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牙疼搬的倒抽一口凉气:“你怎么知道,你居然猜对了。”
田梅和田美凤几人全都高兴的围上去,想要打听一下细节,郑红军虽然还是坐着不动,但是郑红玉可是看到了,在她大姐夫承认的时候,她爸的手抖了一下的。
单天章笑了笑:“当然是猜的了,不过,谁让我运气好呢。”
陈志远不想看见他妹夫那张得意的脸,扭头看他媳妇去,还是他媳妇好看。
不过,郑红军问道:“志远,小单说的七倍,是你那份订单前期出货量的七倍,还是加上后续出货量的七倍?”
前后可不一样的,陈志远之前签的那份订单,分了两次出货,第一次出货量差不多二十吨,第二次差不多二十二吨。
陈志远在老丈人的眼神下,难得不怵的挺了挺胸膛:“爸,是两次出货量总和的七倍。”
嘶,那就是二百多将近三百吨,那确实是一份大单子。
将近三百吨水泥的订单啊,可是比上一个月他们总的出货量还要多得多。
他们上个月看着热火朝天的,但都是小定单,这个单位几十吨,那个工厂十几吨。
说来,上个月的出货量里面,陈志远的那份订单也算是大单子了。
“爸,妹夫,咱要再招人了。”陈志远说道。
田梅皱眉想了一会儿,然后道:“三百吨确实是大单,但是我们三班倒,加班加点,也不是赶不出来,如果现在就开始再招人的话,下个月,或者以后,一下子没订单了,那招进来的人要怎么办?”
不是她想泼冷水,而是要做好坏的打算。
陈志远眼睛亮得吓人:“田姨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现在情况是,不招人的话,咱这个月的出货怕是赶不及哦。”
欸,怎么会呢,田梅张嘴想要说什么。
郑红玉突然道:“大姐夫,是不是其他销售那边还有消息?”
嚯,这下子连郑红军也淡定不了了。
田梅更是抓着陈志远的胳膊:“小陈,快别卖关子了,到底什么情况?”
瞅着岳父大人递过来的眼神,陈志远没敢耽搁:“王鸣烨和李梅梅都发电报了,王鸣烨那里有一份五十吨的订单,李梅梅也厉害,她那里有两份订单,一份是三十吨,一份是四十吨。”
没错,李梅梅也申请销售岗了。
四百吨,四百吨,什么概念,他们只是一个刚成立两个月的小水泥厂啊。
四百吨,虽然和那些大水泥厂相比,还没到人家的零头,而且他们也知道他们能拿下这些订单,主要原因还是价格,他们的定价比其他水泥厂一吨要低了差不多十块钱呢。
但是的但是,这个订单量,还是惊到他们了。
之前一个月一百多吨的出货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够惊喜的了,没想到这个月会涨了那么多。
郑红军当机立断:“开会,快点。”
说着不管其他人,一个人先出门了,他现在要去大队部开喇叭,召集整个大队的人来开会,他们水泥厂,又要招人了。
田美凤几人现在才回过神了,她不识字,之前扫盲课也去了,但是算数不咋地。
“玉,快点算算,咱这个月弄完,能有多少收入。”田美凤小声道。
郑红玉刚刚就大致算了一下,同样小声:“奶,最起码这个数。”
说着伸手指头比划了一下,田美凤真的是吸了口凉气,我滴个乖乖,她们大队发了啊,要发了。
前面两个月,第一个因为有县里背书,订单数量挺多,那个月的流水是一万八不到,第二个月省城那边有两个订单,县城就没有了,公社有一份小订单,隔壁一个公社有一份小订单,再加上她大姐夫签下的隔壁县的订单,流水差不多一万左右。
就是第二个月的情况不太好,所以才会临时派出去三个销售。
第二个月不仅流水少,成本还多了。
之前的运输都县领导的关系,第一个月价格人家给了点优惠,第二月就恢复原价了。
再加上第一个月的水泥包装袋是买的瑕疵品,但是那次就给人家仓库清空了,后面这个月是买的优品,价格上去了很多。
结果第三个月直接爆了,订单爆了,为了能及时交货,现在她们要开始爆人了。
田美凤庆幸道:“幸好现在是冬天,不需要太多人上工,不然水泥厂要招人也得控制点。”
农民看天吃饭,副业再怎么挣钱,他们不敢荒废土地。
很快,整个大队的人全都云里雾里的来到广场。
时间不早了,郑红军也没有废话,三两句说清楚前后经过。
话落,人群直接炸了,水泥厂从建成到现在,也两个多月了,里面的工人除了几个知青,基本都是他们大队的,几十个人看着是很多。
但是没有进得去的更多啊,之前是被大队干部按着,再加上他们都投钱进去了,到时候分钱也有他们的份额,他们才能按住蠢蠢欲动的心。
现在,刚刚什么情况,大队长好像在说,他们又要招人了。
一个个都在怀疑自己的耳朵,连忙扭头向旁边的人确认。
“大队长说的是临时工,临时工。”
“临时工怕什么,临时工工资也是多劳多得,就是底工资少了几块,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没错没错,我县城的那个亲戚可是说了,我们水泥厂临时工的工资比县城临时工的工资高多了。”
“何止啊,只要认真干活,临时工的工资都赶得上他们正式工的了。”
这个还真不是开玩笑,之前也招了几个,都是临时工,在厂子没有稳定下来前,郑红军他们不敢弄太多正式工名额。
现在虽然是一个大大订单,但是几个大队干部依然不敢放正式工的名额。
不过,虽然是临时工,但区别也只是底工资比正式工少了五块钱,其余是按劳分配的。
他们大队的工分普遍值钱是从郑红军分配了任务田开始的,按面积,工作量划分工分,也就是多劳多得。
现在,水泥厂他们根本不看大城市大厂的那种工资构成方式,旱涝保收不适合他们。
这样的工资构成方式,他们可以用更少的人,生产出更多的水泥。
不是他们压榨,只是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也让大家的工资不限制在一个范围。
所以才会临时工的工资和县城那些厂子的正式工差不多。
甚至,如果他们能保持住这个月的出货量,临时工的工资还能再上一层。
因为刚刚结束的这个月,所有要出的货,在第二十一天就差不多完工了,后面的八九天已经是后面一个月的备货了。
也幸好还有那八九天的备货,这个月他们压力小了很多。
现在都不是人手够不够的事了,而是他们的机器设备,就那么多,再怎么三班倒,没有空闲的机器也没辙。
后面陈志远他们再出门拉单子就要把交货日期往后延一延了。
这边一个个挤挤挨挨的忙着报名,另外还在外面的王鸣烨和李梅梅心情都非常不错。
王鸣烨都没想到他可以用这种方式回来,没错,他那份五十吨的订单,都是他家人帮忙联系的。
报名成功后,第一时间他就回家了,在家躺了两三天后还是借着家里人的关系到处跑了跑,所幸他家这边的火车是经停站,运输还算方便,然后就有了一份五十吨的订单。
五十吨的水泥也算量大了,这么多水泥要建的起码是一个中型大小的工程,现在又没有商品房。
销售有两种提成方式,一种是在外面的吃住报销一部分,然后等回款了,一顿水泥一块五的提成。
一种是在外吃住自负,然后等汇款了,一顿水泥两t块钱的提成。
打从一开始,王鸣烨想的就是要回家躺几天,这样的话,让大队报销也不太好,所以他选的是吃住自负,然后每吨两块钱提成的方式。
或许是前一份订单给了陈志远信心,他选的也是在外吃住自负的提成方式。
只有李梅梅,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签单,选择了保守一点的提成方式。
不过,在签下第一份单子的时候李梅梅就后悔了,但后悔也没用。
后面想要更改提成方式的话,必须先回去,在会计那边签一份认知书。
李梅梅想回去,她想多点提成,但是现在她脱不开手。
也看还有一份单子马上就能签成功了,要是现在回去了,后面再来就说不好了。
所以提成少点和没有提成,哪个比较重要李梅梅还是分得清楚的。
想到现在已经签成功的单子,就算是一块五每吨的提成,那也有一百零五块,这还是没算底工资的部分。
那么多钱,李梅梅几乎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激动的。
她再一次感叹,幸好她当时多长了个心眼,跟在张阳他们后面,才能发现两人的恶毒。
也幸好她头脑清醒,选对了边站,才会有第一批进水泥厂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梅梅就美滋滋的。
这还不到一个月呢,就一百多了,手里正在跟的这份单子也签成功了的话,虽然不多,只有十五吨,但也有二十二块五,抵得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果然啊,当初破釜沉舟选择销售岗是对的。
要不是她观察仔细,知道她们大院在销售科的杨姨家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家好太多是因为杨姨的工资提成高,那她也是不敢转岗的。
在知道可以转岗的那几天,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杨姨在她家说一不二的地位,想买什么基本都能买的的大方,都是因为什么,因为杨姨工资高啊。
虽然大院的人不知道杨姨的具体工资,但也有人猜,杨姨的工资最起码也是她爱人的好几倍,她家才能女主外,才能衣服没有一个补丁。
李梅梅一咬牙,狠心就报了转岗,刚出门的那几天,她都要怀疑自己的决定了,幸好,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