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第两百零五章第两百零五章
最红,郑红玉还是靠着死缠烂打,谈下来一家报纸。
是首都晚报的版面,也不大,就一小个角落。
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的报纸,发行的内容基本都是正事。
像广告这些,还没有先例呢。
首都晚报在首都几大报社里面,销量一直都是垫底的。
这才让郑红玉找到机会,争取到一个小版面。
本来郑红玉是想要一口气定下一个月的发行量的,但是和她对接的人,怎么敢定下那么长时间。
这个版面,也是她说服了好几个领导,才决定试一试的。
所以郑红玉只签下一个星期的版面,豆腐块大小的一个版面,还不是正面,一共花了七百块钱。
一百块钱一天,用郑红玉后世的眼光来看,是非常便宜且划算的。
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哪怕适合郑红玉对接的那人,也觉得她有钱没地花。
一百块不算很多,但是一百块一天就很多了。
这个月报纸要发行的内容,基本都确定了,一些重要版面,都是留给国/家大事的,郑红玉那个费用,肯定是上不了那些版面的。
所以她们袜子厂的广告,最快也要下个月的报纸上才能看到了。
现在才十六号,也就是说,还有半个月呢。
郑红玉非常清楚广告的力量,哪怕只是销量垫底的首都晚报。
所以这半个月,正好用了囤货,免得到时候供应不上了。
一边批发出去摆摊,一边加足马力生产。
等郑红玉晃神,突然发现,考研成绩出来了。
郑红玉:.......
差点忘记这回事儿,成绩出来,郑红玉当然是毫无悬念的远超分数线。
之前在学校遇到导师,导师让她成绩出来就去找她。
郑红玉挠了挠头,距离另外两人放假还有好久呢。
这个袜子厂,她们应该毕业后再来,那样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什么都凑到一起了。
等姚雪依她们大学毕业,她研究生也差不多毕业了,刚刚好。
结果现在,都已经正式开业了,工人也找了上百个,投入进去那么多钱和精力。
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等郑红玉到办公室时,邓梦兰连忙招手:“快点过来。”
根本都不需要问成绩,小郑本科的成绩她之前就看过,非常的亮眼。
郑红玉刚进去,还没来得及和其他老师打招呼,就被塞过来一堆资料。
“自己找个位置坐,整理一下里面的数据,然后做个图表。”邓梦兰说道。
没必要说的太细,图表什么的,可以看学生自由发挥。
郑红玉环顾了一圈,有个角落还有空位置,抱着资料过去。
一上午都在看资料中度过,这些资料不像后世,有电脑,可以直接检索,必须得亲自归纳整理。
“走了,小郑,吃饭去。”邓梦兰喊道。
听到声音,郑红玉才擡头,一看时间,已经中午了。
“累了吧?这个也没有办法,时间比较赶。”邓梦兰说道。
这本书是有任务的,赶着出版。
郑红玉笑了笑说道:“还行,就是前段时间有点儿懒散了,很久没有长时间坐着了,能参与进来,对我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邓梦兰笑了笑,这个项目确实是大项目,里面涉及很多东西,能跟一段时间,提升确实很大。
中午都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吃完饭郑红玉一点儿没有耽搁的跑到袜子厂。
前期肯定主打两个新款式,至于净版的,中筒袜和长袜可以生产一些,短袜就暂时不生产了。
这这批轮完,肯定不能再一半生产,一半研发了。
后面产量跟不上呢。
所以后面估计一次轮十个人,脱离生产工作,进行研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等后面走上正轨,肯定要有专门的研发设计部门。
哪怕只是生产袜子,也要紧跟时代,走在潮流前线。
还有,包装机已经订货了,但是还没有到,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装在纸箱里面,堆在仓库。
在袜子厂转了一圈,没有问题,郑红玉又急匆匆的赶去学校。
自行车车轮子都要蹬起火星子了。
此时此刻,郑红玉无比怀念有车的时代。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等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车的时候,在首都,有时候汽车还不一定就比自行车要快。
下午还加班了,老师们一个都没有走,来帮忙的学生自然也跟着继续。
邓梦兰拿过郑红玉上交的图表,满意点头:“非常好,可以直接采用,不用再修改了,今天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中午供饭,但是晚上都是回家吃。
不过来帮忙的,一般都有补贴。
告别了老师,郑红玉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本来想去文具店那边一趟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那边现在都开发了一小块守夜的休息区了。
晚上是有人守夜的,店一直开门到十一点左右,有时候都关门准备睡觉了,但还是会遇到敲门要买东西的学生,那些一般都是急用的。
郑红玉听她奶说,等后面再看几个月,如果利润稳定的话,就再招一个人,她们就不用守夜了。
郑红玉到家的时候,除了留在文具店的刘英,和给刘英送饭的单天章,家里人基本都齐了。
郑逍遥噔噔噔就跑过去,一把抱住郑红玉的腿:“妈妈。”
郑红玉心里软软的,这段时间确实忽略了这个小宝贝。
抱起小丫头,两人使劲贴了贴,然后郑逍遥就窝在郑红玉怀里不下来了。
现在大二了,不用再上晚自习,郑美玲三姐妹一般下课了都回来这边。
她们都给家里交了生活费,所以住在这里,毫不气短。
“三妮,小林那边怎么说?”田美凤问道。
房子都下来了,她们也已经打扫过,买了挺多新t家具送过去,但小林还一直没有过来。
郑美琴回道:“没事,就是交接工作呢,新来接班的不懂那边的方言,一些工作是要和群众打交道的,所以费时间了点,估计快了。”
闻言,田美凤点点头:“那就行。”
这两天赵复文的小吃摊也是红红火火,后面有增加了一些种类,现在每天只卖早上的话,都有五六块的收入了。
如果是摆全天,一天十块钱根本不在话下,个体户虽然说着不好听,但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陈志远已经去了鹏城,然后又回来了。
他还想去之前捡漏四件套的厂子看看,之前他们只要了四件套,是因为四件套占位置少。
但是里面还有大半仓库的被子枕头呢。
那玩意儿人家开的价格也不高,拿回来赚头还是很多的。
但他去的时候,人家仓库都清完了。
果不其然,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他们聪明,这种捡漏的事,大家都不傻,之前是真的巧了。
人家厂子的熟客钱都压在当时更火爆的衣服上面,有钱的呢,又没有在单天章前面看到通告。
那批四件套才被他们拿下,要是晚一天,估计两人连渣都看不到。
不过好在,他也跟着拿了三千套,三千套着实赚了不少。
这次的本钱是够够的,拿回来不少货,估计够卖好长一段时间了。
卖完四件套,他们手里的钱大概有二十万。
这次去鹏城,他是找了好几个人一起去的,但也没敢把家里的钱全都带着去。只带去一半。
里面的利润是真挺多的,十万块的货,运到这边,估计能卖到二十多万,再去掉运费和人工费,利润怎么也有十万了。
后面再跑两三次,他的食品厂就可以开始了。
一开始不需要太大的规模,小妹她们袜子厂的厂房,他是挺羡慕的,但是那对他来说是不实际的,小点儿的就行。
赵复文羡慕大姐夫和妹夫的利润吗?
当然是羡慕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节奏,现在的小吃摊就是试水而已,后面肯定要开店的。
他哥还没有娶媳妇呢,这么多年,他哥每个月的票,工资,都要寄一部分给他,特别是大宝小宝出生后。
所以在赵复文看来,他哥没有结婚,肯定也有他的原因。
等他攒攒钱,也在首都给他哥买一套房子。
赵方书还不知道他弟的“宏图壮志”,现在的他,正板着脸:“谭同志,我们不可能的。”
谭思不管:“怎么就不可能呢,哪里不可能,你说出来。”
“你,我配不上你。”赵方书半天才憋出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