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晚上好好观察观察,看看情况出在哪里,实在不行的话,就得找陶大夫去要一点药了。
为了全族发展之大计,这未来的小劳动力可都得赶紧造出来。
汤小米是不知道他的心思,知道了多少得骂一句:你怕不是魔鬼吧!
不过作为一族之长,思虑这种事情也算正常。
另外他还在想着族里有一批小伙子小姑娘的婚嫁问题,这来到这里两眼一抹黑,同城都有些什么可以配对的人家都不知道,这可咋整啊,一时不由得又发起愁来。
-
(二)谋划//
而另外一边,一整个西北角,唯一闲着的汤显通兄弟几人,在闲逛了好多天后,终于拿定了主意。
这日一大早,他们三兄弟照样带着一批族人去县衙办理落户。
这几日都是他们带着过来的,一边带着大家有序办理户籍,另一边则是借着这个机会,和办事的衙役们熟悉了起来。
这金陵县衙里,一共十五个衙役,通过这些时日在里面的晃荡,差不多都认了个全。
果然一个小衙役见到汤显通,热情地招呼道,“哎哟,您又来啦!这是最后一批了吧,可算是落完了,你们这一族人数可真是不少!”
汤显通赶紧客气拱手道,“是啊,最后一批了,多亏了各位大人,你们最近真的是辛苦了!”说着把手上备好的吃食递了过去。
最近日日过来,他都会提前让家里人准备好吃食,无须多精致,或肉饼或包子馒头之类的,油水足分量足即可,分给见到的衙役们。
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能得到人一些好感。
也难怪这小衙役对他热情,实在是最近没少吃了他的嘴软。
“这落完户,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吧!”边上另一个年纪大点的衙役熟练地接过饼,一边关切地问道。
“可不是嘛,又要建房,又要开荒,还要找活做谋生,族人们都忙起来了!男女老少,没一个得闲的。”汤显通不由得感叹道。
听了他这话,蹲在屋檐下的衙役们纷纷点头,可想而知他们是有多忙,毕竟初来乍到的。
他们大多数都是徐家的忠实下属,之前在各地,召集后被派到金陵这边来,刚开始是忙着接手县衙里的活计,然后忙着帮助徐县令处理全县的政务,忙得四脚朝天一时就顾不上。
现在交接完,熟练一些,就闲了一点,于是最近也想着把家里人弄过来,可以一家团聚。
可是又实在担心这搬家安定事物繁杂,一时就有些不敢开始架势。
不过见汤氏这么多人安置,好像都还算有条不紊,一时就有了一些信心,不少衙役就心思活跃了起来。
而汤显通不知道衙役们所想,只斟酌着问道,“不知道这县衙可有没有什么事情做?我们兄弟三人想来谋个事情。”
这是他的核心目的,铺垫了这么多天,总算是问出来了。
“哎哟!您可是中过进士的,这县衙里都是衙役,哪里配得上您的身份。”小衙役不禁说道,不是他讽刺,而是确确实实如此认为,毕竟进士可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他们这些人最多读过几年书识一些字罢了。
汤显通自然知道,自己的条件要比衙役高得多。
可是现如今不是失业了嘛,想着再次上岗的他,没有得可选啊。
因为这个县衙里,最高的是县令,另外的县丞、主簿、县尉、典史,基本上都是徐家的自己人,是值得信任的。
其中,县令即是小徐县令,是县衙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一县的行政事务。
县丞是县令的副手,协助知县处理公务。
主簿负责掌管公文、账簿、卷宗等文秘之事。
县尉分管征税、治安捕盗、分判诸曹。
典史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警察官员,主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基本上都是徐家自己的人。
他一个外姓且外地的,想做这种岗位,实在是不容易,只得把目光投向衙役一职上。
就和现代从阿里腾讯这种大公司“毕业”后,为了生计,只得去一些野鸡公司应聘野鸡岗位一样,其中有无奈有辛酸。
汤显通能放下身t段,过来问这一遭,已经是做了很多心里建设的。
听了小衙役的话,只得苦笑一下,“现如今哪里还好意思提当年,只想着找个地方谋个生,索性我们三兄弟都识一些字,就想着能来这县衙问问有没有门路。”
边上年纪大一点的衙役听了他如此说,思索了一下说道,“我去帮你和县令大人问一下去,我们这衙役队伍暂时不缺,但你们能写会算的,我找到机会,问一下城南那边,还缺不缺管事。”
听了这话,汤显通不由得脸上一喜,能去城南做管事,自然也不错。
无论是做衙役,还是做管事,他核心的目的都不是这个岗位本身,还是想这个这个切入口,能够先在金陵城站稳脚跟,然后再谋发展。
甚至还抱着和朱大户类似的心思,想着能够攀上徐家最好。
这没什么丢人的,如今可是熟人社会,他哪怕拿着进士文书,也需要有人引荐,才能继续进入官场,否则的话则是投递无门。
之前听汤大强说过这徐家广纳人才,希望就能借着这个职位,找到机会入了人徐家人的眼。
陶秋菊果然没看错,这汤显通是个颇有政治野心的人,做事能力和情商都还行,只是出身背景实在是普通,所以之前只做到了五品的别驾。
要是能给他一个更大的平台,相信他能做到更高的位置。
这也不枉费前段时间汤大强和陶秋菊,去找了他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
原来陶秋菊有了做政治投资的打算后,就把目光投向了汤显通。
一家三口商量了一下,自然是支持她的想法的。
于是汤小米好好把如今局势给她爸妈科普了一下,然后由他们二人去传给汤显通,让他尽快做决断。
至于哪里得来的消息,那自然又是说无意中听来的。
反正又不是在害人,说起谎来没压力。
而汤显通是聪明人,必然知道好歹,想来并不会去刨根问底。
果然汤显通听明白汤大强夫妻二人来意后,又听了二人一番如此这般的南吴局势分析,只陷入了沉思,对这局势的沉思,而不是对汤大强两口子的沉思。
而陶秋菊正是知道了这些,才彻底放下了让汤大强找机会出仕从政的想法,
实在是听完汤小米长长的介绍,她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政治斗争通常伴随着流血冲突,尤其如今乱世,流血更是激烈。
在现代她经营公司,经常也需要与人斗,但结局大都是走或者留,最差不过是经济或职务犯罪的,被扭送司法机关,基本上还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
而如今,政治斗争的结局则是生或者死,没斗过的人经常就是个死,不仅自己死,还要带着身后的一整个家族都倒塌。
而汤大强显然不是能做这种事情的人,而她又不能自己上,因此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汤显通身上。
他们这几个月也算是生死与共了,加上血缘关系在,现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宗族的了,他要是发达了,自然一族都受益。
所以她就没有继续观望,什么都不说,让汤显通自己去撞南墙。
而是挑着一些能说的,公开的消息,给汤显通科普一下。
这些消息都是外面盛传的,他们只是因为初来乍到所以了解得不详细,所以哪怕说了也不怕今后留下什么隐患。
只从南吴的局势,其实也是很凶险说起。
看着小徐县令看着是个和善的,那是因为他还年轻不经事,手段还没有锻炼起来。
而他们徐氏一族,却是整个南吴出了名的狠厉的,不然也无法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了。
这就要说到南吴的历史。
南吴,其疆域包括了现代的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以及江西全省,其中以环太湖浙江北部和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为核心区域。
都城为江都府,即今日的江苏扬州。
是由杨行密创建,最开始并未称帝,仅自称为吴王,实际上也和称帝差不多,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国家。
只是在他去世后,军政大权落入了两个大臣张颢和徐温的手中,他的长子杨渥反而被架空。
上位不久感觉到手中无权的杨渥,试图铲除掉两位权臣,但计划被泄露,反而被徐温和张颢弑杀。
之后,张颢和徐温扶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上台,并分掌政事。
可是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不久后,张颢就被徐温杀死,由此徐温独揽南吴朝政,至今已经十来年。
徐温的背景并不显眼,但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手段,成功地掌握了南吴的政权。
他在政变中夺得大权后,不仅架空了杨家君主,更是在为取代杨吴进行准备。
他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篡位,但是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徐知诰继续掌控南吴朝政大权,并最终逼迫杨家让位,夺取了南吴的皇位(当然这一点他们就没有剧透了)。
有了前面那些信息打底,陶秋菊和汤大强自然劝他赶紧去抱上徐家大腿。
而汤显通正是听了这些分析,觉得这徐家值得投靠,于是下定了决心去从县衙入口。
得了边上衙役的承诺,他自然拱手称谢,心里谋划着各种可能性下自己该如何行事。
另外,后山发现一片杉木这个消息,他还没有说出去,正在找合适的时机说给小徐县令。
那小徐县令虽然看着耿直,他却丝毫不敢大意。
这既然出来做事了,那便是万般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当初要不是那王子仪意外去世,他其实给自己一族谋划了很好的一条出路,附上当地的王家,带着汤氏三支都受益。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和王家落得个那样的结局。
这一次他继续开始谋划,只希望一切顺利,别再出任何幺蛾子。
他不知道的是,福祸相依,这和王家闹掰,后面再看来,反而是顶顶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