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张宁二血
要说黄巾力士这个强军秘术,还真是颇有意思。
它与寻常强军秘术有着些许不同,需要的修炼资源是粟米,也就是现代世界的小米。
这也是汉末时期百姓食用的主要粮食。
黄巾力士对修炼资源的要求并不算多,至少赶不上大戟士,只有大戟士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九品初级需要每天十公斤粟米,才能不断提升修为。
需要每天食用至少五公斤粟米,才能保证修为不降低。
其后每个小等级提升十公斤或是五公斤
而黄巾力士增幅的主要属性是,体质。
体质与力量看着相似,但其实颇有区别。
增强体质的效果,主要是提升防御力,增加身体的忍耐力和持久力,在战场上能够承受更多的伤害,能够坚持更长的战斗时间。
而提升力量影响的是攻击,可以更有利的控制收缩或爆发肌肉力量,给与敌人强大的物理攻击!
因为体质的具体增加幅度,很难用明确的数值去表明,所以季秋只能说,黄巾力士每个等级在体质属性上的增幅效果,与大戟士提升力量的数值,基本相同。
与此同时,黄巾力士还有两个军阵秘术。
其一为狂热。
这个军阵秘术可以全面提升黄巾力士的四维属性,使其力量、体质、敏捷、精神都获得对应提升,并影响攻击、防御、速度、坚韧等属性。
其二为坚定。
这个军阵秘术可以给黄巾力士添加坚定不移的精神特效。
这个精神特效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黄巾力士对精神控制类秘术的抵抗力,还会让黄巾力士接收了命令后,就会去不折不扣的完成。
完不成任务,绝不后退!
方才的战场上,黄巾力士们的主将被杀,却丝毫不能影响黄巾力士,他们个个死战不退,直到全部战死,方才罢休。
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黄巾力士只消耗大戟士三分之一的修炼资源,却获得了与大戟士同等级的提升效果。
这看起来有些不合理。
但别急。
黄巾力士还有一个独特的修炼要求。
那就是要求所有的黄巾力士,必须先是信徒!
信徒这个设定,主要是来自于太平要术天卷中记载狂信秘术。
狂信秘术中,将信徒按照信仰程度分为五级。
分别是浅信、全信、真信、狂信、圣徒。
等级越高的信徒,提供的龙气数量就越多。
而这五个级别的信徒,也分别对应了黄巾力士的九个品级。
至少得是浅信徒才可以修炼黄巾力士秘术,但最多只能修炼到八品巅峰。
全信徒最多可以修炼到六品巅峰。
真信徒最多可以修炼到四品巅峰。
狂信徒最多可以修炼到二品巅峰。
圣徒可以修炼到一品巅峰!
因为信徒是依附狂信秘术修炼者的信仰核心而存在的。
所以黄巾力士这个强军秘术,同时兼顾了先天与后天两类强军秘术的特性。
也就是既需要全军士兵按照修炼方法进行修炼,同时又依附于凝聚信仰核心的训练者。
一旦凝聚信仰核心的狂信秘术修炼者身死,或是信仰核心崩溃,那所有依附该信仰核心而存在的信徒,都会瞬间失去信徒身份。
而黄巾力士这个秘术,又是依靠信徒身份而存在的。
所以失去了信徒身份,黄巾力士秘术自然也就失效了。
这便是张角死后,黄巾军中大量黄巾力士,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的缘故。
至于徐和手中的黄巾力士,那并非是依附张角的信仰核心而存在的黄巾力士。
而是依附于徐和体内分核心而存在的黄巾力士。
季秋也是从徐和口中才知道,狂信秘术修炼到三品以上等级后,体内信仰核心会拥有分化能力。
如此便可以将分化出来的分核心授予他人。
当然,这是有要求的。
能够获得分核心的人,至少得是主核心的真信徒。
而拥有分核心的真信徒,同样拥有发展信徒,训练黄巾力士的能力。
不过只有在主信仰核心存在的情况下,分核心才能不断发展信徒,训练黄巾力士。
一旦主信仰核心持有者死亡,或是主信仰核心崩溃,分核心虽然还会存在,但却无法继续发展信徒,训练黄巾力士了。
所以徐和麾下只有这三千黄巾力士。
只是当年张角尚在时,他利用分核心训练传来的黄巾力士。
张角死后,他便无法继续训练黄巾力士了。
同时,季秋对自己杀死了这三千黄巾力士,也不再感到可惜了。
因为这三千黄巾力士,都是根据张角信仰核心中的思想体系训练出来的黄巾力士。
对季秋而言,这样的黄巾力士是无法招降的,也无法为他所用。
因为他不可能再使用当初张角的思想体系凝聚信仰核心。
而只要他不使用张角的思想体系凝聚信仰核心,那不论他使用哪种思想体系凝聚信仰核心,都会遭到这些黄巾力士的敌视。
思想与信仰层面的战争,远比常规战争更加残酷。
异端比异教徒更加可恨!
所以,这三千黄巾力士就算此时不杀,以后也是肯定要杀的。
因为季秋不可能留着一个绝对无法收服的隐患存在。
与其以后以异端的名义处死这三千黄巾力士,还不如让他们此时死在战场上,这对内对外都好交代!
“有意思啊,看来在整个太平要术的秘术修炼体系中,狂信秘术才是核心!”
“那到底如何修炼狂信秘术,我也该早做准备了。”季秋心中暗道。
了解了徐和的秘术情况,季秋开始了解泰山黄巾的情况。
从徐和口中得知,目前任城内有二十万黄巾百姓,十万黄巾军。
黄巾百姓,皆是黄巾军的家属。
按照早期黄巾的习惯,他们素来是裹挟百姓为兵的。
也就是黄巾军所到之处,不管男女老少,所有百姓都要被编成黄巾军。
男的当男兵,女的当女兵,全都要上战场。
不过这种黄巾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差的。
不仅战场上一触即溃,更没有任何生产和动员能力。
只能算是一股强大的流寇。
第一次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跟黄巾军的这种发展模式,其实也不无关系。
管亥徐和在青州发起第二次黄巾起义后,对第一次黄巾起义的失败教训进行了反思。
于是他们将战斗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了分离,便有了黄巾百姓和黄巾军的区别。
当然,裹挟百姓还是要裹胁百姓的。
这个不是黄巾想这么干,而是他们不得不这么干。
这个世界终究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各个地方都有世家大族在控制着当地权利。
黄巾不可能把百姓留在当地遭受世家大族的迫害。
只能选择把百姓全都带走。
不过当他们真正占据一个地方后,反而会将百姓逐步放回到地方上去,恢复当地生产。
比如此时的任县,因为已经被泰山黄巾彻底占据了,当地的世家大族已经被彻底铲平了。
且泰山黄巾又跟泰山世家达成了和平协议,让任县成为安全区。
所以徐和就逐步将黄巾百姓,安排到城外的村庄去。
这就是季秋先前过来,发现任县的城外乡村情况,要比真定县好的缘故。
也是如今任县内,只有二十万黄巾百姓的缘故。
“嗯,不要再安排黄巾百姓返回城外村庄了,已经安排回去的,能召回来,也要尽量召回来。”
“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所有粮草都由我来负担!”季秋吩咐道。
他并不打算让黄巾百姓们返回农村,因为他接下来要搞的生产经济模式,与龙气三国现有的主流生产经济模式,完全不同!
龙气三国现有的主流生产经济模式,是以庄园经济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模式。
底层百姓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因为土地掌控在世家大族手中,所以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是在世家大族手中。
而朝廷则是依靠盘剥世家大族来获取利益。
这就是一层吃一层的组织架构。
在朝廷强盛的时候,自然可以压制世家大族,让他们忍痛割肉。
这就是王朝上升期。
但当朝廷虚弱的时候,就会遭遇世家大族反噬,被世家大族给架空了。
这就是王朝下降期。
但季秋却不想搞这种经济模式,他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济模式,搞现代大工业生产经济模式。
大工业生产经济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可以强化对底层百姓的控制了,底层百姓的人身依附对象,从世家大族手中,转移到季秋身上。
没了中间商赚差价,不论是精神领域,还是肉体领域,贡献的龙气数量,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其二,是可以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让他们在季秋治下,完全不具备与季秋对抗的能力。
嗯,要彻底消灭世家大族,基本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现代东大都不能彻底消除世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