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军没把小丫头的话当回事儿。
而且,就算知道小丫头真的很有钱,他也不可能要孩子的钱啊。
不过,郑逍遥的小金库确实很厚。
先不说刚来会宋敏就塞给她的存折。
光是在老家两年,收到的压岁钱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过年三天,郑逍遥跟着单章明和宋敏到处去拜年收到的红包,加起来也非常可观。
还有,刚刚苏父给的红包,鼓鼓囊囊一大个。
虽然没有拆开,但是大人一眼就看出来,肯定是一沓崭新的大团结,那就是一千块了。
所以郑逍遥的小金库比她祖祖们的存款,还要多得多。
“清清,等着爷爷,爷爷努努力。”郑红军安慰道。
他现在有一个想法,只要成了,存款立马上升一个档次。
水泥厂的提成不是只有销售才有,如果其他人能拉到订单,同样能拿到提成。
现在大部分大厂效益都不是很好,全都在研究降本增效的方法。
但也有少数例外的,其中,川棉一厂就是这里面的例外。
在别的厂子已经初现颓势的时候,川棉一厂正是发力的时候。
络绎不绝的订单,让川棉一厂一再扩建。
不仅扩厂房,还扩员工宿舍和家属楼。
万人大厂,一旦决定扩建,肯定不是小动作,其中,水泥的需求量,肯定不少。
如果能拿下这份订单,那郑红军的小金库就可以翻番了。
到时候再攒个顶多两年,就能包袱款款去陪小孙女去了。
因为按照水泥厂的效益,以后每次分红都会只多不少。
他的工分又是满公分,家里其他人虽然下地少,但是人头粮勉强能持平。
年底分粮肯定会有剩余的工分,现在他们大队的工分又值钱,换算下来,都是收入。
养猪场和豆腐坊收益虽然比不上水泥厂,但每年豆腐坊差不多能盈利小两千块钱,养猪场那边上交的任务猪,每年也能收到差不多三千块钱的金额。
去掉成本一千块,还能收益两千块。
各方面的收益加起来就不少,分到各户手里的分红可不就多起来了。
虽然郑红玉他们不在家里,但是家里依然养了六只鸡,田美风和郑先进一个户口,郑红军和刘英一个户口,还有迁回来的郑美玲。
三个户口,一个户口限量两只鸡,加起来就能养六只鸡。
六只鸡几乎每天都下蛋,一天能捡差不多四个五个的鸡蛋。
虽然不能拿去卖,但是他们也不用再花钱买了。
而且自留地那边,除了每个月的一小块地应季蔬菜外,其余地方都种了花生。
自己留着吃的是小部分,更多的是拿去榨油。
家里三个孩子,鸡蛋基本都能消耗掉,其余开销还有两家上交的生活费,田美风精打细算,差不多可以和家里的开销持平。
所以,郑红军的所有工资,家里的分红,年底分的钱,基本都能攒下来。
就是这样,郑红军才会认为只要谈成了川棉一厂的水泥订单,然后再等干两年,他们就可以北上了。
到时候虽然收入锐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钱少点也可以,再说了,不是还可以打零工的么。
首都那边是大地方,到时候他厚着脸皮找老伙计弄个工作也不是不行。
现在订单只是刚起意,具体什么情况还得再看看,虽然说里面的主事人是他老战友,但再好的关系也是要谈的。
所以尽管再舍不得,郑红军也没有在电话里就答应小丫头。
挂了电话以后,郑红军心情挺不好的。
但是比他更低落的,是电话那边的郑逍遥。
小丫头垂着头,也不说话,小手拽着苏南芷的裙角。
苏南芷心疼的抱起小丫头:“清清,咱不难过了啊,爷爷不是说了呢,等他攒攒钱,会见面的,会来看我们清清的。”
单明致凑过去:“宝宝,不难受了,待会儿你妈妈看到,得多难受啊。”
嗯,不能让妈妈看到,郑逍遥朝两人扯了一下嘴角。
明明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但是看到小丫头这么懂事,两人又开始心疼了。
两岁多点的崽崽啊,怎么可以那么懂事,就算是难过,听到他们的话,都会因为担心妈妈也跟着难过,然后控制自己的表情,勉强自己笑起来。
算了算了,单明致轻轻碰了碰小丫头有点凉的脸蛋:“清清,咱该高兴高兴,该难过难过,不要勉强自己了。”
郑逍遥不懂,这句话有点儿绕,她眨巴眨巴眼睛,看着两人,没有说话。
单明致和苏南芷对视一眼,两人叹了口气:“走吧,先回去,外面太冷了。”
说完两人给小丫头包好,就大步朝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