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凤凰男(01)求订阅
回家的两个月后
“小川,你帮我看看。”文氏中医馆开业已经一个月零七天。
偌大的中医馆,分成了几个部分,但就文川一个人,身兼多职。
来看病的是镇上的老居民:汪爷爷,他是老问题,右脚到脚踝上面一点点,每年总有半年的时间,是肿胀的,总是不见好,还微微疼。
最近镇上的居民们一些小毛病,感冒啊,身上哪里扭到了,都会来文氏中医馆来看,算是支持文川创业。
给他做做生意。
一开始都是抱着支持文川的想法来的,但没想到药到病除,还真是医术不错,短短一个星期,在镇上都传开了。
文川给汪爷爷把脉,检查了会儿腿,刷刷的开出来方子,“汪爷爷,您这腿可以治好,但不只是要吃药,还得针灸,针灸都好说,就是那吃药我要问问你,是想喝熬好的药汁还是想吃我给你配好药做成丸子吃?”
老爷子想了想,“做成丸子吧,这个方便。”
“那成,药丸子与我帮你熬药,都需要加工费的,您老听人说过吧?”
老爷子也听人说起过,自然有心理准备。
“我知道。”
可能都习惯了在医院消费不能砍价,一群习惯了要讲价的乡里老人们,都没有人砍价。
“幺儿,吃午饭了。”文父从后面进来,喊文川吃饭。
如今夫妻俩也开始创业。
但文妈还得负责每天一日三餐,文爸也在自家门面前面支起了一个卖卤货的小摊子,是一个固定在外面的一个二十平的框架+特制玻璃做成的小亭子。
卤料的方子是文川给的。
生意极好。
“诶,好。”
三百平的一楼,隔出来一间单人带卫生间的病房,两间带卫生间的双人病房,有大厅柜台通体到顶的中药柜,有公卫,有未来的员工更衣室,有办公室,有会议室....
地方不大,但五脏俱全。
家里的楼梯间其实预留了电梯间,但这些年原主的父母想着自家还年轻,还爬的动楼,也没有想花钱装电梯。
后面还有不小的后院,用围墙围住,原主的父母种了一些蔬菜,以及还有一个新式的柴火灶,三口灶眼+一个做饭时可以一起借火烧水的小一些的灶眼,老式的厨房很大,有自来水,有长长的案板,有橱柜,还有一间不小的卫浴间。
原主的爷奶在镇子边缘的村子里。
时不时的来镇上赶集,看看儿孙,给儿孙送送家里的鸡蛋,谁家养的猪遇上家户人家杀猪会买些猪肉给儿孙送来。
二老都六十多了,骑着电动三轮车,风风火火的,身体很是硬朗。
给汪爷爷看完病,文川让父母送两份饭菜下来。
至于做成药丸子,那要等一两天。
但一包包药已经捡出来了,倒进容器内开始做初步的处理,看到这里汪爷爷放心多了,不担心小文川背后搞名堂了。
吃着文妈妈做的饭,汪爷爷与文爸爸感叹道,“你媳妇儿的饭菜与她妈做的饭菜一个味道,我那老嫂子(老街坊,没有亲缘关系),做的一手好饭菜闻名咱们这附近方圆几十里。
你媳妇儿做的饭菜出师了。”
文爸爸嘿嘿笑,“那是,我媳妇儿是接了我岳母的班,做的饭菜在咱镇上不说第一,那也是前三。”
“谦虚了,绝对第一。”
汪爷爷这个话可不是拍马屁,是实话实说。
两人扯闲篇。
不知不觉说起了汪爷爷家附近的一个老食品厂的家属小区,老厂以前是做桂花糖龙须酥的,在六七八九十年代还是很红火的,可进入千禧年后没有多久便破产了。
如今厂房早已废弃,但老旧家属小区在以前的镇子的边缘,如今虽然不是中心地段,但也不算偏。
“食品厂家属区的住户还多不?”文爸爸真没有过多去关注那边,即便路过也不会进去瞧。
老爷子摇头,“多,不过都是老人,没有啥年轻人,有些老家伙不是死了,就是进城帮孩子带孩子去了,留下来的是孙子孙女大了的。
那小区里面破旧的很,唉,人老喽,但食品厂的郭厂长老两口回来了,你知道那郭厂长吧?”
文爸爸自然知道,他就是镇子边缘的村子里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都在镇子上读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以前镇子上的风云人物的郭厂长,即便如今食品厂早已破产二十来年。
但人家家里代代出人才,郭厂长的一双儿女中的女儿还是文爸爸的小学初中的同学,老同学与她哥哥,如今都是本镇有名的出息人。
这个出息不仅仅是两人挣了大钱,而是两兄妹都是学霸学神,哥哥妹妹都是在本镇读了育红班,小学初中,然后去市里读了一中,再一个去了京大,一个去了水木大学。
哥哥在水木学理,妹妹在京大学文,到了大学也是学霸。
哥哥读完研究生先是在大企业打工,后来自己创业,如今也是股票身家过百亿的大佬,妹妹虽然没有从商,但在体制内,已经在省里当官,四十多岁,官不小。
不过,她为官清廉,倒也不是她不喜欢钱,是因为她有个好哥哥,让她安心做官,不要为钱做错事,至于钱哥哥可以为她提供,当然也不是一下子给很多钱,只是给妹妹的孩子在省城还有京城,魔都,都买了几套房。
买的早,花的钱也不多。
家里车啊,房啊不缺,还是中高档的豪宅,比不了那些大富豪的豪华别墅,但也是不错的。
孩子读书国内读不好,就哥哥帮助外甥捐款去国外读。何况两人都孩子都教养的不错,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也是有出息的。
哥哥在京城开公司,妹妹在南湖从政,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每一笔给妹妹的资助,也会如实上报。
亲哥哥支助妹妹,情理上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