能全部生产出来。
按照陶秋菊的设想,到时候走平民路线,一袋就卖两文钱。
看着单价不贵,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一千万袋,如果都能卖出去,一共就是二万两。
而所有的成本,就是三十两的野菊花收购本金,以及一百多个女工一整个冬天的工钱大概八百两。
另外就是买的另外四味炮制好的药材,花了五百多两。
除掉这些一共一千多两,其余就都是利润。
实在是利润非常夸张,但确实就是这么夸张。
其中主要是配方和那几罐子的对乙酰氨基酚非常值钱,现在的人无论如何研究,估计都制作不出来,所以这个生意就是她们的独门生意。
不得不说陶秋菊心大,这么大的生意,就这样交给几个小姑娘去领头。
但是只能说这是她最好的选择,毕竟这里面涉及很多秘密,只有交给汤小米和汤大强,她才能真正放心。
汤大强忙水泥作坊去了,她就只能交给汤小米了。
至于另外三个小姑娘,则纯属是跟着一起帮忙历练的,对于核心技术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不过这一千万袋的感冒灵,要如何卖出去,还是个巨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她们的感冒药,得卖给一百万人才行。
整个南吴,现在人口加起来才四五百万,可想而知她们需要把渠道铺到全国各地去。
所以陶秋菊把生产的摊子交给女儿后,她自己则在筹划后续的销售问题。
南吴人口是不多,但是北方大梁有一千多万人口
另外南方其它九国,人口加起来还有两三千万呢。
两文钱一袋的感冒灵,实在是平民价,所以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东西送出去。
而这时,南城门那边来报,说从北边又送来一船流民。
陶秋菊吩咐了小徐县令去安置,自己则是继续在屋里做规划。
而傍晚的时候,小徐县令回来,说这一船中有不少都是徐州过来的,问陶秋菊要不要去看看,说不定有熟人呢。
陶秋菊想了下,到底是抽了时间,去城门外的空地处。
让她惊喜的是,竟然还真的让她在里面看到了几个熟人。
有一个还是老相识,沛县同济药铺的章掌柜。
只是他们家族在徐州根基很深,药铺遍布徐州境内,怎么成了流民呢?陶秋菊心中奇怪。
而章掌柜也注意到了这处的动静,他恍然觉得其中打头的女的有点眼熟,却怎么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这半年来,陶秋菊的形象气质变了非常多。
浑身散发着领导气质,完全让人忽视了她的性别。
所以章掌柜一时没有认出来,还是陶秋菊主动叫人找了上去,两人这才找了地方细聊了起来。
而这时,扬州那边传来一个消息。
说徐温竟然又病了,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生病了,都是来势汹汹。
这个消息对于陶秋菊而言,不知道是好是坏。
她虽然是徐家的人,但她从始至终站定的还是徐知诰的队伍,不过外人不知道罢了。
而扬州更是传出消息来,说徐温动了心思,想要来金陵城这边养病。
陶秋菊和章掌柜交待了一番,就急匆匆去了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