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一百零四章“我回去给你好好宣……
“我回去给你好好宣传一下,我们大队还有好几家也想买水泥,就是一直没确定,等这次回去,我肯定给你加把劲。”大娘笑眯眯的说道。
李梅梅觉得大娘真是大好人,一个高兴:“大娘,我们厂里面有瑕疵水泥,我给你送半袋啊。”
大娘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连连点头,生怕李梅梅反悔。
其实说完李梅梅就有点心疼了,她们每个月是有三袋瑕疵水泥的份额的,那是给大客户的福利。
算了算了,李梅梅看着大娘笑成菊花的脸,硬生生把心疼压了下去。
那大娘想来在大队人缘还可以,因为李梅梅跟着运输人员去送货的时候,大娘居然有一个五吨的订单在等着她。
五吨的水泥对单位和工厂肯定只是零头的零头,但是在普通人家,是可以盖好几间新房子的用量。
所以五吨肯定不是一家人的量,是四家人凑起来的。
看到新鲜的订单,李梅梅笑得见牙不见眼,心想那半袋水泥作用还挺大。
说是半袋,但肯定不是装水泥的那种袋子的半袋,是小一号的袋子,但是t半袋也不少了。
李梅梅避开众人,让大娘给她保密,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不然她送不起。
这样我有别人没有的感觉,大娘可太喜欢了,一连声的保证。
带着新鲜出炉的订单,李梅梅斗志满满的继续出发了。
.....
鉴于首都水泥厂的债已经全部还清了,郑红玉看着分完红又迅速膨胀起来的数目。
大队小学的福利得跟上了,她一个人说了不算,又得找她爸,然后开会。
几个大队干部都在水泥厂有岗位,每个月都能领工资呢。
水泥厂越好,他们也越好,大队也越好。
赚了钱当然要花在要紧的地方,几个大队干部一听是给学校,哪里会拒绝。
课本什么的其实不贵,但是前两年真的日子挺难过的,孩子上学都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首先,孩子们的课本就不用他们自己出钱了。”郑红玉说道。
这个行,课本嘛,是正事,几个大队干部没有异议。
“其实也用不了多少钱,因为课本只要保护的好,可以留着给下一个年级的,我们只需要每年每个年级按照破损和增加的学生人数来买就行。”郑红玉解释道。
课本方面还很不是什么很大的支出,现在的课本很多年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完全可以“继承”。
“放心,我们回去肯定交代好家里的小崽子,课本一定不能乱搞,确保可以留给更小的娃。”
这样又能省好大一笔。
“各位叔叔婶婶也知道,娃娃上学,除开课本费学费,作业本和铅笔的钱也算大头。”
学费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收过,之前是用工分给老师发工资,后面有水泥厂了,除开工分,还多了六块钱的补贴,课本费的话,前面才说过。
几个大队干部沉默的算账,铅笔和作业本,娃娃一个学期得需要差不多小一块钱呢。
如果全包,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郑红玉看了眼,继续道:“定量分配,不是说他们的所有的花销我们都包了,这样其实更不好,毕竟免费的,大部分人就不会太珍惜。”
田梅问道:“红玉丫头,你怎么想的,怎么定量分配,仔细说说。”
郑红玉回道:“我问过学校的老师,小孩一个学期用的作业本和铅笔数,不太注意的,一个学期可以用掉七八本,很注意的那些,一个学期四五本就差不多了,我们取一个偏下的数。”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我们免费发四本作业本,五只铅笔,一块橡皮就行。”
这个量,听着好像也不是很多,而且大队出面采购,还可以谈一下价格,算下来也不贵。
“红玉丫头,你都说了,用得仔细的娃娃,一个学期也要四五本呢,卡着四的数量,会不会有点少?”田梅问道。
他们大概能猜出来用七八本的是哪几家,用四五本的又是哪几家。
郑红玉笑了笑:“不会,因为除了免费发的这部分,我们还要弄一个优秀奖,班级前五名的,得有所表示啊,给娃娃们来点甜头。”
优秀奖,这个可以有。
自古以来,奖励成绩优秀的,好像是一种文化和刻在骨子里的观念。
“前五名,作业本和铅笔数从五到一,一次递减,就是第一名有五个本子,五只铅笔,第五名有一个本子,一支铅笔。”郑红玉说道。
第一名的奖励听着还像话,但是第五名是不是有点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