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豆腐坊扩大了一点,收入自然也就跟着增加了。
再一个,因为条件好了,再加上崖头大队听劝,开荒种了很多红薯,从红薯叶红薯藤到制作粉条剩下的渣渣,足以支撑崖头大队和他们大队养猪的消耗。
一半交任务猪是不假,但又不是白交的,收购站的要出钱跟他们买呢。
二十头猪,加起来不少了。
过年那次分红,同样是按照投入比例的。
那郑双双举例,她投了三十块钱,第一次分红,到手六块,第二次分红十块,第三次分红足足有十五块。
也就是说,才一年零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所有人,投进去的钱现在已经完全回本了,甚至不仅仅是回本,还有额外收益。
毕竟郑双双投了三十块钱,但是现在已经拿到三十一块钱的分红了,其他投的更多的人家,收益自然也更多。
除了分红,还有分粮,几年依旧风调雨顺,到手的粮食比去年每人还多了几十斤呢。
这个变化不大,大家知道不会饿肚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工分上。
在别的大队一个工分两分钱的时候,筒子大队靠着豆腐坊硬生生把工分提升到一公分三分钱。
后来有了拖拉机,除了效率高了很多,还能出去挣外快,工分又涨到一个工分三分三钱,这时候,其他大队的依然是一工分两分钱。
今年水泥厂逐步稳定下来,稍微闯出一点名声,工分价格变成了一公分四分钱。
这还是因为还债是大头,村民们已经不想干明年分粮的时候工分能涨到几分钱。
杨雨欣和冯明在钱到手的第一天就去县城邮局给家里寄了一部分,虽然只有一两个月的工分。
他们两人的家庭条件有点类似,兄弟姐妹多,收入少,所以两人从来没有觉得下乡的生活不好过。
相反,他们还挺满足的,毕竟能吃饱了,每年还能攒点钱存着。
他们也算是很早一批进水泥厂的,两人知道他们能进水泥厂都是因为单天章。
不然凭他们两个每天话不多,只知道埋头干活的人哪有什么机会。
每个月工资到手,他们也会寄一部分回去。
全寄是不可能的,他们虽然心疼压力大的父母,心疼吃饭都要计算的弟妹,但他们也心疼自己,地里的活......真的挺累的,好在现在熬过来了。
两人真的挺喜欢看书了,虽然已经在水泥厂上班了,但是每次回到知青点,看里面的人为了准备考试,都捧着书看,他们自然加入了。
那几个知青遇到不会的还会问两人,一开始新来的几个知青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发现杨雨欣两人是真的有两把刷子,他们绕不出来的题,经过两人的嘴,就发现其实也不难。
所以几人也就厚着脸皮去问题了,杨雨欣冯明两人来者不拒,解题的快乐他们很久没有感受到了。
.......
“怎么了?气鼓鼓的。”田美凤问道。
郑美琴皱眉:“奶,没事,就是林天越他继母有点让人犯恶心。”
原来是这个啊,田美凤摆摆手:“算了,别在小林面前说这些,今天你爸做了红烧肉,晚上多吃点,小林你也是,晚上多吃点。”
她孙女又不在小林他家住,多久才回去一次,再恶心又不能动手打他们,田美凤没有在意。
提到她爸做的红烧肉,郑美琴立马把林天越他家的糟心事忘记了。
他们回来的第一天她爸做过一次,但是后面就没有再做了,今天又能吃到了,郑美琴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林天越也一样,他家就在省城,这边都是吃辣椒的,红烧肉是他唯一能接受带有甜味的菜,不仅能接受,还挺喜欢。
“放心,奶,我不会客气的,哈哈。”林天越笑道。
对于他家的事,他真觉得挺对不起他媳妇的,跟着他回去遭冷待。
幸好他和他媳妇都不是能忍的人,那几人也不敢太放肆,就是有点膈应人。
他只想冷笑,明明随便一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双方是不能和平共处的,但是他爸非得睁着眼睛说瞎话,让他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都是一家人的屁话他早就听腻了,他爸怎么还没有说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