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四六分,不能再多了,到时候肯定是你们这边付出的精力更多。”姚父回道。
郑红玉顿了一下,提议道:“要不咱们直接一次性开两期?”
先弄一期二期,两边同时进行,反正资金充足。
郑红玉对沪市的消费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姚父放下茶杯,很感兴趣的说道:“两期同时进行,那风格呢,是要统一,还是弄两种不一样的风格,让大家自己选择?”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郑红玉肯定觉得风格统一点比较好。
但在沪市的话......
郑红玉回道:“我觉得,还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比较有特色。”
喜欢什么的,可以自己选择。
沪市那边挺追求个性的,多点选择比较好。
姚父显然很明白自己家乡人的性子,也是笑了笑:“我觉得红玉丫头说的有道理,单小子你怎么想的?”
单天章笑道:“还能怎么想,你们两个都是有经验,有审美,有规划的人,当然是听你们的了。”
姚雪依狠狠出了一口气:“你们终于谈完了,我肚子饿了。”
姚父:......看吧看吧,果然还是得给她找几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既是朋友,又是合作方。
千万级的合作项目,就这样两个小时都没用就谈好了。
其中最重要的利润分配,出资比例等等,三言两语就说好了。
要是让那些在酒桌上都喝吐掉的人知道,估计根本不敢相信。
前期两边都先各出六百万,人是单天章安排,从首都带过去一些,然后在当地招一些。
设计图还是单天章出马,薅他导师们学弟们的羊毛。
后续t监工单天章也打算再让他导师们出马,毕竟实践才是最快上手的办法。
他老师们肯定也喜欢带着学生多实践,有钱拿,还能学习。
到时候让几个老师轮流带着学弟学妹们过来驻扎,当然了,差旅费辛苦费肯定是不会少的。
利润的话,就是姚父说的四六分配,毕竟单天章这边出人出力的。
后续的宣传工作则是郑红玉负责,她比较有经验。
还有装修,肯定是不能照搬首都那边的风格,在沪市得装出特色来,兼具实用性。
谈好之后吃了一顿饭,姚父就带着姚雪依回去了。
等明天或者后天单天章会过去沪市那边,敲定一期二期的位置。
肯定是棚户区没跑了,姚父对于两人要给棚户区拆迁户按照1:1.1的比例来换算的想法,也没有提出异议。
他是资本家生意人是没错,做生意肯定不能随心所欲,但在一定范围内给出点让步,他自然是可以接受的,他又不是完完全全的黑心资本家。
因为这个,他对郑红玉和单天章更放心了。
对棚户区的普通百姓都能保有同理心并拿出实际行动,这样的人,对朋友只会更好。
又有新活的单天章老师们:......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郑红玉去沪市也不能待太久,学校那边还有课呢。
等从沪市回来,早上又没课,郑红玉就接过了送几个小崽崽上下学的活。
其中,每天还要赶时间,送几个小崽崽到学校后,就立马送她三姐去上班,接完几个小崽崽放学后,也要立马去接她三姐下班。
当然,只是早上,下午就有课了,得去学校了。
刘英早上能解放一会儿,就又跟着田美凤他们去摆摊,自从几个小崽崽上小学后,她就没有去摆过摊了。
一时之间还有点儿生疏了。
田美凤他们现在是摆两个摊子。
陈母在带着陈家人上来那段时间,手把手教着摆了几天,后面等他们都上手了,陈母也是收拾收拾东西,回归到田美凤他们的队伍。
还是和亲家奶奶待在一起比较舒服,陈母如是想着。
去掉刘英,他们也还有四个人,车又从人力三轮车换成了三蹦子,所以摆两个摊位完全忙得过来。
每天骑着三蹦子,田美凤都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想想之前,这样的生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那会儿的她,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现在居然能熟练的骑着三蹦子到处转悠,还会开车呢,只不过平时没机会而已。
车厢拉着货,拉着人,突突的到了之前经常摆摊的地方。
旁边早有在摆摊的人了,大家都是熟人。
看到田美凤等人,一个个都笑着打招呼,都不是竞争对手,所以关系还行。
“田婶子,来了。”
田美凤几人也挨个笑着挥挥手:“来了来了,你们每天都挺早。”
“哈哈哈,我们买不起三蹦子嘛,人力的话比较慢,所以可不是得每天早点出门。”有人笑道。
一开始,他们根本不敢相信田美凤居然是奶奶辈的人,之前还以为郑红玉是田美凤闺女呢。
田美凤到首都后,一开始还需要染头发,后面也不知道是营养跟上了,还是心情的缘故,之前还有少量花白的头发,后面越长越黑,新长出来的白头发都少了很多。
其实,田美凤年龄真没那么大,毕竟结婚早,稍微拾掇一下,看着也就五十来岁的感觉。
所以一开始看到染发后黑头发的田美凤,整天骑着三轮车带着几个老头来摆摊,后面更是换成了三蹦子,大老爷们都没田美凤骑的溜,大家都下意识的把田美凤年龄往下猜了猜。
后面才知道,整天过来的几个小姑娘,人家不是“田姐”的闺女,而是孙女,所以不能喊“田姐”了,要喊“田婶”。
之前他们以为是田婶妹子的刘英,居然是人家儿媳妇。
差点就闹笑话了。
在知道旁边摆摊人的误会后,田美凤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笑呵呵的,嘴角就没下去过,显得人更年轻了一点。
没想到啊,都是当祖祖的人了,在外人眼里,居然是“姐辈”。
与之相反的是郑先进和田水刚。
两人头发花白也不想着染一下,平时的衣服也是能穿就行,站在拾掇了一下的田美凤旁边,还被人家认成是田美凤的长辈。
头发真的很显年龄啊,花白和纯黑,一眼看过去就是两个辈分的人,哪怕是染得,也能改变气色。
田美凤每天骑着三蹦子风驰电掣的,也是能理解红玉她妈怎么会在那么多车里面选一台特别高特别大的车。
三蹦子骑的时候,确实比人力三轮车拉风多了,而英子选的那辆车,坐着也比一般的汽车更有气势。
当初她还和红玉说呢:“你妈那人,之前恨不得挂我裤腰带上才敢出门的性子,也是摆摊几年后锻炼出来了,第一次买车就选了一台大的。”
逗得郑红玉笑了好久。
以前她妈的性子确实是像她奶说的那样。
一切朝她奶奶看齐,一切都听她奶奶的。
出门,特别是出远门,只要她奶奶不在,她妈就没有安全感,哪怕她爸就在旁边,带来的安全感也及不上她奶奶给她妈带来的。
其实也不奇怪,她妈才十多岁的时候,就被一袋粮食卖到了她家,很多事都是她奶奶带着她妈学的。
郑红玉中午送完几个崽崽,又送完她三姐,就开着车来到她奶她们摆摊的地方。
“奶奶,爷爷,妈。”郑红玉喊道。
田美凤一边手上不停的数钱,要给人家找零,一边侧头看了一眼,笑道:“来了。”
郑红玉点点头:“嗯,奶,今天是生意怎么样?”
“可以,和之前差不多,现在基本都固定了除非是期末。”田美凤回道。
刘英看到她小闺女来了,就放下手里的东西,站了起来。
“妈,走了。”郑红玉喊道。
然后扭头:“奶奶,爷爷,我们先走了。”
刘英也道:“娘,爹,我们走了。”
两人都摆摆手:“去吧,我们忙得过来呢。”
四人摆摊小组,两两组合是轮流来的,今天正好是轮到田美凤和郑先进一起。
郑红玉来接她妈,也是因为她下午还有课,晚上孩子们放学,她三姐下班,还得她妈开车去接。
路上,刘英道:“小单那边怎么样了?”
“还行,进展挺顺利了,已经选好要推倒重建的棚户区了。”郑红玉回道。
刘英道:“那人家原住民有意见么?”
“能有什么意见,按照1:1.1的比例给他们分房子,还是新盖的楼房,全都高兴的不行。”郑红玉笑道。
刘英点点头,这个确实是,如果是她,她也乐意换。
但:“就没有浑水摸鱼,想要坐地起价的?”
郑红玉没有侧头,目视前方,笑道:“自然有,哪里都少不了投机者,这会儿,姚伯父的作用就凸显了嘛。”
几年前,姚伯父一家战战兢兢,几年后,平反了,之前的东西也大都归还了,那产业多的,关系自然也恢复了。
一些想耍无赖的人无赖,怎么可能会是姚伯父的对手。
刘英点点头:“那就好,昨天你爸还说呢,我们手里现在攒了不少了,你们要是有需要就拿去用。”
郑红玉笑嘻嘻的:“妈,那可是你和爸的辛苦钱啊。”
“辛苦钱那可是要用才值得嘛,我和你爸平时在家里又用不到多少。”刘英道。
她和孩子他爸是有计划的,等后面要么买车,要么买房,几个小崽崽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