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几名鼓手琵琶乐师几乎是和她同时动作,从琵琶、大鼓里抽出一柄柄长剑,向帝王的方向猛扑了过去。
“啊!”有人尖叫起来,反应快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场刺杀。
场面顿时乱了起来,有人吓得转身就跑,但绝大部分人硬生生克制住了逃跑的冲动,诚然命更重要,但皇帝被刺,他们转身就跑,今后大概也不用再混官场了。
沈乘月手里扣着两只玉杯,全力掷向两名舞女后心xue位,把人猝不及防之下打得一个踉跄,自己径直掠过她们,抢到了皇帝身前,与他愣怔的眼神对视上的那一瞬,擡腿把他踢进了身后的湖里。一手拎起淑妃衣领,如法炮制,把人丢进了湖。
刺客九成九是冲着皇帝来的,但考虑到淑妃坐得离他太近,刺客说不定也会顺手给她一刀,沈乘月也就顺便把她扔下去了。
她当时确实没多想,只是下意识的反应,觉得人躲在湖面下,让刺客摸不清位置会安全些。
沈乘月这一套动作迅捷如风,百官眼花缭乱下,险些把她也当成了刺客一员。
随后她转身迎上了扑过来的几名乐师,那些人不想与她纠缠,想迅速突破她冲往湖边,沈乘月却如何能让几人得逞?她矮身下腰躲过当胸刺来的一剑,手里摸到陛下桌面上的杯盘,用力砸碎,握住一片尖锐碎片,腰肢一扭,躲过竖劈下来的剑,反撞进一名刺客怀里,手下用力,把那碎瓷片捅进了他的脖颈中。
血液喷涌在她的紫袍之上,那琵琶乐师向后倒了下去。沈乘月与他过了两招,实际上不过短短一瞬。武官们此时自然反应过来,一场针对皇帝的刺杀就发生在他们眼前,冲在最前的居然是位文官,让他们的面子往哪儿搁?众武官虽进宫时身上不曾携带兵刃,却也不好见死不救,勇猛地冲了上来。
沈乘月已经杀了一人,夺了一剑,见己方救兵赤手空拳冲过来,取舍之下高喝道:“李将军,接剑!”
她喊的这位李将军自幼习武,又上过战场,身材高大,勇猛有力,总之不管她愿不愿意承认,武艺上都比她更强。危机关头,把最好用的兵刃给最强的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大概是经历过战场的人才有的觉悟。
这种时刻,沈乘月既不贪斩杀刺客之功,也不牢牢握着剑保自己的命,反而把剑让了出去,这种觉悟在很多人身上是看不到的。连李将军心下都不由微怔,于空中精准接住她掷过来的剑:“好!躲到我身后来!”
但一剑当头刺来,沈乘月哪还有时间躲过去,连忙矮身一个翻滚,滚到了皇帝的桌案下方,听到那追着自己来的剑劈入木头的声音,耳畔发麻。
眼见李将军已经提剑冲到近前,几名刺客情知再碰不到帝王衣角,愤恨之下想把沈乘月这只拦路虎弄死,给黄泉路上多拉个垫背的。有人跟着矮下身子,将剑刺向桌下的沈乘月,她却猛地站了起来,将桌子顶在身上,把桌板抡得虎虎生风,击开了刺来的长剑。
没有兵刃,就把周围的一切变成兵刃。
这桌板却当真好用,胡乱抡将起来,不讲章法,乱冲乱撞,反让几名刺客不知如何施为。武官们受到启发,也抡起桌子开始砸向刺客。有人的脑袋被抡中,直接砸扁了去。
座上百官鲜少直面过这样的血腥与野蛮,已经看呆了。
很快,沈乘月听到了李将军的长剑刺入刺客身体的声音,也看到了侍卫匆匆围上来的身影,知道大局已定,并不恋战也不贪功,瞥见个空当连忙抽身,踩着鲜血和脑浆离开了混战的范围。
她在湖边望了一眼,淑妃头冠太重,坠在湖里,被两个人扶着才露出了水面,皇帝也略显狼狈,他身边也正立着一人,这几人服色与普通侍卫不同,大概是皇帝身边的大内高手。
沈乘月恭敬发问:“陛下,娘娘,你们还好吗?”
“谢谢沈爱卿,反应很快,救驾有功,”皇帝一边吐水,一边抹了一把沾在脸上的水草,“但下次尽量别把朕踹进湖里了,朕身边有高手压阵。”
沈乘月顶着满脸血迹,露出一个并不怎么歉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