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自然是不能带太多私兵过去落人把柄,他们家的绝大部分私兵还是得留在金陵这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露于人前。
而此时徐知诰,就在根据这几天在山里野训过程中,对着一大批徐家私兵的了解进行点兵,准备选一百个勇武且不怕死的,带着一起去扬州。
这些私兵都是隶属于徐家的私人武装,可以说是与徐家存在着密切的主从关系,甚至是父死子继。
因此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此关头,听说徐家在扬州有难处,自有胆子大的愿意出头去搏一把。
这批人,何尝不是和徐知诰以及陶秋菊一样,想着冒险博一把。
徐知诰作为野心家,最是欣赏这样有进取之心的人,见主动站出来的人不少,一时就颇为满意。
再结合这几天考察到的武力值和品性等情况,略作挑选,一时就耽误了点时间。
等小徐县令带着陶秋菊等人赶进来的时候,他刚点好了队伍,准备启程出发。
“诰大哥,等一等,有要事!”小徐县令赶紧叫道。
徐知诰停住脚步,见他神情是严肃认真的,这才快步走了过来问道,“什么事?快说!”
小徐县令拉了人去一边,小声把汤氏一族有神药,可以治疗瘟疫的事情简单说了。
“确定是真的?!”徐知诰不敢置信地问道。
“真的!我亲眼所见,我们城内感染的好几个,都已经好转,据说前几天还病怏怏的快死了的样子,现在就只差一点就要站起来去干活儿了!都说是吃了汤家人给的药!”小徐县令激动地说道。
“我回来正准备给您汇报消息的时候,正巧在门口遇到汤家这几个人,说是想来献药,还愿意跟着去扬州帮助控制瘟疫,可不就巧了嘛,我赶紧带着人过来!”他赶紧补充道。
徐知诰还是觉得有些不相信,实在是没听说过能治疗瘟疫的神药啊。
他算是熟读历史,只知道历朝历代遇到这种大型瘟疫,都是要死很多人然后隔离掩埋才能慢慢退去,从没听说过有什么能快速见效药的。
“就是我们上次去过的定淮门的那个汤氏?举族从徐州逃过来的,上次还答应了我们跟着回去一趟徐州招人,再之前还发现了后山的一片杉木的,是他们吧?”徐知诰继续问道。
他记性很好,一下子就想起来这汤氏的所有相关信息。
“对对对!就那个汤氏!要说他们这一族,着实有点东西,竟然还发现了神药,并且还主动来献,着实是难得!”小徐县令想到之前杉木和去徐州的事情,不禁感叹说道。
徐知诰点点头,心里大概有数了。
他知道大概率是这汤家一族,如今在这南吴没有根基,估计是想投靠了徐家。
这种情况他见得多了,倒没有太多见怪。
只是这药,真的如所说的那么神奇吗?他不禁还是有些质疑。
转过头去,看着不远处站着的四人,三男一女,气质都还可以,不像是江湖骗子,他不禁信了两分。
估计不会有人敢拿这样的事情来骗人吧,这可是一验证就知道真假的。
他们几个身后还有若干的族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应该是不会做这样的忽悠人之事吧!他不禁如此想到。
可是这相信也仅仅是两分,实在是难以想象什么药可以治疗瘟疫,其余的他还需要去验证。
不过时间紧急,他们得赶紧出发了。
坐快船的话,路上都得三天,再耽误下去,担心扬州那边已经乱得不行了,所以必须赶紧出发。
另外他也实在是担心徐温的病情,虽说是养父,但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在的。
徐温和夫人李氏对他都很好,让他从一无所有的流浪儿,给他吃穿和教育,以至于成长到今天的地步,所以心里对徐温一家肯定是很多感激之情的。
对徐温这个养父,也是很多敬重以及孺慕。
所以之前的躬身侍疾,也不算完全作秀。
此时就急着想回去照顾,哪怕信里说不严重,但真实情况看到了才能放心。
况且现在徐家下一代的他们都还没成长起来,徐家还没有彻底掌握军政两界,徐温也确实不能出事。
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还在扬州,他和妻子王氏感情很深,对几个孩子也非常疼爱,自然担心不已,想赶回去看看。
所以现在顾不得多验证,带着人就立马t往南城门码头处出发。
那里有徐家的大船,一行人赶紧上了船,然后一路向扬州开去。
无非就是多几个人的事情,要是真敢骗人,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付出代价。
连带着还拉了几个据说是被治愈了的病人,以及城里的老大夫一起。
接下来路上的三天,足够他们好好论证一番。
如果真有这样的神药,徐知诰只觉得天助自己,那到时候他就需要重新谋划一下了。
随着徐家的大船逐渐开远离去,整个金陵城陷入安静之中。
只因为四处的工地都停了,大家都窝在了自家,不敢再出门。
哪怕知道有药可以治,但是得病一场,总是对身体损害非常大的,能不得还是不要得的吧,暂时躲一躲为好。
幸好这金陵城内外都没有水稻田,蚊虫较少,加上人口稀疏,所以瘟疫在城内就没有传开。
只是现如今城内即将缺粮,好在县令大人派出去买粮的船队,大家都盼着的。
还不知道能不能拉回来粮食,所以干脆不要乱动,省力气节约粮食好了,整个内城可不就安静下来了嘛。
而定淮门这边,汤家却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是加速运转起来。
建房子那边都停下来了,挖到了一半的地基都扔在了那里,而所有人都被叫着要去小清凉山那边。
在族长们和小队长们的吩咐下,大家连带着帐篷和锅碗瓢盆,还有所有粮食,全部打包了,准备带去小清凉山。
幸好上次买的粮食足够多,一百多个人一起去买的,足足买了一个月的存粮,足够大家在里面待一段时间了。
拎着大包小包,背着背篓、挑着箩筐、推着独轮车,浩浩荡荡出了定淮门向北边而去。
一方面躲瘟疫,虽说有药,还是不想得,干脆去山里躲个彻底。
另一方面,则是要加紧把陶大夫交待的药田,扩大规模搞起来。
就连朱大户一家也跟着去了,如今他们一家和这汤氏一族,可以说是难舍难分了。
汤氏一整族都走了,只他们一家留在这一片,只觉得空落落的,心里害怕得紧,索性也一同跟着去好了。
前几天他如愿买到了制作铅笔的方子,但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遇到了瘟疫。
现如今只盼着瘟疫赶紧过去,然后可以把铅笔制作工坊开办起来,到时候能把铅笔这个好东西,卖向全国的话,那他也算是满意了。
随着大部分向北而去,汤小米都忍不住称奇,两位族长这次魄力可真大,竟然把全族都拉动了。
好在这半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四处奔波。
随地搭一个帐篷就是家,重要的是全族人在一起。
这一次行进中队伍的气氛,远没有上次离开沛县时那么凄凉,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金陵城内他们还会回来的,现如今只是暂时离开。
前面打头的,找了小清凉山后面,一块大平地上,引了大家过去把帐篷都搭好了,又一个露营地迅速成型。
然后,整个汤氏都动了起来。
附近几座山,小清凉山、大清凉山、狮子山等等,全都热闹了起来。
大几百号人,一个个都拿着凑来的大锄头、小锄头,进了山去找药苗了。
只一群年纪稍微大点的,带着小孩子们在山下一边做饭一边等。
汤显山和汤显山把进了山的族人们,按照五十个人一大组,由十个青壮带队,不许任何人落了单,免得碰上虫蛇和野兽。
不过现在汤氏一族,人多势众之下,竟然连野兽都不怕了。
只恨现在野猪少出来,不然都能加餐了,毕竟五十个人,其中还有十个青壮,无论如何都能把野猪按了打。
不得不说这外出历练锻炼人,现在的汤氏族人,早不是半年前老实种田的汤氏族人了,而是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捉鱼、还能挖草药、种草药、搭帐篷等等的全能型人才。
不过猎物终究是其次,找草药才是要事。
两位族长可是说了,要大家把还没种上的五十亩新地里都种上药材苗呢!
好在现在汤氏全族,闭着眼睛都快能认识那几种草药了,三七、当归和白芨,外带现在还多了个青蒿。
一个个背着背篓,拿着麻袋,瞪大眼睛,漫山寻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