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之前在徐家角门处闹的小风波,被有心人注意到,传了出去,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徐家竟然敢带了感染之人来子城内城,所为何事,莫非想拉着所有人给他们家陪葬,太胆大包天了吧!
不少反徐斗士,纷纷联合到了一起,一起声讨徐温那老匹夫。
实在是太过分太坏了,自己生病了竟然还不想别人好过,各种阴谋论瞬间按在了徐温和徐家头上。
就在他们义愤填膺,即将要去王宫见吴王,要求严惩徐家的时候,徐知诰找上了其中的张将军。
当时关于找谁做切入点,徐知诰和众谋士还激烈讨论了一番。
但大都提的是率先去找,那些和徐家关系相对较好的老臣。
只陶秋菊,提出了这个张将军。
真实原因嘛,很简单,她之前听汤小米说过这个张将军,他虽然和徐温关系非常不好,但是心底对徐知诰态度却是不一样的。
后面更是倒向了徐知诰,可以说是徐知诰上位的重要支持者。
只是这点不能说,此时她拿来说服众人的理由,就是这个张将军家的孙女可能活不久了,得赶紧去救。
这是曹先生那边拿到的信息,说她染疫较早,如今已经很严重了。
她作为大夫说出来,更说说服力,众人只得接受这个理由,毕竟谁都不想看到张将军的孙女错过用药死了,那他们后面再拿出药,岂不是更加得罪了张将军嘛。
所以徐知诰带着几个人,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同一条街另外一头的张将军府。
“你们徐家到底在做什么?!想死可别拉着我们全城的人,守城的官必须给撤了,岂能放你们徐家带着人随意进出!”主厅里,张将军坐在上座,语气不善地斥责道。
徐知诰倒是不以为意,人家既让让自己进来了,还请到了正厅接待,现在更是上了好茶好水,自然是想着沟通的。
现在只是没有控制住,发了几句牢骚罢了,他一点没有生气。
只见他慢慢喝了一口茶,温声问道,“张将军,听闻您的孙女感染了,被送去庄子上了?”
“知道还问!自然是送到庄子上去了,岂能像你们徐家这样,不知道大局为重!”张将军语气更加不好。
实在是这个孙女,是他所喜爱的,没想到只是出去玩了一趟,竟然高热不止,一幅感染的迹象,只得忍痛把人送去庄子上去隔离。
吃药、针灸等等能想到的法子都做了,却听说还没退烧,估计是难以挽救了,正是心情沉痛之时,自然对提起这一茬的徐知诰更加不会有好脸色。
徐知诰理解他的心情,对他的态度不以为意,只继续说道,“我家寻到一味神药,可以治疗这疫病,不知道张将军可愿意一试?”
张将军还没说话,门外的张夫人猛地冲了进来,哭嚷道,“徐公子,我家琳儿愿意试一试!”
这个孙女的爹,也就是张将军的小儿子已经意外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血脉,张夫人重视得很,自然不愿意小儿子的香火就此断了。
她适才刚好是打这里经过,下人们见是将军夫人没有拦,就恰好让她听到了徐知诰这关键一句话。
顾不得场合,当即就扑了进来。
看到老妻这种模样,张将军自然不好说不,只得脸色僵硬地说道,“那便试一试吧。”
徐知诰点点头,然后便说起了具体的治疗事宜。
张将军和徐温年纪相似,是最早期跟着杨行密的大将之一,初隶州军,后投奔杨行密,为亲校。
当年杨行密打天下的过程中,他屡次立功,先后被任命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等职。
南吴建立后,他累功至都指挥使。
他军事能力很强,在南吴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朝堂上也有很强的号召力。
只是他素来忠君爱国,且性格耿直,对玩弄权术、甚至是有弑君嫌疑的徐温,就很是看不惯。
两人天然对立,信念完全不一样,表现为权力、信仰和原则的冲突。
因此之前徐温做很多事情,都会面临来自这位张将军的反对压力。
张将军更是没少直言进谏,当着吴王和朝臣的面,对徐温的一些建议提出批评。
并且还时不时联合其他老臣,一起对徐家施压。
徐温惧于他的声望,不敢拿他怎么样,来硬的不行。
来软的,奈何这张将军油盐不进。
而这次,缓和的机会来了。
虽说有趁人之危之嫌,但这在徐家一派看来,根本不是问题,t他们本就擅长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只不过徐知诰倒是没有表现得咄咄逼人,而是诚恳地和张将军、张夫人细细说了自家这边的治疗方案。
见他这样态度,张将军也不好再恶声恶气,语气不禁好了不少。
因为确实如汤小米所知的,他反感的是徐温那个玩弄权术的老匹夫,而不是徐家下一辈的。
尤其是眼前的徐知诰,张将军私心里还是对徐知诰带有一些怜爱的,因为当年差点就是他收养了徐知诰。
原来徐知诰的生父早逝,母亲也随后不久就离开人世,六岁的他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最后到达了泗州、濠州一带。
之后,寄身于濠州开元寺成为了一个小和尚。
唐朝末年,杨行密攻占了濠州,他见到了七岁的孤儿徐知诰,因“奇其状貌”,于是想要收为养子。
然而,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对其心生嫉妒,不得已,杨行密只得让手下将领收养徐知诰。
当时的张将军便起了心思,只说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然后就错失了机会,被徐温抢了先。
所以他心底一直有这么个小遗憾,看着现在的徐知诰,不由得就想起当年他小小一个光头人儿,聪明伶俐的模样。
更别说,现在他还是过来说治疗自家孙女之事,冷静下来后,他的态度和煦了很多。
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然后就两边派了人,送了陶秋菊亲自去城外的庄子上,亲自照顾张小姐服药。
这次陶秋菊带上了汤大强,另外还有徐家和张家的众多随从,快速往城外赶去。
在她的要求下,大家做足了防护,只漏了两个眼睛在外面。
而等她们赶到的时候,年仅六岁的张小姐,已经烧得迷迷糊糊了,真的是一副随时可能死掉的样子。
而她的身边,只两个忠心的老奴照顾着,庄子上的其余人都躲得远远的,气得一同跟过来的张夫人眼睛通红。
张夫人实在是放心不下,不顾自身安危,一定要一起跟了过来。
只说自己这么大年纪活得也够了,一定要去看一下,哪怕是见最后一面呢,可见她对这所谓能够治愈的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张将军拦不住,只得任由她带着一堆人跟在徐家的马上后面同去。
而赶到了张小姐床前的陶秋菊,没有多管其余人,只赶紧的掏出了青蒿素药丸,喂了张小姐服用下去,同时紧张观察着张小姐的反应。
按照原理,哪怕在疟疾严重时,服用青蒿素仍然是有效的。
因为青蒿素一旦服用进去,能够快速反应,干扰疟原虫内的铁代谢过程,使疟原虫无法正常利用铁元素,从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青蒿素还能干扰疟原虫的血红蛋白代谢过程,进一步削弱疟原虫的生存能力。
但是,服用青蒿素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康复,所以她听说对方是小女孩,便决定亲自过来看着。
好在,一连串的不良反应之后,张小姐的高热慢慢在往下退。
喜得一边的张夫人,连连吩咐边上的侍从,按照陶大夫的吩咐,持续用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在小孙女的额头、太阳xue、颈部等处。
紧张的两个时辰过去,出了一身汗的张小姐,高热彻底退了下去。
陶秋菊没有条件做血液检查,无法科学确认疟原虫已经被清除,但从高热退去、精神好转等症状,差不多可以判断,这疟疾应该是去除了。
她这话一说完,屋内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
在张夫人的连声感谢下,陶秋菊只摆摆手说不客气。
精神高度紧绷了这么久,她只觉得有点虚脱,后面的汤大强赶紧上前搀扶住她,并递给一杯温度恰到好处的温水。
而这一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张将军府,仍然和徐知诰对坐在正厅的张将军,彻底放松了下来,脸上多了不少真诚笑意。
眼见着扬州这边进展顺利,而远在金陵的汤氏族人,也没有掉链子。
他们一族,在小清凉山下驻扎了已经十来天了。
每日都是漫山去找那四种草药,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只恨不得把附近的大小山头都挖秃了。
而小清凉山/>
而按照汤若芙和小麻花的指引,他们准备好的青蒿半成品,则是直接装了满满五大陶缸。
以至于返程回来的徐家船,顺利找到他们后,直接把五大缸都搬上了船,再次向扬州拉去。
原来徐知诰刚确认了这药丸的疗效后,就迅速和陶秋菊商量了后面量产之事。
陶秋菊便按照之前留的后手,让他们去金陵城汤氏那边去取半成品原料,然后她再结合少量的纤维素酶去配置即可。
如此大费周章,自然是避免了方子被别人窥探走,那样的话就不可控了,徐家的很多打算可能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这一做法,正中了徐知诰的意,他不嫌麻烦地立马派了船又去金陵一趟。
看着徐家的人走远,汤氏族人们继续鼓足了劲,继续开动起来。
其中的汤小米,却有点失落,只因为想爸妈了,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团聚,期盼起来。
她还不知道,因为她当初记得的张将军企图收养徐知诰的这样一件小事,竟然变成了蝴蝶翅膀,直接扇动得张将军和徐家关系提前缓和。
历史上,张将军直到徐温去世,见徐知诰掌控整个徐家,且行事正派,这才慢慢放下成见不再强烈反对徐家。
现如今,张徐两家的关系缓和,应该是直接能提前好几年。
而远在扬州城外,陶秋菊还继续守着张小姐。
这是她正式治疗的第一个病人,需观察三天,看她彻底好转之后,再去下一家。
至于上城区的其他人家,以及下城区那边,徐家自派了其他人去分头行动。
陶秋菊看着眼前慢慢转好的小女孩,也开始想女儿了,尤其想女儿满脑子“无用”的历史人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