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史湘云的幸福
湘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苦命的人。
虽然襁褓之中就没了父母,她对父母的记忆大多来自于别人的只言片语。虽然叔父婶娘对她总是淡淡的,稍大一些就要她做女红到半夜。
但湘云依然觉得自己是幸福快乐的。
天上的云白而软,地上的风轻而柔,春天花开了,湖面上荡起笑纹。
远处有丫鬟在呼唤她,让她回屋去换衣裳,说是贾府老太太又派人来接她过去小住。
年幼的湘云从亭子里翻跳出来,一路小跑至院子外,才换上规行矩步的淑女步伐,一步步走进房内,在两位婶婶的检视下穿上一层层的衣裳。
这个季节大多数人已经换了小毛衣服,婶婶们还是让人拿出大毛衣服,将她裹得鼓鼓囊囊。
因为怕人说待她不好,婶婶们便要在人前分外地表现出待她好,就算将她捂出一身痱子也是无所谓的。
毕竟,外人看不到小姑娘衣服下的痱子,只看得到衣服是否光鲜。
丫鬟婆子也要跟上一大堆,浩浩荡荡得有排场。
看着湘云从头到脚、从前到后都体面了,婶婶们才点一点头,放她上轿走人。
这个时候,往往是湘云最欢喜的时候。
到贾家去,在祖姑母的看顾下欢欢喜喜地住上一阵子,过一段恣意随心的日子。
湘云爱吃爱玩爱热闹,丝毫没有因为在亲戚家做客就觉得拘谨难为情,老太太喜欢她,宝二哥哥也经常与她玩作一团。
有一位林姐姐,爱与她斗嘴,但她们也经常在一起玩儿。后来,又来了一位宝姐姐,对她温柔照顾,湘云最是喜欢。
他们一天天大了,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修建了一座大观园。
宝姐姐、林姐姐、三姐姐、二哥哥还有一众姐姐妹妹都住到了园子里去,湘云也常去小住,大家起诗社、办螃蟹宴、联诗游园,每天都热热闹闹。
湘云对自己的生活满意极了。
虽然回家后,她仍要做活做到半夜。虽然贾府逐渐没落,老太太也不太常接她到园子里玩儿了。
湘云年纪略大一些,叔父婶母就替她定了亲,卫家的一位年轻公子,据说才貌都是极好的。
成亲后,卫公子确是很好,容貌英俊,才学博识,人也温柔爱笑,就是身体病弱些,像是翻版的林姐姐。
若能就此顺利度过,这一生就没有什么不圆满的了。
新婚不到一年,卫若兰病势突然加重,去世了。
然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接连被抄家,湘云没了丈夫,又失了娘家依靠,却仍在拼尽一切设法营救旧日的亲人姐妹们。
婆家对她愈来愈不满,湘云在卫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待卫家也败落后,她靠一手针线养活公婆与年幼的小姑子,为公婆养老,送小姑子出嫁。
公婆去世后,她流落江湖,四海漂泊。
至此,湘云仍觉得她过得不错。
常人没有经历过的公侯小姐生活,她经历过了。世间女子难以遇到的才貌仙郎,她也遇到了。就算四处漂泊,她也比别人多见了山河湖海、秀丽江山。
一年冬天,她坐船过湘江,风急,掀翻了船,她落了水。
醒来时,她裹在一块大石头里,将一户人家的后院砸了个大坑。
两位穿着曲裾的妇人站在她面前,一位手中抱着三、四岁的幼女,一位身后跟着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
小女孩面上尚且挂着泪痕,惊忘了含在口里的手指,四个人八只眼睛一起惊讶地望着湘云。
湘云扶着大石头起身,笑道:“对不住,吓到你们了。”
两位妇人忽然一拉少年,齐刷刷跪在地上:“天降神女,上天谕示。”
湘云忙上前扶住众人:“真不是什么神女,我只是个普通人!”
一连过了七、八天,这一家人才相信湘云当真是个凡人,因为她除了才学超群、容貌出众、女红优异等等,就是个普通人。
两位妇人是一对姐妹,娘家姓吴,同嫁给一位孙将军为妻,除了身边的一子一女外,还有个大儿子在外讨生活。
湘云性格爽朗,又时时能为孙家二郎辅导学业,帮忙照顾孙小妹,经常做一些花样精致的刺绣,裁剪几件样式稀奇的衣裳,很快赢得了两位吴夫人的好感。
一日,大吴夫人提出要认湘云做义女。
经过这一阵子生活,湘云也发现此地与她生活之地风俗颇为不同,倒像是到了古代一般。
她已是无牵无挂的流浪之人,如今有人愿意给她一个家,立时欣然应诺,跪下向两位吴夫人磕头奉茶,以母相称。
孙家也是客居在此,为避免外人多想,只说湘云是孙家亲女儿,因战乱流落在外,如今方寻回。
幸而孙家深居简出,平日交好的只有隔壁的周姓人家,并没有多少人要解释。
那夜天降大石,也不过在坊间流传数日,就此消散了。
湘云对自己的生活依然很满意,除了这里的生活起居确实是古代,除了她的容貌似乎回到了十五、六岁的模样。
她仍习惯于夜夜做针线到深夜,经过前世的流离失所后,能在昏黄的灯光下做针线,而不是在寒风萧索的野外风餐露宿,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这一夜,大吴夫人半夜起夜,偶然见到湘云房里灯光还亮着,便推门进来,见新收的义女正飞针走线地做一件外袍。
她将灯烛挑亮了些,慈爱地笑道:“街上有成衣铺子,我明日给你些钱,去买两件时新的衣裙来穿吧。”
湘云擡脸,笑颜如花:“多谢义母,我的衣服够穿了,不需要买。”
大吴夫人不信:“衣服够了,还要熬夜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