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96章 第 96 章 二合一(继续卖、农业区……

第96章 第 96 章 二合一(继续卖、农业区……(1 / 2)

第96章第96章二合一(继续卖、农业区……

(一)继续卖//

五天后,陶秋菊带着小徐县令、刘主簿、韩县丞、董典史,以及六个核心管事,一行十一人再次聚齐了。

大家从县衙出发,坐着马车出现在了南城门边上。

只是这次,他们身上都带着满满当当的银钱。

在南城门那处没有停留,直接左拐去了西边大西街处。

陶秋菊领头带着众人,直接去了最中间那处四合院,作为标准的样板间的那座。

而他们身后,还跟着二十个大小商户。

现在金陵城的经济,已经相当于一个上等县了,和完好时的沛县差不多。

所以城里,现如今还是有一些商户或者说大户的。

挑挑拣拣一番,陶秋菊亲自写了邀请函给其中的二十人。

这些人收到邀请函,都是郑重对待。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这金陵城大小事,可都是这陶大夫说了算的。

只是大家心里都不由得揣测,这叫了他们来所为何事。

尤其开始他们还以为只叫自己一家,现在转头四顾,竟然是把金陵城叫得上名号的都叫了过来,大家心里都更加蒙圈了。

不过眼见着小徐县令等人都老老实实跟在身后,他们自然不好多问,全部都依言跟了进去。

其中就包括城里两家大酒楼和两家大客栈的四位老板。

不仅这四位,连同其余的商户老板,他们背后都是有家族的。

只是大多家族主支在扬州发展,而他们被派过来金陵这边试水。

刚开始他们还不愿意,实在是这南吴上下,谁不知道金陵是一个荒废之地,能有什么生意可做。

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想象那样的。

实在是这里的生意,可太好做了啊。

竟然连看上去灰扑扑的普通百姓,偶尔都能进了酒楼里搓一顿。

更不要说诸多管事、小老板等,更是隔三差五要去吃上一顿的,所以两家大酒楼的生意都非常好。

而两家大客栈,得益于来往商船越发多,不少来送货的船老板和伙计,可不就要住几晚嘛。

这些船老板可不差钱,住的自然都是稍微好一点,所以两家大客栈的生意也就好得不行。

更让他们惊讶的,便是金陵城的治安实在是太好了。

在这里做生意,压根儿不用担心混混上门,也不用担心有打架斗殴。

这些可是别的地方开店,时不时就会遇到的。

要是背后没有强有力的保护,没有养几个打手,这生意都会很难做。

而金陵城这边完全不一样,但凡闹事的,他们雇佣的打手还没出手,就被赶过来的衙役们叉走了。

那些衙役们,抓闹事之人,可谓是积极异常。

据说城外石矿那边非常缺劳工,他们压力很大啊,不得不抢着去抓人。

另外更让他们惊奇的便是,那些衙役们,除了抓闹事之人,竟然从来也不向他们索要好处。

甚至连他们主动给的,都被坚定拒绝。

只说不要害他们,要是被查实了,他们可是也会被送去挖石矿的。

搞得大家不由得都有些无所适从,实在是没体验过这样的待遇。

衙门不主动敲诈勒索就算了,还坚定拒绝送上门的好处,更是积极维持治安。

难得难得,可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过慢慢大家就习惯了,然后便感受到了金陵城,属实是做生意和生活定居的好地方。

治安环境好,给人莫大的安全感,就越发吸引了外人t流入,而城里的生意也就愈发好了。

而众商户老板,更知道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县衙,以及县衙里那个特殊的存在陶大夫。

陶大夫的大名,大家都来之前就都或多或少听说过。

毕竟她当初可是以一己之力,从瘟疫中挽救了整个扬州城,在南吴境内名声远扬。

只是大家都以为她还在扬州,没想到竟然来了金陵这边。

毕竟徐家对她的任命,除了徐家自己人,其余到处都没有宣扬过。

所以大家更不知道她在金陵这边,竟然负责了整个金陵城建,直接凌驾于徐家主支的小徐县令之上。

关键看小徐县令,还没有半分不满,每日都屁颠颠儿地跟在陶大夫身后。

这些商户老板们,表示属实看不懂徐家的操作了。

不过看不懂没关系,不影响他们在金陵做生意就行。

管它上位者是男是女,是人是鬼,只要能把金陵城发展好,他们都是信服的。

所以这半年以来,目睹着金陵城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心中对陶秋菊的敬意还是颇多的。

这次陶秋菊相邀,他们自然积极前来。

进了院子,陶秋菊带着众人在这处样板房里,又里里外外转了一圈。

商户老板们都搞不清楚状况,只得跟着前面的管事们,夸赞着这宅子属实不错。

尤其听说这房子,是陶大夫亲自设计的,众人一阵七嘴八舌,各种花样都夸了个遍。

就连檐下接水的大石缸,陶秋菊原本只是实用性考虑,用于接水,日常可以用,也可以备着火灾等不时之需。

没想到都被商户老板们,夸成了高明的风水布局,具有招财进宝、吸纳贵人的妙用。

边上的管事们,脸上没有显露半分,心里却都忍不住暗暗期待起来他们接下来的表现。

还是你们会夸,那你们接着夸啊,待会儿看你们还夸不夸得出来,嘿嘿嘿!

满脑子都是幸灾乐祸,属实我自己进了坑,你们也被想全身而退的心态。

而陶秋菊,只一路温和笑着,一副很享受众人夸赞的样子。

她带着人转完了一圈,便在院子正中间设了座,安排众人落座。

大家端起桌面上的茶杯喝起来,心里都在揣度这陶大夫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陶秋菊没让大家揣度太久,直接在最前面摆了桌子,拿出县衙大章,当场办起房契来。

商户老板们这时候才复又注意到,这些官老爷和管事们,随身脚边都放着一个箱子。

之前还在疑惑这箱子里面装的啥,后面被房子吸引去了注意力,就没继续关注。

此时这些箱子,全部被拿了出来,大家的眼神又都看了过去。

陶秋菊最先打开她的那个木箱子,很沉的样子,两个衙役帮忙擡过来的。

一打开,竟然露出里面满满一箱子银钱。

小徐县令坐在桌子最中间,身后还站着好几个衙役。

而这几个衙役们拿着称,按照事先交代好的称了银钱,然后报数道,“除去箱子,整整六百两。”

小徐县令点点头,拿出一张写好的契书,填上金额、人名、面积、位置等关键信息,然后重重盖下了县衙的大章。

盖好后,郑重地把两丈房契给了陶秋菊。

陶秋菊收了房契,在一边坐下,示意其余管事们跟上。

衙役们把箱子合起来,搬到了后面的空地上。

然后便轮到了其余的官人和管事们,大家依次上去走了同样的流程。

沉重的一箱子银钱,就换来一张轻飘飘的房契,众人脸上都忍不住有些心痛之色。

而随着一张张房契给出去,那处空地上已经堆满了银箱子。

而br/>

只是为什么要叫他们来看?这有什么好看的?大家还是懵。

有那脑子转得快的,当即明白了这一出戏,显然是唱给他们看的呀。

莫非是想让他们也掏了钱买这房子?心中不禁冒出这个疑问。

只是看着那房子,好像不便宜的样子啊,毕竟刚才那一箱一箱的银钱,听着报数可是不少。

心里不禁有些忐忑起来。

陶秋菊眼见着这一批都办完了,满意地拢了拢衣袖,站起身来,和气地对着

只听她就和气地问道,“诸位都是来金陵城有一段时间了吧?”

众商户老板们回应起来,有说三个月的,有说五个月的。

陶秋菊见状,继续说道,“看来确实都是有一段时间了,那首先还是得在这里,感谢大家过来支持金陵城发展,你们的到来,对于金陵城来说,可谓是及时雨。”

这样一个夸赞丢过去,众商户老板们只得赶紧站起来连说不敢。

有那会说话的,更是直接借此感谢了金陵县衙的管理到位,让大家生意好做。、

听得边上的小徐县令和几位副官们,都忍不住面露骄傲,毕竟夸赞金陵县衙的管理到位,可不就是夸他们嘛,脸上的心痛都少了几分。

陶秋菊却没有骄傲,而是接着说道,“这都是县衙应该做的,毕竟金陵城是大家的金陵城,发展好了,对所有人都有益,县衙身为父母官,自然有这样的职责。”

此话一出,商户老板们肯定是继续夸了,毕竟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真的能做到的没几个。

不然的话,不会出现那么多为非作歹的地方官员了,而父母官只出现在传说中。

见大家夸得真心,陶秋菊这才点点头,然后又一阵叹息,只说金陵城还要更进一步,可谓是困难重重,实在是发展一个城市不容易。

听得商户老板们纷纷附和,可不是不容易嘛,可谓是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

“可不是嘛,但是我们有信心,今后把金陵城发展得更好,只是需要大家的支持。”陶秋菊说道。

众商户老板们心知正头戏来了,全部都屏息等着她继续说。

“刚才大家都看过,这里新修的这些房子都是好房子的,县衙众人和管事们,甚至我自己家都掏钱买了。这里地里位置好,相信未来随着金陵城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值钱,所以这个投资属实值得做。”陶秋菊一气儿说道。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