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倒抽冷气的声音,省状元!!!
天哪,省状元,省状元居然是他们认识的人。
就连郑红玉自己,都有点惊讶,她知道自己发挥的不错,但是省状元,她没有想过。
县长心情非常好,天上掉下来的政绩啊。
他补充道:“其实杨同志和冯同志两人成绩都挺好,距离省第三名也就差了几分,不过,不碍事,除了省状元,省第四名第五名还有第十名,都是咱们桐子大队的。”
省第十名?
郑红玉隐隐有感觉,不由着急了一点:“叔,你就别卖关子了,省第十名是谁?”
郑红玉之前跟她爸去过县政府几次,里面的人她认识挺多。
像县领导这种级别的,在谈完正事后,都会让郑红玉不要那么客气,直接喊叔叔伯伯就行。
县长哈哈大笑:“第十名是小单,后生可畏啊,你们都不错,不错。”
闻言,郑红军眉毛抖了抖,全省前十名,他家就有两个,一个头,一个尾。
饶是不相信破四旧的东西,郑红军这会儿也想去他家祖坟看看,是不是冒青烟了。
还有两个闺女呢,郑红军也顾不上大队长的威严了,连忙问道:“其他人呢,其他人呢,他们的成绩怎么样?”
作为大队长,他不能只顾自己家人。
县长朝他侧边的人看过去,那人立马意会。
“郑哥,别着急,你们桐子大队的成绩,我都誊抄了一份,不用再去县城看成绩了。”那人笑道。
闻言,郑红军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不外乎全省前十名,他们大队有四个,其中一个还是状元带来的影响力。
姚雪依几人惊喜的上前,先道谢,然后接过誊抄了他们名字,成绩的那张纸。
满分四百分,郑红玉的分数是三百九十三分,差一点点就满分了,怪不得是省状元呢。
杨雨欣第二名,三百七十九分,其实分数没有差多少,但是一分就能甩掉很多人。
冯明三百六十七分,单天章作为关县以及桐子大队第t四名,考了三百六十二分。
其实整个桐子大队的成绩都非常不错,最低分就是姚钰铭,不过就算是最低分,他也考了两百八十分。
县长是打听过这次考试的大概情况的,他知道两百八十分其实也不算低,搞不好,整个桐子大队报名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考上哦。
他不知道桐子大队的人都是有“基础”的,只觉得这个地方真的是人杰地灵。
“老郑啊,你们大队干部的工作做的很到位,我都听说了。”
县长笑道。
郑红军也不揽功:“都是这些孩子自己努力的成果,那两个多月,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中间出了吃饭上厕所,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看书做题。”
闻言,几个领导点头附和。
但是心里其实有点不以为意,自从知道高考恢复了,他们也走访过很多地方。
哪里的考生不努力复习?
有些地方甚至更甚,早上五点就起床,那个刻苦的劲,他们看了也只有佩服的份,但是最终,成绩下来时,只能说有些东西也是需要一点天分的,几个县领导心里想道。
他们不知道,这边一年考一次试,考试内容对半分,一半是水泥厂或者大队小学相关知识,一半就是高中的内容。
又因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所以尽管一年只考一次,但是中途也没有谁完全放下手里的书,
哪怕是已经考上水泥厂的几人,因为他们担心,什么时候规则又变了。
县领导们不清楚,但是所有的考生都非常清楚,他们的好成绩,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什么。
不过,付出得到回报,这次的成绩大家都不错,就连姚钰铭都满足了。
现在是先报学校,后面才会出成绩,他们各自要报的学校早就提交志愿了。
姚钰铭很有自知之明,他报了分数较低的师范大学,而且填了同意调剂。
臭老九的阴影还在,师范大学肯定会有很多人犹豫。
知道了成绩,接下来就是等录取通知书了。
这玩意儿比较考验心理素质,因为有时候志愿填报的不好,就算分数不低,录取不上的也大批的存在。
郑红玉和单天章两人填报的都是首都大学,两人目标非常明确,一个是财务专业,一个是建筑学。
两人非常非常有自知之明,虽然他们也很想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但是他们自己清楚自己的本性,根本就不是干科研的那块料,只能从其他方面建设国/家了。
至于成绩夹在两人中间的杨雨欣和冯明,两人也是目标明确,而且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们就是奔着研究去的。
两人填报的学校,那是又专又红,让郑红玉和单天章两人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