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书苑 > 武侠仙侠 > 折青欢 > 第56章 第 56 章 好想好想让你抱抱啊!……

第56章 第 56 章 好想好想让你抱抱啊!……(1 / 2)

第56章第56章好想好想让你抱抱啊!……

晚青妤的母亲乔言,虽已年过四旬,却依旧端庄娴雅。她出身官宦人家,自幼饱读诗书,举手投足间皆是大家风范。

乔言一生育有四个儿女,个个出类拔萃。她的思想与寻常女子不同,独立而坚韧,正因如此,才培养出晚青妤这样的女孩儿。

当初,乔言先得了两个儿子,后来才得了晚青妤这个女儿。全家上下皆视她为珍宝。然而,如今这女儿却来说自己并非亲生。

房间里安静了片刻,乔言的目光落在晚青妤手中的玉佩上,眉头微蹙,随即擡眼看向眼前神色焦急、面容憔悴的女儿。

她伸手轻抚晚青妤的脸颊,温声道:“孩子,莫要胡思乱想。这些话你是从何处听来的?当不得真。你是我与你父亲所生,怎会是旁人的孩子?”

母亲虽是这么说,但是她从母亲眼中捕捉到一丝闪躲。她握住母亲的手,压下心中的酸涩,道:“娘,您不必瞒我。无论我身份如何,您永远是我的亲娘,这里永远是我的家。只是……此事关乎我的婚事,我不得不问个明白。”

她也是内心挣扎了许久才问出口。

乔言惊讶问道:“什么婚事?”“有人对萧秋折说,我与他是血亲。”晚青妤虽不情愿,但还是告诉了母亲,“说我这块玉佩与小皇子的一模一样,怀疑我是当年皇贵妃丢失的女儿。若我真与皇贵妃有关,那萧秋折便是我堂兄,我们便不可以在一起。”

与萧秋折有血亲关系?乔言听闻一时愣住,显然很是惊讶,她拿过那块玉佩,细细端详,神色愈发凝重起来,半晌,她问:“这玉佩……当真与小皇子身上的一模一样?”

“对。”晚青妤点头,“娘,此事关乎我的身世,您一定要如实告诉我。这玉佩究竟从何而来?我究竟是捡来的,还是抱养的?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您与父亲瞒了我这么多年,如今希望您能全部告诉我。”

乔言没想到此事会牵扯到萧秋折,她心中复杂,轻叹一声,道:“你既已问起,我也不能再瞒了。”

她紧紧攥住晚青妤的手,说起过往:“十几年前,我与你父亲去乡下探望老人,归途中在路边捡到了你。那时你被放在一个竹篮里,篮中除了这枚玉佩,别无他物。我想着,这玉佩或许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信物,便一直让你带在身上。可我们并不知你的真实身份,也不知这玉佩的来历。”

“后来,我与你父亲曾四处打探,想寻到你的亲生父母,可始终无果。日子久了,我们愈发喜欢你,索性不再寻找,只将你当作亲生女儿抚养。待你再大些时,我们担心你的亲生父母会因这玉佩寻到你,便问你玉佩去了何处。你那时告诉我们,玉佩丢了。我们便也未再追问,就此作罢了。”

母亲一字一句,说得难受。对于一个养育了十几年的母亲而言,揭开这样的真相,无异于心头剜肉。

只是,连母亲都不知亲生父母是谁,着实让晚青妤恐慌,若这枚玉佩真是皇贵妃生前所留,那皇贵妃……或许真是她的亲生母亲。

晚青妤低垂着头,眼眶瞬间红了。她紧紧攥着那块玉佩,一想到远在沙场征战的萧秋折,更加难过。

乔言见此,心中亦是酸楚难忍。她又抓起晚青妤的手,带着几分愧疚道:“妤儿,此事是娘不对,瞒了你这么多年。当年我与你父亲太喜欢你了,不想让你离开,更不愿让你被旁人带走,所以才一直未曾告诉你真相。”

“如今你已长大,又牵扯到你的婚事,若你真想寻亲生父母,娘一定会支持你。其实当年,我与你父亲也曾查到一些眉目。只是后来你渐渐长大,我们愈发舍不得你,便不再查下去了。”

晚青妤听闻忙问:“娘,您快说,当年查到了什么?”

乔言回道:“当年在乡下捡到你时,那地方人烟稀少,只有十几户人家,且大多是老人居住。若你是当地的孩子,实在不太可能。我们猜想,你应当是从外地被人带过去的。后来,我与你父亲沿着村子唯一的一条路查下去,发现那条路通往宣州。而宣州,离京城不远。”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晚青妤手中的玉佩上,继续道:“这玉佩质地贵重,绝非寻常人家所能拥有。我们当时猜测,你或许是宣州富户的孩子,亦或是京城某位达官贵人的子嗣。后来,我们寻到一个人贩子,从他口中得知,当年确实有几名孩子从京城被带出,其中一个被一名婆子抱走,其余的孩子则被卖到了别处。查到此处时,你父亲本想继续追查,可我却拦住了他。”

“那时你已经六七岁了,与我们感情深厚,我实在舍不得让你离开,妤儿,是不是娘太自私了?你可会怪罪娘亲?”

晚青妤望着母亲满是愧疚的神情,眼中溢满了泪光,她哽咽道:“娘,我怎会怪您?是您与父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感激还来不及。我喜欢您,喜欢父亲,喜欢这个家。即便找到了亲生父母,我也不会离开。这一生,我永远是您的女儿。”

她又问:“娘,那当年你们可曾找到那位婆子?”

乔言摇头道:“未曾找到。只听闻那婆子是宣州街上一名颇有名气的接生婆,是当地人。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她是否还在人世。”

若那婆子是当地人,又是接生婆,倒也不算难寻。

晚青妤:“娘,此事我会去查明的。但即便查清了,我也不会去认亲。”

其实她也很茫然无措,甚至生出一丝不愿再查的冲动。可此事关乎她与萧秋折的一生,她无法逃避。

萧秋折历经磨难,好不容易走到今日,却从未真正享受过安稳与幸福。若因她的身世之故,让他再度陷入困境,她于心何忍?

母亲见她神色凝重,轻声问道:“妤儿,我听闻你回来已有一段时日了。可是萧秋折将你接回来的?你们二人如今如何了?青桁说他去了边关打仗,那地方凶险万分,皇家竟派他前去。这一去,也不知是生是死……”

乔言说着,眼中浮现忧色。这些年,晚家屡遭变故,对她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长子与丈夫相继离世,次子如今又身受重伤,眼下三女儿的婚事亦无着落。

提及萧秋折,从前,晚青妤总觉得自己对他的感情摇摆不定,每每情动,皆因他的靠近与亲吻。那种炽热的情愫,夹杂着欲望,让她一度分不清自己对他的感情究竟有多深。

可自从他远赴边关,这几日来,她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时时刻刻都绕着他转。

吃饭时想他,睡觉时梦他,就连发呆时,满脑子也都是他的模样。思念汹涌时,甚至让她不知不觉间泪湿衣襟。

直到此刻,她才恍然明白,这便是爱情吧,是她长大后才真正懂得的爱情,是一种浓烈到让她心尖发颤的爱情。

正是因着这份感情,她的身世之谜才愈发让她在意,也愈发让她痛苦。这些日子,她一直将这份心事深埋,未曾与人言说。如今娘亲问起,她终于忍不住,想要倾诉一二。

她低垂着头,指尖无意识地搅动着手中的绢帕:“娘,您可还记得七年前,您带我去皇宫参加春日宴?那时我才十二岁,在宫门前遇见了萧秋折。那是我头一回,感受到心动的滋味。”

“回府后,我便开始给他写信,前前后后写了十几封。后来被父亲发现了,他不许我再写信,也不许我再提起他。那时家中人人皆知此事,大哥二哥笑我,您也劝我,说我年纪尚小,看人不准,一时的冲动算不得终身大事。您开导我,安慰我,渐渐地,我也将他淡忘了。”

“那时,他从未给我回过一封信。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正经历一场生死劫难,险些丢了性命。那时他受了许多苦,直到半年后才看到我写的信。他说,那时他已垂死,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是身边的人将信读给他听的。他本已心灰意冷,可听了我的信后,竟渐渐振作起来,重新有了求生的念头,然后咬牙活了下来。”

她鼻子很酸,眼泪也含在眼眶里:“那场劫难,于他而言,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可我没想到,我那时写的信,竟成了他活下去的支撑。他说,他从每一个字中感受到了活着的意义。可后来,他怕自己的遭遇给不了我幸福,也觉得我们错失了机会,便再未给我回信。”

“两年前,我们家遭难,他挺身而出,说要娶我。那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为了利益,为了巩固朝堂地位,可其实……他只是想娶我,真心实意地想让我做他的妻子。可那时,我已喜欢上了付钰书,因此,洞房花烛之夜,我们便签下了和离书。”

当时,那封和离书,他是依怎样的心情签下的呢?

“前段时间,他去山上寻我,将我接到了亲王府。在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才真正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也将过往的误会一一说开。可如今,我的身世却成了我们之间的阻碍,让我们再度陷入痛苦之中。”

“他在亲王府过得并不容易,许多人想置他于死地,亲王府如同一个空壳,全靠他一人支撑。皇家一再想要除掉他,他每日都在刀尖上行走,咬着牙硬撑着。前几日他刚遭人暗算,还未缓过劲来,又被派去了边关。即便他出身尊贵,在皇权面前,依旧无能为力。”

“不过我相信他,相信他能挺过这一次,就像他从前无数次那样,冲破困境,活下来。”

不知何时,她的泪水已悄然滑落,一滴一滴,温热地砸在手背上。她拿起绢帕,擦拭手背上的眼泪,指尖却止不住地抖。

或许自那日离别后,他们便真的会天各一方,此生再难相见。

人活着,总是痛苦。爱情,亦是如此。

她本是个乐观之人,活了十几载,从未像这段时日般消沉。有时她迷迷糊糊,甚至想不明白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可每当想起那些美好的瞬间,她又觉得,人活一世,或许便是为了在困境中突破,在磨难中成长,而后去追寻那些美好的事物。

只要一直往前走,路边的花总会盛开,春天也终会到来。四季轮转,各有其美。人生百态,亦各有其意义。

母亲见她落泪,甚是心疼,她深知女儿已动了真情,更明白这段时日的变故对她打击何其沉重。

母亲的眼眶也红了,轻轻将她搂入怀中,如同儿时那般,温柔地抚着她的背,温声道:“妤儿,娘懂你。娘也为你高兴,至少这世上,有了一个与你契合的灵魂。你们相遇,相知,这便是缘分。”

这便是缘分。

春日里,艳阳高照,花儿格外芬芳。

萧秋折,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去赏花呢?

好想好想让你抱抱啊!

——

萧敖拿到萧秋折呈上的证据后,细细整理了一番,随后联络了几位旧日好友,开始密谋筹划。

他亲自前往利州,到了之后,果然如萧秋折所言,利州一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们的思想仿佛被魔化了一般,固执己见,终日无所事事,只知聚在一起诵读那些所谓的“秘籍”,幻想着不切实际的东西。

萧敖这些年虽鲜少过问朝政与百姓生活,但也曾听闻付家宣扬的思想。只是多年来,付家思想并未引发太大的问题,加之付家在文学领域几乎撑起了半边天,门下培养了不少才子,可谓功过参半,难以一概而论。

然而,眼下的情形却已超出了他的预料,利州百姓的思想竟已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若再放任下去,恐怕整个国家都将陷入混乱。

萧敖当即带领一批人马,先将百姓手中的那些书籍悉数收缴,随后将他们聚集起来,开始讲学。

可是许多人对此极为不满,纷纷聚集在街上,或自戕,或纵火,场面一度失控。

萧敖望着眼前的乱象,眉头紧锁。若强行镇压,恐怕利州大半百姓将丧命,且此事一旦传开,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动荡。但此事若不处理,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皇家早该知晓此事,却一直视而不见,也不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既然皇家不管,那便由他来收拾这烂摊子。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