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城内粮价上升到这种难以想象的地步时,一下子就将他们全都给逼到了绝境上。
而这件事反映到季秋这里来的直接现象,就是奇珍异宝阁每日招募的百姓数量,突然大幅度提升了。
奇珍异宝阁在最初招募百姓的时候,是每日能够招募两千人。
后来随着那些最底层的百姓被招募完毕,洛阳城中只剩下那些勉强还能够活下去的百姓时,奇珍异宝阁每日招募百姓的数量,是逐渐呈下降趋势的。
到董卓与丁原开战之前,奇珍异宝阁每日招募百姓人数,已经降到千人以下了。
而董卓与丁原开战之后,这个数字迅速回升。
不仅达到了最初招募数量,甚至还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
奇珍异宝阁每日招募的百姓数量,竟是达到了五千之数!
这是一个堪称是恐怖的数字,对东汉来说,一个地方上的下等县城总人口,也不过就五六万人。
奇珍异宝阁,居然每日都能招募到十分之一的下等县城的总人口。
这个消息若是传过去,只怕会引来整个天下的侧目!
不过目前来说,洛阳城中各势力对奇珍异宝阁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
这有三个原因。
其一,如前面所说,此时洛阳城中大势力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董卓与丁原的战争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方面。
其二,对洛阳城来说,奇珍异宝阁不断招募百姓的行为,其实是缓解了洛阳城内日益激化的矛盾。
毕竟洛阳城的人少了,那争夺资源的人也就少了。
相对来说,环境也就提升了。
那些对时局不够敏感的人,甚至因此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洛阳城的情况,是不是变好了
而他们沉浸在这种错觉中,自然不会觉察到奇珍异宝阁的行为。
其三,少数有心人,其实已经注意到了奇珍异宝阁,在这场洛阳乱局中发挥的作用。
但他们并没有声张,反而是默契的对此进行了掩饰。
一方面,奇珍异宝阁并不是洛阳城当前的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些智谋绝顶之士,或许在政治和军事上,大多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但在与自身利益无关的时候,大多还是能够保持基本的道德操守。
他们也不想这些洛阳城的底层百姓,就这么留在城中等死。
让他们被奇珍异宝阁招募走了,算是他们仅存的一点善心了。
于是便在这种情况,奇珍异宝阁,开始每日越来越多的向泰山郡输送人口了。
而对泰山郡来说,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时至今日,泰山郡的内政工作,已经基本理顺了。
在以政务部牵头,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行动下,泰山郡原有的四十万百姓,已经全部迁居到了十二座大型聚集地中。
泰山郡原有的十二座县城,被全部推平,新县城则是在十二座大型聚集地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在推倒十二座县城,以及迁移全郡百姓的过程中,泰山郡的世家豪族阶层,不能说是彻底消失了,但却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产资料。
如今他们各个家族,只剩下一些浮财和最根本的秘术传承了。
土地、丁口,这两样世家豪族最根本的东西,全都落到了以季秋为首的太守府手中。
泰山郡的所有土地,全部被收到了太守府的手中。
泰山郡的所有丁口,全部编造户籍,成为太守府统治下的自由民!
不过就算是将泰山郡的所有人口,都纳入了太守府的统治之下,对如今泰山郡的工业发展来说,依然是供不应求的。
十二座大型聚集地,便是十二座大型工业中心。
而已如今泰山郡的人口数量,莫说是同时满足这十二座大型工业中心的需要,便是连其中之一的需要,都无法彻底满足!
毕竟季秋在最初规划这十二座工业中心的时候,可是都按照百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的!
所以被迁移过来的洛阳人口,没有对泰山郡造成任何冲击,几乎是毫无阻碍的融入了泰山郡的工业体系中,成为泰山郡工业化进程的一部分!
就这样看着泰山郡的人口、税收、龙气、实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膨胀起来。
时间逐渐来到了一个月后,中平六年的九月中旬。
此时季秋再次来到了洛阳城中,出现在皇宫北军大营的外面。
时至今日,洛阳北军出现瘟疫的情况,已经传遍了洛阳城,凡是关心此事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这让原本就封闭的洛阳北军,变得更加封闭了。
所有势力都对这里避之唯恐不及。
而此时的洛阳北军大营,则是营门紧闭,厚重的木门上贴满了黄色的符纸。
这是军中术士为镇压瘟疫所做的努力,虽然没什么用,但至少稳定了士兵的情绪。
门口两侧,平日里威风凛凛站岗的士兵如今换成了全身包裹在厚实麻衣里的卫士,只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他们手持长戈,严禁任何人靠近大营,即便是飞鸟掠过,也会引来一阵紧张的注视,生怕这小小的生灵也会带来疫病的传播。
大营之中,往日整齐排列的营帐如今显得杂乱无章。
有些营帐被粗暴地推倒,显然是为了隔离病患而做出的紧急举措。
营帐之间的通道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味,那是士兵们不断熬煮草药散发出来的。
药味混合着血腥、腐臭,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营帐内,情况更是惨不忍睹。患病的将士们或躺或卧,有的面色通红,高热昏迷,口中喃喃呓语;有的则面色苍白如纸,剧烈咳嗽,每一声都仿佛要将心肺咳出。
地上满是呕吐物和脓血,无人有力气清理。
军医们穿梭其中,神色疲惫而绝望,他们的药箱里,草药已经所剩无几,而疫病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营地中央,搭起了一座临时的祭台。
几个身着道袍的术士正念念有词,手中挥舞着桃木剑,试图通过神秘的仪式驱赶病魔。
他们的脚下,燃烧着熊熊大火,火中不时发出噼啪声,仿佛是病魔在挣扎。
然而,这一切在无情的瘟疫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营中的伙房早已关闭。
食物和水被统一放在营门附近,由身着防护的士兵们用长杆挑进营内,再由那些尚未染病的强壮士兵分发给各个营帐。
但即便如此,物资的供应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士兵们每天能分到的食物越来越少,饥饿与疫病一同折磨着这些英勇的战士。
北军大营,如今快要变成人间炼狱了。
主将营房内,徐荣瞪着布满血丝的通红双目,向身前不远处的李当之问道:“李御医,你不是说军中感染的瘟疫,只要将士们休息几天,就能恢复吗
可从感染瘟疫到现在都过去三个月了,为何还是没人恢复”
“徐将军,非是我不尽力,实在是这瘟疫太过奇怪了,我已经出尽全力,但实在是无能为力呀!”李当之苦笑道。
这位名叫李当之的御医,便是三个月前,北军刚出现瘟疫时,被徐荣从宫中太医院请来的那位御医。
他其实也是个历史名人,是现代历史中有过记载的东汉末年名医。
史载他曾担任过太医令这一官职。
而太医令是掌管宫廷医药事务的重要官员,这表明他在当时的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精湛的医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重用。
同时他还著有《李当之药录》,这是他在药物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该书对药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虽然原书已经失传,但在后世的一些医学典籍中,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保留了许多《李当之药录》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书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产地、采集时间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记载。
书中对一些常见药物的功效描述准确而细致,为后世医家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李当之在药物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药物知识的整理记录,还在于他对药物学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他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前人的药物学知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用药经验。
他的著作极大丰富了东大古代药物学的内容,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药学著作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
只是,纵然是他这样的历史名医,面对张仲景融合了龙气三国与现代世界两个医学体系后,开发出来的,专门针对北军的瘟疫,还是感到束手无策。
三个月前,他以为北军只是感染了寻常瘟疫,考虑到北军将士的身体素质,他做出北军将士只要修整几天,就可痊愈的判断。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瘟疫的伤害看似不强,却极为持久,凡北军将士感染瘟疫之后,便再无痊愈之人!
这三个月来,他为了治疗这种瘟疫,已经使用了多种药物和治疗手段。
但时至今日,却依然是没有找到任何针对这种瘟疫的治疗方法。
着实是让他大受打击。
而就北军层面来说,每日看着感染瘟疫的袍泽们越来越多,却根本无法治好,这是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事实上,如果不是徐荣治军有道,且这个瘟疫的杀伤力不大,虽然感染了很多人,但却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的话,那北军的士气只怕是早就崩溃了。
而一旦北军士气崩溃,这些士兵们就再也不会留在北军军营中了。
他们会四散而逃,让所谓的洛阳北军,彻底消失!
但即便如此,也快要达到极限了。
徐荣深知,如果再不能拿出针对瘟疫的有效措施,即便是以他的军中威信,也无法再继续维持军队士气了。
所以他才会这般急切。
可他急切也无用,因为这就不是他能解决的事情!
不过就在徐荣与李当之相对无言,皆是无可奈何的时候,营房中却传来了另外一个人的声音。
“你们想要治疗这场瘟疫那可以来问我呀,我有治疗瘟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